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封建制度不是决定中国人气质的唯一因素
言归正传,这一章主要讨论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对于中国的影响。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封建制度不但在古代中国有而且在西欧的中世纪同样是封建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全国的土地等生产要素归国王或皇帝一人所有。国王或皇帝把这些领土分封给自己的子女、王室成员和功臣。这些拥有土地的王子和公主,王室成员和功臣,再进一步的把自己拥有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女、亲戚、功臣等等。这样就形成了从国王或皇帝到大封建主再到小封建主,这种等级森严的制度,而农民或农奴是没有土地的。
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始于商周时期,而到了秦始皇时代走向了中央集权制封建制度,同时也正是这种制度让中国失去了创新力,此后的2000多年里一直停滞不前。
单单从创新力一个方面来讲,中央集权制对于创新力的影响,仅仅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如果皇帝对创新感兴趣,则科技就得到发展,反之就会受到阻碍,这是古代中国的情况。但我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一点,西欧在封建时代也有很强的阻碍创新的力量,例如宗教控制。但是民众最终冲破了这种强大的阻力,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在西欧民众的创新力量是胜过阻碍力量的。西欧封建时代对创新的阻碍也是十分残酷的。对所谓的异端学说的创始人,通常处以火刑或绞刑。所以说有没有创新力,力量强不强,其根本是在于民众。也就是说与古代西欧的民众比起来,古代中国的民众在创新力方面还是稍显不足的。说到这里,觉得要承认这一点是不容易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呢?我们在以后的章节再讨论。
三、明恩溥的《中国人的气质》
有时候我总是觉得很奇怪,很好奇。为什么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能够统治我们2000多年。为什么没有人去推翻它。这要从中国的民族性说起。中外都有许多描写中国人的书。我们也找到一些,分享给大家然后再谈谈我的想法。
说到写中国人的书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美国传教士明恩溥(1845-1932)所著的《中国人的气质》。明恩溥原名阿瑟.亨徳森.史密斯。1872年来华,最初的天津,1877年到山东西北赈灾传教。书中描写的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大体以山东西北的北方人为原型,但我一个南方人读来却也觉得极有道理,这足以见得文化与制度对人的性格的塑造是很显著的。因为全书篇幅很长,我只能节选其中一些章节,而且尽量做到这些章节描写的是中国人独有的气质。
节俭
“节俭”这个词就意味着持家之道,尤其是指如何平衡收支。就我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而言,节俭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一是控制需求,二是杜绝浪费,再就是尽量地花小钱办大事。无论就这三种方式的哪一种而言,中国人都是非常节俭的。
在中国旅行过的人的最初印象之一,就是当地人饮食的极端简单。大多数人看上去只吃有限的几种食物,比如大米、豆制品、小米、蔬菜,还有鱼。以上这些,再补充一点儿其他东西,就构成了为数甚众的好几百万人的主要食物,只有在逢年过节或者什么特殊的日子里,才会添上一点儿肉。
如今,西方国家费了不少脑筋来考虑如何以最低廉的价格向穷人提供有营养的食物,那么,西方人或许不会对这样一个确凿的事实无动于衷:在中国,在一般的年份里,两个美分很可能就足够一个成年人一天的饮食花销了。在闹饥荒的时候,成千上万的人仅靠着每天不超过一个半美分的救济金生活好几个月。这表明,在中国,人们普遍掌握了高超的烹调技艺。尽管他们下锅的常常都只是些简单、低劣的东西,在外国人看来简直无法下咽,但是不能不承认,中国人绝对是烹饪方面的大师,能把手边的任何东西都变成可口的饭菜。在这个方面,温格罗夫·库克先生认为,中国人的厨艺水平仅次于法国人,而在英国人(他可能也把美国人包括在内了)之上。中国人的烹调水准是否一定在某个民族之下,我们的意见可没有库克先生那么肯定,但他们的水准一定在某些国家之上,这倒是确凿无疑的。我们前面提到的那几种简单的食物就已经表明,中国人对主要食物的选择是相当高明的,即便以一个生理学家的眼光来看也是如此的。即便是那些对中国的烹饪很少关注的人也都知道,中国人的厨艺非常精湛,能够用简单的原料做出繁多的品种来。
另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还没有引起我们的关注,但它很容易被证实。这就是,中国人在做饭的时候很少浪费,每样东西都会被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一个普通中国家庭吃完一顿饭后,剩下的食物少之又少。要想为这个普遍的事实提供旁证,只需看一看中国的狗和猫的身体状况就会明白了。这些以人的残羹剩饭为生的小动物们艰难“生存”,它们的生命始终在“死亡线”附近徘徊。新兴国家的人们惯于挥霍已经名声在外了,我们毫不怀疑,像美国这样生存条件优裕的国家在一天之内浪费掉的资源,可能足以让六千万亚洲人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但我们倒是乐于看到,有许许多多的人能够吃上这些剩余东西,就像许多中国人在“酒足饭饱”之后让仆人和孩子来吃那些残羹剩饭一样!甚至在喝完茶之后,杯子里剩下的茶叶还会被倒回茶壶再冲泡一遍。
还有一个事实也会经常引起我们的注意,即中国人对食物不怎么挑剔,而在食物方面的讲究在西方国家已经非常流行了。落进他们网中的就全是鱼,而几乎所有的东西迟早都会被他们网住。在中国北方,马、牛、驴和骡子都是被广泛使用的畜力,而在很大一片地区,骆驼也被用来干活。毫无疑问,我们在下面将要举出的这个事例,或许会让我们的某些读者感到中国人的节俭实在是走得太远了:通常,在这些家畜死后,它们全都会被很快地吃掉,无论它们是老死、病死还是意外死亡的。这种做法很自然,不会引起什么非议,即便是死于肺炎之类传染病的牲畜,也依然会被吃掉。这些死畜的肉吃了并不好,这一点人们其实也都清楚,因此病畜的肉会卖得很便宜,但这样的肉还是全都卖了出去,全都被吃了。人们也都意识到了,吃了这样的病畜肉对身体肯定不好,但人们考虑更多的却无疑是,以很低的价钱吃一顿肉是很划算的,可以冒一下险,不过应该说,吃这种肉的后果也并不一定就会得病。死狗和死猫,也会像那些死马、死驴和死骡子一样,会被人的肠胃消化掉。我们亲身经历过几个村民吃死狗的事情。出于排除骚扰的考虑,他们用毒药毒死了那些狗。有几个比较小心的人曾经向洋医生打听过,吃了这样的肉会有什么坏处,但是那条狗“已经下锅了”,这几个人怎么也下不了决心抗拒美食的诱惑,但大吃了一通儿之后,结果什么问题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