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很容易遇到这样的情况:当自己开始不愿意执行目标,停止学习或者放弃保持某些好的习惯时,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将这样四个字当成理由:缺乏动力。
小巧认为,自己的人生已经陷入了困境之中。
她曾经是一个热爱工作、崇尚以一己之力换回更美好生活的女孩,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后,回到家里,她依然能和朋友们一起,聚餐、驱车骑行两个小时后,再到一家著名的瑜伽馆锻炼身体──这是她最爱的运动。
可如今的小巧却感觉,自己的精力已经处于过度透支的状态了:工作中,她开始厌倦一成不变;运动时,她感觉疲惫无力。因为通过努力,自己已经是公司的副经理了,而前一段时间获得的“最佳瑜伽美人奖”,也让她失去了在运动方面的方向。
有朋友对小巧眼下的状态感觉非常奇怪:“为什么你在突然之间失去了所有的动力?”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对生活已经没有了激情,我不愿意再坚持从前的生活。”
正如小巧一样:当我们开始着手处理一件事情时,如果中间发现自己没有动力、缺乏激情的支持,我们便往往会放弃——这常常是我们在生活中无法采取行动的关键原因之一。
不少人口中常常挂着“缺乏动力”四个字,但是他们却并不明白什么是动力,在他们看来,动力就如同一块馅饼一样,从天而降,幸运地砸在自己头上,于是,便马上改变了自己无效率、没有成就的人生状态——这当然不是动力的来源,但是,既然我们都知道这是错误的,为什么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缺乏动力的时候,却依然在守株待动力,期望动力哪日可以无缘由地撞到自己的身上来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个人智力上的懒惰——我们渴望失败或正在下滑的人生可以迅速得到拯救,并因此而陷入了对这种“快速崛起”的错误期待中。
理解什么是动力
简单来说,动力是驱动我们做事的力。在物理上,动力是令机械做功的各类作用力,想要使机械做工,就需要外界对机械施力——但人的动力却有所不同:我们做事的动力不仅仅来自外界,更多的是来源于自己。
精神上的回馈、物质上的奖励等,都是外界施加于个人的动力,而来自自身的力,则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心理学上将这种动力划分为了三种。
兴趣的引导力。我们知道,机械做功是因为机械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同样,在生活中做功,是因为我们做的事符合了自身的兴趣,而兴趣将会在执行过程中带给我们使命感与目标感。当你做事时,意识到自己正在做着自己热爱的、追求的事业时,你便会充满了动力。
抵制事物的反作用力。就算一直在做自己热爱的事业,你也不会一直充满动力。兴趣与热情就如同波涛一般起起伏伏。起潮时,你做事便得心应手,此时,兴趣的引导力起着绝大部分的作用;落潮时,你便会感觉灰心丧气、不想做事,此时,便是抵抗事物的反作用力在起主要作用。一旦反作用力超过了兴趣的引导力,个人便会出现懈怠心理,此时,就需要我们使用外界的推动力——立即开始的推动力。
立刻开始的推动力。想象一个钟摆,你推它一下,它便会持续地摆动,直到空气等外界因素将它的能量消耗完,钟摆便会停止摆动。此时,你要做的,就是给它一股力,让它再次摆动。如果你在做那些符合个人目标与兴趣的事情时,你只需要偶尔推动一下,你动力的钟摆便会实现可持续摆动;若你在做自己不太喜欢或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时,经常推动一下,你便不会在这些事情上落下来。
看起来,只要内在驱动力与外在推动力足够,我们的动力便不会缺乏,我们便能够依赖于动力成功——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长期依赖动力,也会造成问题
而所谓的动机行事,也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可靠,一直依赖动机做事,便会导致生活中有三大问题存在:
你不能真正在意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缺乏动机往往是你在潜意识中已经告诉了自己:“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重要!”或者:“这与你的梦想实现并没有太大关联。”“这件事与你的价值观根本没有任何的关系。”可是,多米诺连锁反应证实,很多事情其实都和我们的未来有着紧密的联系。
做事的热情呈现出波浪状态
正如同每一个波峰都有最高潮一样,它也会有低谷呈现。若过分地依赖动机来行事,则会使你在激情迸发时,表现得如同海啸一般迅猛。但更多的时间里,你做事会如同波澜浪不惊的水流一样,没有任何的起伏——在缺乏理性的思考支持下,你很容易出现拖延,导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出现。
错过了一些有益的事情
有时候,你在开始做事时,会一点也没有兴奋感,但一旦真正进入过程,你便会感觉非常好。这便是时间管理学家所强调的:“只有先工作,你才会感觉到干劲。”就拿锻炼为例——很多人对锻炼极端厌恶或恐惧。他们事先并没有想要锻炼,至少在进行锻炼以前,他们并没有完全地消除心理障碍。但是,当他们完成了锻炼以后,便会精力十足。
因此,有时候,你不能在事前一味地依赖于自己的行事动机是否强大,因为只有事情开始以后,你才会从“逐渐完成工作”这一事实中获得自己期望的动机。
改善无动力、少动力,说服自己持续行动
或许你会反问:这是否意味着,动机对于智商提升与人生并无重要性?不,动机非常重要,而且它在人生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动机是鼓励个人从事某项活动,并使我们朝着某一方面不断地进取、前进的内部动力,它是理想的源泉,是行动的发动机,更是让我们快速奔向目标的内心渴望。但是,过度频繁地依赖动机,便会使你在行动以前,便因为心理因素而使自己的潜能被完全地束缚。
我们之所以注重提升智商,就是一种力求将生活从过度感性转变成理性与感情和谐相处的管理,因此,过度让自己被心理因素束缚,便会导致自己陷入过度的焦躁中。不要让自己总是被心理因素束缚,让自己学习“顺应自然节奏”才是最有效的动力源泉。
更何况,动力并非促进你生活进步的唯一方法,因此,不需要太纠结于一种可以不断说服自己行动的方式。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你达到愿望又不需要你劳心费力。
听从你的直觉
许多人都想知道,直觉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有效,而时间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理性的科学方法,合乎逻辑解释也是我们运用在人生各个方面的要素。但我们的直觉在某些情况下的确有效,就如同爱因斯坦曾说过的那样:“直觉是神圣的礼物,而理智则是忠实的仆人。我们创造了社会归结于这个仆人,却忘记了这个忠实的礼物。”学习相信自己的直觉,练习不断地询问自己,听从自己没有经过逻辑推理得到的答案,对于确定自我做事动机有着积极的帮助。
花点时间去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我们往往只想着努力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却总是忘记去弄清楚,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我们把创建目标当成实现自我愿望的方式,并使之沦为自我奴役。不管何时,当你感觉自己的梦想或目标所带来的压力正在逐渐地压垮你时,你便需要问问自己:“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安静地听从自己所收到的答案。
接受你并不总是充满激情的事实
若你一味指望,只有当拥有了可信动机时才能采取行动、才能获得最佳效果的话,那么,你便是在不断地给自己加压。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缓解自我压力,使自己保持那种微微害怕或者微微有兴趣的状态。允许自己保持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为了更容易跨越它,因为在你的内心,它已不再是阻碍。而一旦你习惯了将它当成阻碍,你便会慢慢形成习惯。
顺应自己的精神状况
根据生理时钟来判断,我们可以知道,每一个人都拥有精力充沛、富有创造性的时刻,也有感觉想要充电、想要休息的时刻。它们有些的发生时间是固定的,而另一些则是完全随机发生的。重要的是,你需要对自己的这些能量进行有意识的察觉。
当你感觉自己精力充沛时,便大胆地采取行动;当你感觉精神状态不佳时,便允许自己放松,学会尊重与犒劳自己。顺应自我自然节奏,而不是试图一味地强迫自己,你将会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不管你选择怎样的行动来改善“无动力”状态,你都会发现,因为遵循了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活在当下,而不是一味地陷入苦闷的思绪中,回忆过往或者想象未来,你做起事情来更加有效了。而且,你在当下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而不需要等待未来目标实现才能够感觉到满足。这样,每天的生活,变成了创造的过程,一种令人享受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