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武侠仙侠小说 > 石猿记
本书标签: 武侠仙侠  悲情  童话     

(17)第十六章

石猿记

上接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吕仙闲心游圣地,观音受意示机因。

话说王母娘娘,携女童玉灵儿,由扬子津南岸,弃小舟飘至江心处,停于江面之上。王母知道,那吕洞宾定然会追来。

在这扬子津江面之上,旁无凡人,也好做一番解释。

果然不出所料,吕洞宾并无一刻停顿,即刻追至江中。

细观吕洞宾,见其似乎并未认出,眼前这招夫女子,乃是天庭灵霄宫中的王母娘娘所化。只看那吕洞宾,似笑非笑之表情,似乎于那招夫之幡文,有些微妙关联。

想到此处,王母娘娘,粉面有些微微映出红润。由于当时,急于募资建桥,并未想到,有现在这般尴尬变故。

身为天庭圣母,落下如此招夫之话柄,于己,于帝,甚至于天宫仙界圣朝之颜面,都将有着许多之羞荣。

沉思良久,本想于之做一说明,却又终究不知如何开口说起。就这样静静的,于那吕洞宾,对立于江面之上。看到吕洞宾那莫测之微笑,越发觉得,这招夫之幡文,出的荒唐。

似想:幡文言明,“投银花篮满,伴君即同去”。那凡尘俗子,自然无有将花篮投满之本领,也就自然无后顾之忧,更无口舌羞辱之过多忧虑。但这仙界神仙之辈,都是神通广大,这么一个小小花篮,在众仙诸神面前,岂止是置满,简直是易如反掌,手到擒来的小儿科。

如今,只怕吕洞宾,将那幡文提起,就这招夫一说,数落一通,有何说应对?此事,在仙界天庭再那般传开,真乃无地自容。

堂堂天宫,玉皇大帝之正宫娘娘,竟然在凡间,挂起了招夫幡文。真乃天大的一段笑话,这让王母娘娘,越想越是脸红。

这正是:

世俗污垢太虚荣,

夫子君王难不同;

拓展天襟行义道,

心宽胸阔任平风。

话说那女童玉灵儿,天真无邪,哪里有这许多思虑。

她见王母娘娘,时而脸红,时而脸白,大是于那往日情形所不同。再看那对面而立的吕洞宾,面带微笑,却又不语不言。越是如此,王母越是显得莫名其妙。

自家个心想:如今这异常情形,定然于这背剑对立者有些关联。

好个玉灵儿,道也并无紧张之意,只不过,时而看看王母娘娘,又时而回过头来,再看看那不语微笑的吕洞宾。

左顾右看,寂静良久,玉灵儿终于止忍不住。

只见她,向着吕洞宾,稚气十足的问道:“你是何人?好大的胆子,为何要跟着我们?你于我们已对立多时,为何只是这般笑来,却又不言不语?你若再这般看来,主母即便饶你,我便生起气来,也有你好瞧”。

听道如此一说,吕洞宾倍感有趣,也向那小小女童看了看,仍是那般微笑之态。答道:“哦!你真的要生气了吗?莫气,莫气,小孩子生气,多有变丑。哪有这般笑来好看?”

又道:“你问我是何人?可是,我早已对你们言过,我本姓吕;现在也可以告知你这个小精灵,我叫吕洞宾;再告知你们,我为何要跟着你们?是因那竹竿上之幡文;最后告知你,我不言语,是因为那幡文之中,已堂堂正正言的分明”。

吕洞宾,说了这一大通,而玉灵儿,只弄明白,这背剑之人,叫吕洞宾,其他之事,便一窍不通了。

不通也无妨,因为这些话,明显是说于玉灵儿的主母听的。这一点,王母当然清楚。

由吕洞宾言语中,句句可听出,是在数落那招夫之幡文。由此可知,此时王母娘娘之心情,是何等之尴尬。

未等王母娘娘心情有所平静,只见吕洞宾,又开口言道:“小精灵,我见你很有灵性,又很是招人喜爱,而且非常酷似我的一位熟人。我来问你,你认识那天庭西宫石矶娘娘否?我料你并非恶人,可告知我吕洞宾,你们是何方神圣”?

玉灵儿,眨巴着一双大眼,看看吕洞宾,又看一看王母娘娘。再看看吕洞宾,又看看王母娘娘。

那吕洞宾,仍然是一脸微笑。而王母娘娘,因心中有事,自然不见笑意,而且还可见忧沉之表情。

王灵儿看后,略做思考,便笑答道:“我们当然并非恶人,我也未听说过什么石矶娘娘,当然就是不认识那人了。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叫玉灵儿,至于其他事情,主母曾教训,不可向外人张扬,以免惹出一些个是非来”。

由于玉灵儿,并未听人说起过石矶和水母等事,故此有此一说。却哪里知道,她与那石矶,有着天大之关联。就连王母娘娘,并吕洞宾,也不知其因果。

只听吕洞宾又道:“真是一个乖巧伶俐的小精灵。可是,你可知晓?现如今,我已不是外人了”。

再加伶俐,毕竟这玉灵儿未经世事,哪里知道吕洞宾,原是话里有话。还在想:他怎就不是外人了?好童儿,当然是陷入一片茫然。虽然未做争辩,却已将目光,投向了王母娘娘。

王母此时,经过思虑再三,又听得玉灵儿和吕洞宾之一番对话,也定下心神。现在见玉灵儿那一脸稚气,心中很是疼爱。真是难为她这透明心性了,竟然还能守住一些个秘密,

于是,王母,将吕洞宾之言语,接了过来。

只听王母说道:“八仙中的吕洞宾,当然居之善类。而我母女,也非恶人。因事关天誉,不便告知根本”。

话峰一转,又道:“我只问你,那些银两,可是由你取了去?今在何处?你将其有何做为?想来吕洞宾,你并非贪财俗心之辈”。

吕洞宾听后,哈哈大笑。只听他朗声说道:“我吕洞宾之善恶,自然有人评说,但你所言,竟然自居非恶人。在未知晓你之来由之前,我却不敢苟同。至于那些银两,想来你说的不错,正是由我取走。我吕洞宾,当然不是贪财之徒。因为那些金银臭铜,对我吕洞宾,一无是处”。

他看了看王母正在用心听讲,又道:“不过,我已将那些东西,置于了一个善处,曾有明圣指点,将来,有一圣人,将用此资,在这大江天险之上,建得许多桥梁,为这大江两岸人众,做那千古受益之善事。至于那些银两,如今交在了何处?吕洞宾却不便相告,只因我仍未知晓阁下之来处”。

王母娘娘听后,也觉宽心。略停后即道:“此资用途,于我本意不谋而合,既然已有落处,当然省了我许多心事。我也不再追纠。如今,你可自便了”。

吕洞宾听后,知道这是送客驱人之言词。仍是不怒,反而笑道:“阁下之言词,道也轻松,口气大也。你以为你是谁?玉皇大帝?或者是王母娘娘?在你尚未道明来处之前,我吕洞宾难以断明你之善恶,这贪财好利之名,不能明了,让我自便?口气是乎大了些许”。

王母娘娘有些生气,心里想:让你说对了,我正是王母娘娘。但此时又难于说明。于是,平下心性道:“前言我已说明苦中,我之根本,来日自明。你既然不愿就此去了,请自便,我可是不能相候,有事先行了”。言罢,欲行。

剑仙吕洞宾,立时收去笑脸,浮尘缴于左手,“叮呤呤”,由身后,抽出青龙长剑,说道:“要走?那就孰吕洞宾无礼了”。

事已至此,究竟如何善终?

还清稍息片刻,待我下节再慢慢道来。(61)

话说吕洞宾听说对方要走,哪里能让。“叮呤呤”抽出青龙长剑,意欲阻其去路。

王母娘娘深知吕洞宾,一定会穷追根本,更知这吕洞宾不弄清善恶,决不罢休。所以,知道这吕洞宾,定然有出剑之时。

因此,早定下主意,并想好了应对之策。

于是,不等吕洞宾长剑抻出,早已将那花篮之中,连银带砂,一鼓脑撒向吕仙。同时,携起玉灵儿,闪电般向江北飞速掠去。

这里暂不表王母娘娘携玉灵儿能否走脱,先说说吕洞宾一番经历。

他不在蓬莱仙岛,却又如何来到此地?他又将王母娘娘所募之桥资,放于了何处?

正是那:

从良拒暴行,

百善慰安平;

因果循环事,

浑浊本自清。

原来,吕洞宾在八仙中以喜动好游为乐事,借此除暴安良,施善众灵。故此,得了一个美名:剑仙游侠。

这剑仙吕洞宾,曾在庐山仙人洞修心数载;也在黄山光明顶悟道几年;更在武当山会过玄武真君,长长往来于三山五岳之间。即便是那石矶娘娘被贬的骷髅山,也被这剑仙游玩消遣了一番。

就在前些时日,正是新年正月十五,吕洞宾闲游杭州西湖,还播下一段善果。

那一日,正是元宵之夜,这游仙吕洞宾,化成一位卖汤元的老者,身穿粗衣衫,推着一辆枣木独轮小推车,车上两只火炉,炉上两口热气腾腾的汤元锅,一面呟渴,一面在那西湖断桥之上赶热闹。

而这一日,杭州城内,一位许姓文士,肩头扛着自己不满三岁的独生子,兴致正浓的闹无宵,赶庙会,游西湖。也正从这断桥之上经过,恰好来到了吕洞宾的这元宵车旁。

在吕洞宾的吆喝声中,小童好奇,随眼看向那元宵锅。正闻得那汤元清香之美味,并见有许多人,正吃得起劲。

于是,勾起小童贪吃之天性,便吵闹着要吃汤元。

许氏文士,本就疼爱小童,哪有不依之理,即到吕洞宾那车前,买得一碗。

也是有缘,吕洞宾见这一童子清秀可爱,且一身灵气,便要送于他一个善缘。将一枚三清理气仙丹,化为汤元,把于了小童。眼见着那小童,将那汤元服下。

谁料想,小童食后回家,好几日不思茶饭。虽然不见小童有得其他不良反应,却也是急坏了许家,上上下下,一干人众,越发担心。携小童四处寻医问诊,皆言无病。

可是小童,就是水米不进。于是,许家又将小童领至西湖断桥。

还好,又见到那卖汤元之老者。

吕洞宾,见与这小童有缘无果,也不说破。

说说笑笑中,吕洞宾将小童一双小腿拎起,头下脚上,倒置于小桥一旁,在众人惊叹声中,小童口内,“咕噜噜”,吐出一枚汤元,那汤元,滑溜溜,落入桥下湖水之中。

放下小童,吕洞宾,在朗朗笑声中,化成一阵清风,消失在苏堤林荫之中。

直至此时,那许姓文士,和众位游客一样,才知道,是遇到了仙人。但也深知,错误了爱子的一大善缘。

虽然倍感后悔,却也已是为时已晚。知道这样的好事,那是可遇而不可求。

也是因为与仙家有缘无份,这许家族长,便为这小童取名,曰:许仙。

虽然小童许仙,与仙道有缘无份,但那落入断桥下,湖水中的三清汤元,却又结下别一份善缘。

原来,这西湖断桥之下,近今,由那蜀地都江堰青城山,慕名来了一条修炼千年的白蛇,受天地之精气,再得西湖之地灵,早已有了灵性。

这一日,行过气运之功,暂做小歇。于是将头抻出水外透气,不料,一张口,却由断桥之上,落下一枚汤元,正中其口,溜溜滑,滚入腹中,顿感身心如升天般清爽。

你想,那汤元,原本吕洞宾渡人修仙之三清理气丹所化,正是诸生修行悟道至珍之极品。那白蛇,虽修炼千年,哪里赶得上这等精进?此等受益,岂能是千年万年所能比?

那白蛇吞得珍宝后,顿感全身心舒泰。即刻,游到无人处,随心化成人形,从此功成圆满,获得善果。

你看她,好一位娇身皂衣,体态妩媚而又端庄的靓女子。

于是,白蛇为自己取名曰:白素贞。

这白素贞,原本修道于蜀川之地的青城山,久慕西湖天堂之地闲游,天缘得道。

后来闻讯,那汤元,原本应该许仙所得,后来因故,转于了自己。因这般原故,便对那许仙者有了许多好感。

于是,神州,便多了一段断桥借伞,白素贞西湖恋许仙,蛇仙战法海水漫金山寺的神奇传说。

本书不表那白素贞和许仙如何演绎情仇爱恨,只说那蓬莱岛八仙中之吕洞宾,离开西湖后的又一段善缘。

话说这吕洞宾,离开杭州西湖后,仍是游山玩水,行侠仗义。

这一日,无意间,游至一座奇山,乃神州五岳之一的衡山。这里有一条韶峰山脉,其上有一峰岭,曰:韶峰。乃衡山第二高峰。

远古帝君虞舜,因开疆拓土,规划河山,曾南巡至此。

因其嘤婴鹤鸣,山崖翕然,山鸣谷应,凤翼凰舞,而得名。

这韶峰之东,正是吕洞宾曾经修真的圣境庐山;南面即为南岳衡山;西面连着风景秀丽的川地峨眉山;北面却是那,神州父之龙长江横穿而过的五大湖之一的洞庭湖了。而那注入洞庭湖的湘江之水,就是由这韶峰川谷流过。

这里不但山水美丽,更是人才倍出之好所在。

请看后来,有一位至善至德之伟人圣者,做得沁园春词文赞曰此地。

词曰: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魚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词中可见,这里江山之秀美壮丽,此处人文心胸之高远宽广。

是的,看这韶峰,古松苍翠,溪水清纯,峰岭奇峻,风景如画。

这里的美丽,自然不必细说,单就一处异境,山势如“凹”字形,真若一顶绚丽之皇冠,屹立于大好江山之中。

在那若皇冠之山顶朝阳处,吕洞宾,遇到一件奇异之事。

如要细问何事,看官稍候,待我下节叙来。(62)

这一日,风和日丽,春光明媚。吕洞宾,由那韶峰谷地朝阳处,见一荷莲池塘,池塘边,依山而居一户人家,三合屋宇,正位于那“凹”形山谷之中。

三合大院,正如一位吉人,头戴皇冠,面阳而坐,很是威严。

吕仙再向韶峰之顶攀来,临近峰顶,只见一尊天产巨大人形奇石,静立其间。首,躯,四支俱全,即便是那面部之上,口,鼻,耳,目,发,也是隐隐可见。

吕洞宾,对这奇石,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欣赏一番后,正欲他去。不料,那尊人形巨石,竟然开口发话,这令游仙大奇。

只听那尊人形巨石说道:“我知道,你是蓬莱岛上吕洞宾。你我原本同道中人,因缘,各自悟道参禅。此处是我观音一个寄身道场,只因此山,将来必有圣贤出世。就在你那来路之山角下,更将出得一位救苦救难之圣伟之人,他乃燃灯古佛转世,比之我辈,道德高远千万倍”。

吕仙暗思:竟有这奇事?

只听那石观音又道:“今日,你既然游经此地,总算有缘。可由此向东行去,在那扬子津地留心,如遇有那不义之财,尽可全数取了来,先至这山角下,那里有户至善至德人家。留得财物用途之明细,便能得其财之归处”。

并听其曰:“将耳附来”。

吕洞宾,便将耳,附了过去,那尊石观音,在吕洞宾耳际间,细细丝语了一番。

听其吩咐,吕洞宾连连点头称是。

片刻间平静下来,吕洞宾也不多礼,依言下山,在那山角下,看了几眼三合大院,也未多做停顿,向着扬子江畔,慢慢游来。

此番闲暇游来,竟然意外由石观音处,知晓了西天佛界,一件天大之秘密。虽然是出将来,但却是奇中之奇也。

如今,将这一奇事叙将出来,于诸位看官分享一番,也许有些意外之收获。。

话说观世音,于南海紫竹林中,有一池水,名曰“悟潭”。观音便是身坐白莲宝座,与此中修心养性,参悟佛禅。

而这“悟潭”,乃是一个神奇所在,常常能将三界诸事演绎现影。即,将诸如圣人伟贤之前世,今生,将来诸多大事,奇幻成影像和声音,展现于悟者眼前。

有一日,观世音在西天灵山大雷音寺,于如来佛祖处,得知,佛界,将在无量时段,公元年间,有一位佛界至尊――――燃灯古佛,失踪八十三天。

这八十三天里,燃灯古佛究竟去了何处?又做了何事?观音很想将其悟出。

由如来佛祖点化,再经长期参悟,观音终于悟透其中关节。

原来,在燃灯古佛隐踪前二十七天,即无量时段,公元年间,第一千八百六十六天,道界尊者――――元始天尊,私隐凡尘,计五十九天。只因那时,神州倍受夷类蹂躏。天尊挽澜救世,功半未成。

于是,古佛转世,举星明世,历险创元。后来,世人将燃灯古佛所化之人,奉为人间救星,万宇敬仰。

观音大士,一日静夜,由“悟潭”之中,白莲之上,目睹了一幕奇异影像。

影像之中:

夜己很深,古城若节日般金碧辉煌,礼花飞舞,霓虹闪烁,盛世吉祥。

一座城楼之上,一位伟岸身影静立其上。只见他一身戍装,天庭胞满,面额清秀,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原来这人,正是燃灯古佛临世之身。

看他向天常视,好似有约在此,等待何人?又似闲来无事,欣赏夜景。

不多时,由那天空,飘下一位尊者,那人头顶帝冠,身穿宽松锦缎,脚踏祥云。观音认出,这后来者,正是天宫玉皇大帝。

那先来者,早见玉帝已至,如若未见,自个儿只管欣赏夜景。

那玉帝,见先来者并无举动,也不介意,反而上的前来,意欲行礼。

那先者见此,便回转身形,双双合什行礼。

礼毕,先者微笑挥手,示意后者就坐。此时方见,在那城楼中部,放置一张白琉茶矶,其上琉璃杯盏齐全。其旁,放着一对雕龙附风紫檀宫椅。

先左后右,两者双双坐定。

只听玉皇大帝说道:“阁下能招得本驾来此,想必有些身份,不知有何见教”?

那先者道:“听说你统领三界,仙,神,人,鬼,皆要听你调度,不知可有此事”?

玉帝向前欠了欠身,虽后答道:“正是,怎样?难道有何不妥”?

先者爽朗笑道:“道是有些问题,不过尚也不算大事”。

玉皇大帝听后,顿时来了兴趣,问那先者道:“什么问题,说来听听”。

先者随意左倾,侧了侧了身,向玉皇大帝看了一看。并幽默的笑了笑,说道:“三界之中,神,人,道,佛,算来尚为善类,道也罢了,你那号令一出,他们来去自如,这些道也倍受众生理解认可。而那些鬼魔精怪之类,经常昼伏夜出,出没无常,陷害生灵。尤其是那风高夜黑之时,众鬼怪精灵,出没民宅,实在是让人难以奉承,消了也罢。玉帝意下如何”?

玉皇大帝回道:“鬼类虽非善类,却也大有益处。常言道:鬼缠恶人头,即是其中一说。最要紧的是,那阴阳轮回,生生不息,即从这鬼类而来”。

只见那先者摇头后说道:“由你这阴阳轮回,生生不息,使这阳世间人口膨胀,待得后来便无立足之地,那时岂不人间大乱?不如消了这鬼类,也少了这人世间许多冤案”。

玉帝不快的说道:“不可,至盘古开天避地,女娲施灵造人以来,一直是人鬼轮回,阴阳轮转,如今怎能说改就改了”。

那先者接言道:“不改也行,但是你让那些鬼怪精灵,莫要袭扰人世,如此总可以了吧”?

玉帝想了想,并冲那先者神秘一笑说道:“那你也得能够治止得了,才能如愿”。

先者淡淡一笑,说道:“好吧,今夜就与你游戏一回。若依了我,从此阳间再不有那鬼怪魔妖”。

玉帝问道:“如何游戏”?

先者胸有成竹的笑道:“你虽为三界统领,在我面前也有不及之处”。

玉皇大帝不肖一笑,道:“三界之中,无我不能乎”。

先者道:“好,今夜,就以你这无所不能为游戏”。

玉帝高傲的说道:“如何”?

先者很是随意的道:“都说仙,神,人,鬼,都听你调度,我却不信。今夜,正是风高夜黑,你就将那大小鬼魅,调来见识一番。我在此地,众鬼魅未必听你调度。若依了你,世间还是任由神鬼出没。但若不依了你,从此世间再不可有鬼怪。你看如何”?

玉帝很是自信的说道:“一言为定”!

于是,玉皇大帝站起,并向前两步,抻右手,探入左袖之中,由那袖中取出一面杏黄小旗,向那夜空中摇了一摇。

顿时,所有灯火皆灭,不多时,阴风由那四面八方,向城楼袭来。

究竟游戏谁能取胜,尚未可知。

若欲想知晓结果,请看下节再叙。(63)

话说玉皇大帝初摇杏黄小旗,顿时灯火皆灭,阴风四起。

玉帝以为事成,便向那先者笑看了一眼,只见先者若无其事。

玉帝又将小旗第二次摇了一摇,阵阵阴风,即向城楼之上袭来。

“来了,请看”。

先者也站起,并来到城楼边,手扶玉栏,将头探出城楼,向下看去,见那些阴风尚未登上城楼,却向地面跌将下去,护城河水,如沸水般,哗啦啦响个不停。

玉帝大急,第三次再摇黄旗。

先者双臂微张,双手抓住围栏,支撑玉栏,注视下方,

却见那些阴风,远远逃了去,并走的无影无踪。

先者见后,哈哈大笑,大步而去。

玉皇大帝,看着先者远去之背影,倍感疑惑,影约可见那先者周身红光灿灿。

等到先者下得城楼,去的远了,玉帝再摇黄旗。

阴风再起,并从四面八方涌了来,只见无数个千奇百怪的鬼魅精怪,降在丁城楼之上,皆向玉帝行参君之大礼。

玉帝怒道:“没有脸的东西,刚才为何不来应招”?

群鬼中,有那胆大者言道:“刚才那人洪福太盛,我等依旨,向这城楼之上,冲了三冲,也未能冲得上来,反尔被他那洪福,冲的跌将下去。有那慢的一慢者,尽被他那洪福吹的散了,鬼魄从此消失,再也不能超渡”。

玉帝看后,知是实情。虽然丢了面子,却也无可奈何。

于是颁旨三界:从此,仙,神,精,怪,鬼,魔,不可再到人世间袭扰人众。

至那日起,人间便再难见到仙,神,精,怪,鬼,魔。

但却并未禁止佛,僧,尼,道,往来人间。故此,人世间,并不少见僧,道,乃致活佛。

悟潭中,观世音眼见得玉帝驾云回天,而悟潭之水恢复静然。

观音心想,那先者,乃燃灯古佛转世。而燃灯古佛,乃万佛之佛,所转之人,洪福齐天,那玉皇大帝,哪里能够及得上一二。其属下,就更是望尘莫及了。

于是,观音再悟先机,来至衡山韶峰,结缘吕洞宾,吩咐其筹资,并将其送于南洋龙族之陈氐,以便将来古佛所转之人,修桥铺路,施为善用。

如今,这吕洞宾,按照观音授意,来到扬子江畔。

起初,先是看见有一位黑塔巨人,以双腿搭桥渡人,后又见众世人,在那桥头做诗赋词,猜测谜语,再后来,就是那投银招夫之事了。

这游侠剑仙吕洞宾,先见这母女俩,不象是那恶人,并未加在意。

后来见那花篮有异,就留了心。

时日久了,只见那如此一个小小花篮,投了那许多金银,却始终不能满,就起了疑心。认定这母女,是贪图财宝之人,不知在哪里,得了一个宝贝,就依此宝贝行骗。

为了示警,剑仙就将银两,尽数取了。

不料,第二日,这母女,变本加利,并且毫无退去之意。

于是,吕洞宾便跟至江北,探得宿处,又将那银两取了去,并且送往那石观音指点之地。

今日一大早,返回江边,原本认为,那招夫之女,应该知难而退,却不曾想,又在江边遇上,看她们并没有思改之意,仍然在旧戏重演。

吕洞宾认定她们是为了骗财,倍增了许多怒意。

为了将这行骗之人震慑,便先行通报自己是吕洞宾,使其畏惧,再弯腰随手由江边抓起一把黄沙,将沙变成金银,投入花篮之中,黄金白银随即溢满花篮。

正施机对其惩戒,不料这一对母女,竟然驾云而去,象是要逃之夭夭。

吕洞宾本就是好动游仙,如此无果之事,怎能做罢?

于是也驾起云头,追向江心。在江中,虽然看不出那招夫之女子本象,因见那小女童,实在是天真纯清,一身灵气,而且又有些面熟,这是如何也装不出来的。

所以,剑仙吕洞宾断定,这一对母女,并非什么十恶不赦之恶人。

于是,并无施武之念,只是用言语将其数落一番,弄明白她们之根本,然后再视情而断。

却未所料,王母娘娘为摆脱尴尬,先自出手,乱了吕洞宾之视线,携上玉灵儿,驾起云头,向那扬子江北岸,急急飞去。

一来,王母娘娘,并未想伤吕洞宾;二来,这种雕虫小技,又如何难得了吕仙。只见他,将那左手中之浮尘,向上扬得一扬,面前飞舞之尘砂,尽数消失的无影无踪。

虽然未伤皮毛,只是已走远了那王母娘娘和玉灵儿。

吕洞宾知道上当后,并未停顿,也驾祥云,紧紧追将来。

此一追,正合了天机大因果,成就冰玉相融之大缘。

这里有诗为证。

诗曰:

巧遇明公点太玄,

萍逢隐者示乾元;

游山济道结因果,

玩水施仁立善缘。

有意观光成异景,

随心览圣访奇贤;

身临东海追疑殆,

冰玉融合未负天。

毕竟不知吕洞宾,如何追得了王母等众,请看第十七章:老马慈爱代儿罪,小龙敬孝报母恩。

上一章 (16)第十五章 石猿记最新章节 下一章 (18)第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