重点望舌
望蛇舌又称舌诊,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医特色诊法之一。
舌的形态结构
舌为心之苗,脾胃功能反应于舌,脏腑病变反应于舌。
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边属肝、胆,舌根属肾。
舌诊注意事项:一、光线影响,二、“染苔”,三、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望舌主要是观察舌质与舌苔两个方面。
正常舌象,其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不粘不湿的白苔,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舌象的生理变异:年龄性别因素,体质禀赋因素,气候环境因素。
1.望舌质
舌色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紫、青。
淡白舌色较正常浅淡,甚至全无血色,主虚证、寒证或气血两虚,多为阳气不足,生化阴血的功能减弱,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亦衰,致使血液不能充分运行于水质中,故舌色浅淡,若淡白湿润,而舌体胖嫩,多为阳虚寒症,淡白光莹,或舌体瘦薄,则属气血两虚。
红舌:主热证。若舌鲜红而起芒刺,或兼黄厚苔,多属实热证,若鲜红少苔,或裂纹或光红无苔,则属虚热症。
绛舌:主热盛,外感热病多为温热病热入营血;内伤杂病则多为阴虚火旺;另有舌绛而少苔而浸润者,多为血瘀。
紫舌:主病有寒热之分,降紫而干枯少津,属热盛伤津、气血壅滞;淡紫或青紫湿润者,多数寒凝血瘀。
青舌:由于阴寒邪盛,阳气郁而不宣,血液寒凝而瘀滞。主寒凝阳郁和瘀血。
舌形:老嫩、胖瘦、芒刺、裂纹、齿痕等。
老嫩舌: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为“老”,多属实症,热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为“嫩”,多属虚症。
肿大舌:舌体较正常舌胖大,伸舌满口的,为肿大舌。多因水湿痰饮阻滞所致,若舌质淡白胖嫩,舌苔水滑,多属脾肾阳虚;若舌淡红或红而胖大,伴黄腻胎,多属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移所致。
瘦薄舌:主气血两虚和阴虚火旺,舌质浅淡瘦薄,多为气血两虚,舌红绛瘦薄干燥者,多属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芒刺舌:总属热邪亢盛,且热邪越重,芒刺越多、越大,舌尖起芒刺为心火亢盛,舌边有芒刺,多属肝胆火盛,舌中有芒刺,多属胃肠热盛。
裂纹舌:舌红绛而有裂纹者,多属热盛,或阴虚液固,淡白舌而有裂纹,多属血虚不润,若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者,则属脾虚湿浸。(正常人也可以出现)
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边缘压迫所致,故常与胖大舌同见,多主脾虚和湿盛。
舌态:痿软、强硬、颤动、歪斜、短缩、吐弄等。
痿软舌: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已极。
强硬舌:外感热病,多数热入心包,痰浊内阻,或高热伤津,邪热炽盛,杂病多为中风或中风先兆。
颤动舌:久病多属气血两虚或阳虚。外感热病见之,多为热极生风,或见于酒毒患者。
歪斜舌:多因风邪中络或风痰阻络所致。
短缩舌:多是危重症候的反映。
吐弄舌:两者都属心脾有热。
2.望舌苔
苔色:主要有白、黄、灰、黑四种。
白苔:主表证、寒证、湿证,亦见于热证。
黄苔:主里证、热证。黄苔的颜色越深,反映的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深黄为重热,焦黄是热结。
灰苔:主里证、常见于里热证,也可见于寒证。
黑苔:常见于疫病严重阶段。主里证,或为热极,或为寒盛。
苔质:主要有舌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偏全、剥落和有无等变化。
“腐苔”: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多为食积痰浊,也见于内痈和湿热口糜。
“腻苔”: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擦之不去,刮之不脱,舌面上罩一层油腻黏液。
望排出物
排出物包括痰涎、呕吐物、大小便等。
一般,排出物清白稀薄者,多为寒证,黄浊粘稠者,多属热证。
望小儿指纹(三岁以内)
三关部位:掌指横纹至第二节横纹之间,为风关,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为气关,第三节横纹至指端,为命关。
方法:用力适中从命关向气关、风关直推,推数次,指纹愈推愈明显,便于观察。
正常脉络,红黄相兼,隐于风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