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心理学与情商
本书标签: 轻小说 

四下无人时,再做自己

心理学与情商

中国心理学家龚浩然先生在1985年提出了一个有关成功的重要观点:“智力正常,个性成才。”只要智力正常,每一个人都有成才的可能性,关键在于,个人是否从小培养与发展了良好的个性。

这一观点同样受到了国外心理学家的认可,美国心理学家奥利弗·万德尔·赫尔姆斯认为,美国最出色的总统之一富兰克林·罗斯福“虽然智力水平中等,但是其性格却是上等的——他知道尊重他人与表现自我同样重要”。这种性格上的出色,其实就是情商上的出色:他们懂得在什么时候去张扬个性,更懂得在什么时候要坚守自我。

相比之下,现代人一味地追求个性上的特立独行,却忽视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平衡需要有效的努力才能够达成。

在某公司担任设计人员的李一是个个性张扬的女孩,她热爱无拘无束的生活,并将规则与条条框框视为死敌,在她看来,一切压制个性的表现都应该是被歧视、被废除的,这种对个性的追求在她的工作与生活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穿着新潮自然不必说,李一连发型、整体造型在整个公司都算是别具一格的。部门主管提醒过她好几次,每一次,她都振振有词:“这就是真实的我!你不是说过,我们年轻人应该追求表现出真实的自己吗?”

如果她的张扬仅止于此,那么,李一的主管也不会太过于左右为难:李一太自我,完全不将别人的感受放在眼中。有一次,主管让身为企划的李一制作广告宣传图的二次渲染,前期工作已经由其他同事做好了,而李一的任务只需要按要求进行色彩方面的细化即可。为了防止李一太过修改图片,主管还特意嘱咐了她。

谁知,一天后,到达主管手中的广告宣传图早已完全变样──这让负责此事的同事非常生气,部门主管也很尴尬。当主管问李一,为什么不按要求来修图时,李一的回答是:“如果他做得没有我出色,为什么我不能进行修改?”

虽然说设计人员需要创意,提倡个性,而李一的才华也的确让人欣赏,但很多同事已受不了她张扬到跋扈的个性。

如果非要我们比较的话,张扬个性肯定比压抑个性舒服。但是,如果张扬个性仅仅是一种任性,甚至是对自我缺陷的放纵、对他人自尊的藐视的话,那么,这种个性与自我表现对你的人生不会有任何的好处。

会出现这种情商不高的举动,关键就在于“活在人世,做我自己”的念头在作祟。想要训练自我情商,第一要务就是要修正这个初看合理、其实荒谬的想法——活在人世上,你不仅仅要做自己,也要做他人眼中的“自己”。

“做真实的自己”与“他人眼中的自己”有什么差别?其实,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其不同。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一生都在研究个体差异,在他看来,一个人有三种不同的“自我”。

“本我”:最黑暗的原始本能

“本我”即人类最原始、最本能、最不加修饰的自我。这是一种生物本能,更是人类原始力量的来源。如果非要将其归类的话,它追求的是“快感自我”:一切以满足原始本能为起点,而不需要受到理性、道德、法律与各种社会习惯的约束。

疲惫了就睡觉,饿了就立即饕餮而食,看到了好东西就占为己有,不高兴时便随意发泄、大闹一通——“本我”透露的是人性面中不受约束的自私与贪婪面,它是人类最黑暗的性格。

“自我”:理智与欲望的妥协面

“自我”是人格的表层,它是被现实化了的本能。就如婴儿一般,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逐渐懂得,只有听话的乖孩子才会受到社会的宠爱,只有接受交通规则才不会受到伤害。

“自我”依然是为了追求个人快乐而实现的,但是,因为考虑到了社会环境的需求,它得到的快乐被延续与减缓,但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理智的一面开始不断地和与生俱来的欲望做斗争。

“超我”:社会所期望的“我”

如果说“本我”追求的是“快感原则”, “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而“超我”所遵循的便是“道德原则”。在成长过程中,接受道德的熏陶,接受良心的评判,追求理想的生活,共同构成了我们的“超我”,而这一“超我”也恰恰是社会期望我们所表现出来的形象。

举例来说,“人无信不立”, “惟贤惟德,能服行人”,所有传统道德中留下来的古训,都是为了提醒我们,身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我们需要表现出怎样的“超我”。

所以,我们需要去相信这样的社会规则:助人为快乐之本,尊重他人他人才会尊重你,以礼相待才能换得礼尚往来,为人善良者做起事情来也会比较容易。这些人性的优点,就是“超我”组成的架构,更是情商中重要的准则。

但是,与原始的“本我”相斗争无疑是痛苦的,而去做他人期望中的“超我”又是如此艰难,此时,我们就需要利用“自我”去协调“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差距与困惑。

那些低情商的人,会不分时间地点地去展示“本我”;中等情商的人,会有一定选择地去展示“自我”,比如,对陌生人毕恭毕敬,对亲近的人随意发怒;而高情商的人却会更多地去展示“超我”——那个经过了道德、法律与社会习惯约束的,能够被认同的自我。

过多地想做自己,是因为你无法控制原始的“本我”——那个自私自利、粗糙而又冲动的自己,不仅会伤害他人,更会损及自己。

也许你会问:“那什么时候,我可以放心地去做自己?”

最好的建议就是:四下无人时,再去做自己。

只要眼前还有人——别管他是你的朋友、爱人、家人,还是你的上司、同事抑或是下属,请管好你的“本我”,哪怕你眼下心情不佳、烦恼满腹,你最起码也要以“自我”现身,给予他人最起码的尊重,展示自我最基本的教养。

等到四下无人时,请再拿出“本我”之个性,你不需要再顾及形象,你可以肆意发泄。请记得,只要当下有人,你就不应该肆无忌惮地去追求个性地“做我自己”。

这种不时地放弃张扬个性,看似委屈自己,其实,是用你的情商来尊重他人,带来人生的新契机。

上一章 着手神经链,去改变需要改变的 心理学与情商最新章节 下一章 从自我效能开始,追求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