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盛夏,妈妈牵着十岁的我在一排排相似的墓碑间穿梭。
这是外婆的第一个忌日。
放眼望去,墓园像一座黑色的迷宫,一块块黑色的大理石墓碑在烈日的炙烤下亮得发烫。
到了外婆墓前,妈妈用纸巾拂去墓碑上的枯叶和灰尘,拿出刚买的红绸带和白色雏菊,将红绸带系在了墓碑上,又扯下雏菊的花瓣,把花瓣洒在了墓前。
最后一朵花瓣落下的时候,伴随着一阵阵嘶哑的蝉鸣,妈妈突然屈膝跪在了地上,开始低声抽泣。
这突发的一切在我眼中化成了一帧帧慢镜头,还来不及理解,便深深地刻进了记忆里。
我僵立在原地,内心一片慌乱,蝉鸣声早已从耳中褪去,我只能听见妈妈低低的啜泣。
直到妈妈压抑不住大哭出来,我才找回知觉,扑上去拽住她的胳膊,一边试图把她拉起来,一边乞求着:
“妈妈,你别哭了。”
妈妈好像完全没有听到我的喊声,也没有感觉到我的拉扯,只是跪着哭。
我松开手,无措地看着她,只觉得她穿着一身黑色长裙,似乎已经和面前那块黑色墓碑融为了一体。
这一刻,年幼的我才真正意识到,外婆不止是我的外婆,她更多的还是妈妈的妈妈,而妈妈没有妈妈了。
我想,如果换作是我,肯定会哭得更大声。
不知过了多久,妈妈终于恢复了平静,起身拉住我的手:
“没事了,我们回家。”
在聒噪的蝉鸣中,我紧紧抓着妈妈的手,感到一股熟悉的踏实。
可是,妈妈已经失去了属于她的那份踏实。


我从没想过我会再一次见到“外婆”。
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我和妈妈坐公交回家。
在十字路口等红灯时,妈妈已经靠在一旁睡着了。
我看向窗外并排停下的公交车,打量着车里形形色色的乘客,忽然瞥见了一张似曾相识的脸,那是一张酷似外婆的脸。
“外婆”也看到了我,我们四目相对,时间在一瞬间停滞。
她留着和外婆一样的齐耳短发,戴着和外婆一样的黑色发网,穿着和外婆一样的碎花衬衫,甚至连脸上的皱纹都和外婆无比相似。
毫无预兆的,“外婆”对我笑了一下。
在这个笑容面前,周围的一切都黯然失色。
这个温柔又熟悉的笑容把我从愣怔中拉回现实,我下意识伸手就要去唤醒身旁的妈妈。
但是在即将碰到妈妈的那一秒,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不久前她跪在外婆墓前哭泣的画面,又立刻收回了手。
我想让她再看一眼“外婆”,却更担心那张脸会引得她伤心,而我最不愿令她伤心,毕竟那不是真的外婆。
红灯的时间从来没有这么短过,几个犹豫之间,那辆车已经开走了。
我看着它越开越远,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也不敢向妈妈提起。
直到九年后,妈妈癌症复发病情恶化,我天天守在病床前恋恋不舍地看着她熟睡的脸,才找到了那个下午的答案。
我应该叫醒她的,有谁会不想再多看一眼自己的妈妈呢,哪怕那只是短暂的海市蜃楼。


妈妈的病床临窗,抬眼便能看见窗外的车水马龙。
车辆来来往往,人群熙熙攘攘,窗外的世界繁华依旧,窗内的世界支离破碎。
每隔一段时间,病区里总会传来一阵悲伤的喧哗,宣告着一个生命离开。
这时的我,才理解了那个在炎炎夏日里哭泣的背影,才读懂了藏在那个背影里的情绪。
妈妈靠在病床上,向我交代最后的事情:“到时候不要抢救,增加痛苦而已。”
“好。”我强装镇定。
“你外婆当时也没有抢救。”说完,妈妈便望着窗外残红的夕阳,一言不发。
我不知道她是在回顾自己的一生,还是在追忆外婆的一生,又或是在缅怀和外婆共度的时光。
我只知道,一个人所有的回忆背后,都藏着自己妈妈的故事,因为妈妈的故事,是一切的起点。
一个月后,也是在不绝于耳的蝉鸣声里,我在放弃抢救同意书上签下了字。
我把妈妈的墓选在了离外婆最近的地方,只希望她们可以靠得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