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西北边陲各族纷纷宣布脱离大瑜的管控,并联合起来发兵十万进犯瓜州。
八月,大瑜西北三州全境陷落,朝廷命儋州、潞州五万大军抵御入侵。
九月,右卫将军黄维德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率七万精兵歼灭西北异军,西北之乱得以解决。
兴元五年,黄维德再次率三万骑兵收复松州,被封为定武王。
兴元八年,16岁的武士栎开始亲政,并改年号为嘉兴。
次年武士栎设立督察司、军事处,对军队进行训练和考核。
嘉兴三年,武士栎册封十六岁的何雁为皇后
同年为德宗上谥号光武皇帝。
嘉兴四年,国内各大诸侯将领的兵权被朝廷收回,除丢失的朔北甘州和安南单州,大瑜其余近1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回归朝廷的统治和调配。
武士栎成功将要分崩离析的大瑜挽救回来,成为大瑜继德宗皇帝之后的又一个中兴之主,而这时的他不过才刚满20岁。
大瑜在历经睿宗、懿宗十二年的军政混乱、军阀割据下,慢慢走向灭亡之路,但在武士栎及一批救国之士四年的努力后成功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大瑜王朝,因此武士栎被誉为救世之主,其功绩已是超过德宗和徽宗。
嘉兴四年夏,武士栎册封助他治国理政的五位大臣何崇左、夏侯季、陈吉、方守奕、杜邦国为一等公,赐国公府,并在安禄殿举行盛大的受封典礼。
同年十月,何崇左任宰相,封献国公;夏侯季任尚书令兼吏部尚书,封汉国公;陈吉任中书令兼行军司马,封鲁国公;方守奕任监察司司使,封窦国公;杜邦国任中车府令兼骠骑大将军,封韩国公。
这五人也是大瑜现有的因功绩被册封的一等公,而其他人都是承袭父辈或者祖辈的爵位。因此这五人的地位仅次于大瑜皇族。
嘉兴五年,武士栎封自己的三个侄子武垳、武晟、武炆为郡王,三人为睿宗和懿宗的子嗣。
嘉兴五年九月,皇长子出生,武士栎赐名为武灏,封为洛王。
次年又将武珩三人封为弘王、怀王、稷王。
嘉兴七年,改封武灏为楚王。
同年,武士栎封钟奇为征南将军,率五万精骑收复单州;李闳为征北将军,率八万大军收复甘州。
大军出发不久,武士栎效仿高祖皇帝亲率四万兵力最强的京师守军快速向甘州奔去。
嘉兴七年入秋,帝师大军首战告捷,斩首敌军一万多人,俘虏近八千人。之后征北大军收到武士栎的调令,命李闳率三万大军南下支援钟奇,自己率领九万大军拿下不到三万人的甘州军。
十月底,大军顺利收复甘州,半月后钟奇和李闳的大军攻破单州,至此大瑜全境收复,完成了徽宗晚年的遗愿。
嘉兴八年,武士栎册封钟奇为荀国公、徐州道行军大总管,并赐名为钟靖,封李闳为荣国公、兵部尚书。
嘉兴九年,晋封杜邦国为护国大将军,封为灵武王。
嘉兴十年,封岳阳王武启为太子。
嘉兴十一年三月,武士栎病重,命宰相何崇左处理朝政,辅国公章世炤全权负责御林军和禁军的调动。
章世炤:邳州人士,兴元二年参军,后随黄维德收复松州,颇受黄维德重用,被提拔为前锋主将。嘉兴元年,被黄维德举荐给武士栎,担任御林军右卫副将,之后的十余年间一直保护着武士栎的安全,由他算率领的御林军战斗力和素养也在军中闻名遐迩。嘉兴七年,武士栎破格册封章世炤为辅国公、御林军左卫大将军,是武士栎最为信赖的武将之一。
五月,病入膏肓的武士栎秘密召见定武王黄维德和灵武王杜邦国,让他两分别掌管京城外的十万驻军,防止在他死后有人篡权夺位,确保太子顺利登基。
嘉兴十一年六月初,武士栎在去往朝圣殿的途中驾崩,年仅27岁。
第二日,年仅四岁的太子武启在朝圣殿登基,随后礼部为先帝授庙号哲宗,并改年号为乐宣。
哲宗在位十九年,继位之初正是大瑜生死存亡之际,他任用黄维德、杜邦国、何崇左等贤臣,内整顿军事,外收复失地,被百姓所爱戴,在驾崩后,京城内外百姓为其跪拜送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