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废宣太后、驱逐四贵,任命范睢为丞相,用其“远交近攻”之策,以取代以往的扩张策略,首先秦国需要做的就是瓦解六国的合纵计划。
当时各国谋士相约聚集在赵国的都城邯郸,商讨合纵之策,而范睢采用金钱、美女对各国谋士进行利诱,对各国谋士说不参加共谋合纵者可得赠金和美女,结果大多数谋士听说后都去领秦国的赠金和美女,合纵聚会就这样胎死腹中。
为什么这场合纵聚会会如此结局呢?因为范睢看出了多数谋士都是出于自身利益来到邯郸的,而自身对于秦国并没有多大仇恨,只要给予更大的利益,这些谋士自然会改而投靠秦国。
在解决了六国的合纵计划后,秦国便按照“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将矛头对准了六国之中最为虚弱的韩国。
韩国在六国中本就处境险恶,地处四战之地,主力又在伊阙之战中损失殆尽,虽然此时距离伊阙之战已过多年,但是韩国军力仍然没有完全恢复,完全无法与秦军抗衡,加之合纵之谋已破,韩国又无外援可以依仗,很快在秦军的凌厉攻势下,在公元前266年,少曲和高平被秦军占领。
公元前262年,秦军占领了韩国野王,并将上党郡和韩国本土完全切断,上党郡成为了一块飞地,无奈之下韩韩桓惠王命上党郡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 。但是冯亭不愿降秦,同上党郡的百姓谋划之后决定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于是,冯亭便派遣使者通报赵国。
赵孝成王和平阳君赵豹商议此事,平阳君主张不接受上党郡,他认为冯亭不将上党交给秦国,是想嫁祸给赵国,接受它带来的灾祸要比得到的好处大的多。
接着赵孝成王又召见平原君赵胜和赵禹商议,二人劝赵孝成王接受冯亭的上党郡,他们说:“发动百万大军作战,经年累月的攻打,也攻不下一座城池。 如今坐享其成得到十七座城池,这是大利,不能失去这个机会。”
经过反复权衡之后,赵孝成王还是经不住上党郡十七座城池的诱惑,还是同意了赵胜的主张
接着赵孝成王又问平原君:“接受上党的土地,秦国必定派武安君白起来进攻,我军谁能抵挡?”平原君回答说:“别人难与白起争锋。廉颇勇猛善战、爱惜将士,野战不如白起,但是守城完全可以胜任。”
于是,赵孝成王听从了平原君赵胜的计谋,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去上党接收土地,同时派廉颇率军二十万驻守长平,以防备秦军来攻。
赵国接受上党的消息传到的秦国,秦昭襄王大怒,秦国决定出兵攻赵。就这样决定我国历史走向的一战大战----长平之战拉开序幕。
在介绍长平之战过程之前,先了解一下当时秦、赵两国的基本情况。
对外秦军一如既往地所向睥睨,相继打败了韩、魏、楚并占领了三国大片土地,乘“五国伐齐”之机占领了商业中心陶邑,又灭亡了义渠,夺取了大量草场 对内秦国继续实施新法,鼓励耕战,李冰父子开发蜀郡,修建都江堰,等措施大大提升了秦国的粮食产量。使秦国的人口总数不断提高,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好了物资准备和人力准备。
在赵国这边,赵武灵王在位时施行的“胡服骑射”军事改革措施,将赵军从一只落后的军队变成一支虎狼之军,并相继消灭了中山国和林胡,同时赵国总体上政治清明,人才辈出,有虞卿、蔺相如、廉颇、赵奢、乐乘、平原君赵胜、等贤臣名将,在与秦的对抗中,赵国在公元前270年的阏与之战中以弱胜强大败秦军,所以当时的赵国君臣并不惧怕秦军,但是赵国也有明显的短板,那就是赵国粮食产量只有秦国的三分之一,且赵国总人口要少于秦国,所以赵国的战争潜力不如秦国。
在外交方面,秦相范睢通过不断威胁、利诱韩、魏、楚三国使其不敢援助赵国,而齐国因为赵国曾经参与“五国伐齐”之战,故而怀恨赵国,加上秦国的利诱,所以拒绝对赵国施以援手,至于燕国,不但不打算支援赵国,反而在观望,如果赵国战败,就对赵国乘火打劫,可见长平之战还未开打,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了秦国一边。
序幕:秦军攻占上党
公元前261年初,秦军攻打并占领了韩国的缑氏和纶氏,以威慑韩国。
公元前260年初,秦昭襄王又命令左庶长王龁率领军队攻打并占领了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亡到赵国境内,赵军长平接应上党的百姓。
第一幕:两军相持
公元前260年,农历四月,王龁向守卫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攻,赵孝成王命廉颇迎战,廉颇率军对秦军展开进攻。结果赵军击退了秦军的先锋斥候,而秦军的先锋斥候斩杀了赵军的裨将茄(音:加,裨将的名)。
农历六月,廉颇兵败,赵军军阵被秦军攻破赵国的两个重要据点都尉城
和故谷城均被秦军攻占,秦军还俘虏了四名赵国校尉。
赵军数战不利,赵军主将廉颇恐一败涂地决定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营垒,固守不出,疲惫秦军。任凭秦军屡次挑战,赵兵都坚守不出去应战,因此,赵孝成王对于廉颇坚壁不出久拖不决颇为不满,几次派人责备廉颇。在农历七月,秦军又对赵军营垒发起强攻,夺取了赵军西边的营垒,俘虏了赵军两名校尉。
其实廉颇的策略是准备以以逸待劳的方式首先挫杀秦军的锐势,然后等待有利时机再出击。然而廉颇没有料到秦王对打赢此战的决心,为打赢此战,秦国进行了总动员,召集了百万青壮,疏通渠道,让秦国可以直接从水路运粮,其运粮速度甚至比赵国更快,更畅通。而赵国却相反,没有正确预估战争的规模和秦王的决心,没有预料到此战会如此旷日持久,赵国开战不久就粮草匮乏,廉颇拖了两个月,但农事在即,一直僵持会导致赵国陷入无粮可食的局面。同时将本来善于野战的赵军用于防守战,让秦军顺利包抄赵国后方,不断骚扰赵
国的粮道,让赵国雪上加霜,完全失去了主动权,同时由于赵国外交上的失败导致赵国陷于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绝地。
第二幕:赵国求和
当赵军初战失利时,赵孝成王与楼昌、虞卿等商议,想亲率大军与秦军决战。楼昌则认为,与其和秦军死拼,不如派大臣去秦国议和。而虞卿则认为如果秦国决意攻赵,和议就难以成攻,不如派遣使者携带珍宝去楚国、魏国活动,使秦国畏惧各国的合纵抗秦,这样和议才有成功的可能。但是赵孝成王采纳了楼昌的建议,派郑朱前去秦国议和。虞卿一再劝谏,说“郑朱入秦,秦王与范睢必定隆重接待,以示天下。楚国、魏国以为赵国已经议和,必定不出兵救赵。秦国知道天下之不救赵国,则议和不能成功,议和不成,赵军必败。”
赵孝成王最终没有采纳虞卿的谏议,郑朱到了秦国求和。秦国为了麻痹赵国,防止各国合纵,并争取时间,加强军事准备,以便给赵军以严重的打击,果然利用赵国求和的机会,对赵国使者郑朱殷勤接待,有意向各国宣传秦、赵已经和解,借以防止各国出兵救赵。于是赵国的处境更加孤立。
第三幕: 两军换帅
赵孝成王见赵军因缺粮已难以久战,加之求和失败,决定立即与秦军决战,鉴于廉颇反对主动与秦军交战,决定换帅,当时名将李牧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远离朝中。名将乐毅弃燕投奔赵国不久,被封于观津,其心未附,而赵括一直主张赵军应发挥其善于野战的特点主动进攻秦军,恰在此时范雎又派人携带千金在赵国施行反间计,并散布流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赵王听到流言后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否打退秦军。赵括说:“如果秦军的统帅是白起,还需细细谋划。但如今秦军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于是赵孝成王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谏阻,派赵括去接替廉颇为主将。
农历七月,赵括统率援军二十万来到长平,接替廉颇为主将。赵括到任后根据实际情况更换部队将领,改变军中制度,又一改廉颇的作战方针,主动出兵进攻秦军。
秦昭襄王得知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后,为能彻底击败赵国、一战而定天下,密调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改命王龁为尉官副将,并令军中严守秘密,有走漏消息者格杀勿论。
高潮:赵括中计
就在赵括出兵攻打秦军之时,白起令秦军佯败后退,赵括因为不知秦国已经秘密启用武安君白起,未能识破秦军的诈败之计,命令赵国的军队乘胜追
击,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但是赵军无法攻破秦军的坚固营垒,两军陷入胶着。
就在赵军进攻秦军营垒时,白起派二万五千精骑突袭到赵军出击部队的后方,截断赵军的退路,又派五千精骑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同时切断赵军的粮道。
白起又派出轻装精兵向赵军发动多次攻击,赵军数战不利,赵括只得被迫下令就地建造壁垒,转为防御,以待救援。
秦昭襄王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被截断后,大喜过望。亲自到河内郡督战 并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并征调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增援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援军和粮运。
尾声:秦军大胜
农历九月,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野菜挖完了就割树皮为食物,最后士兵们只能相互残杀为食。
万般无奈之下,赵括将剩余的赵军分成四队,轮番冲击了四、五次后仍不能突围。最后赵括只得亲帅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
赵括战死后,剩余赵军士气彻底崩溃,只得投降。这时赵军大约还剩下二十万人左右,而白起却下令将赵国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童卒240人放回赵国报信。
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赵军四十五万人而秦军也损失二十万人。
对于白起为何要坑杀赵军降卒,根据史书的说法是“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但我认为真正的原因在于秦王对白起施加的压力。从秦昭襄王的角度看秦军虽然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但是也损失了二十万人,几乎占到秦军总数的三分之一,可见赵军的战斗力有多强,所以秦王是不可能同意将俘虏的赵军送回赵国的;秦国为打赢长平之战已经进行了全国总动员, 粮食储备也接近枯竭,无力养活那么多俘虏;最后燕赵自古多悲歌之士,赵国士兵有很强的国家荣誉感,短时间内很难对秦国心服,综合以上理由秦昭襄王很难留下这二十万降卒,但是秦昭襄王不想在后世留下骂名,故而迫使白起下令坑杀赵国降卒。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想率军乘势灭赵,公元259年,秦军再一次占领上党后分兵三路进攻赵国,一路由王龁率领,进攻皮牢;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而白起自将围攻邯郸。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范睢也因嫉妒白起,故而劝秦昭襄王,说秦兵疲惫,急待休养,应该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秦昭襄王便同意了,白起得知后,明白灭赵的时机已经错过,又因是范睢劝秦王退兵,故而与范睢结
下仇怨。
到此历时近三年的长平之战正式结束,此战赵国损失45万人,精锐丧失殆尽,从此之后六国之中已无一国可以单独对抗秦国,秦国统一大势已不可逆转,但是由于秦昭襄王听信范睢之言,秦国没有乘胜灭赵,给了赵国喘息之机,失去了一次难得机会,而赵国也利用秦国退兵之机,一面积极动员,重建军队;另一面积极开展外交攻势,组织合纵;秦与六国的下一场大战一触即发。是秦国一鼓作气消灭六国?还是合纵大军反败为胜?周朝作为一个延续近八百年的朝代又是如何灭亡的?请看第十章:落日余晖!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