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胡王传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传记类 

避实就虚,金蝉脱壳

胡王传

 攻打洛阳前,为牵制北方晋军地方势力,刘渊任命王弥为侍中、负责青、徐、兖、豫、荆、扬六州军事兼青州牧,又派石勒与刘灵和阎罴等七员大将率领三万大军入侵晋冀州,石勒负责督冀州诸军事。天下大乱,老百姓都修建堡垒自保,冀州百姓民风彪悍,石勒本身兵力不多,又处处受限于刘灵、阎罴,一时间很难打开局面。石勒料定狂妄自大的刘灵、阎罴二人,必定建功心切,于是找二人商量。

“二位将军,我等东进受阻,本将打算校方汉王之策,发兵三路攻打冀州,二位意下如何”,石勒说道。

刘灵、阎罴一听,二人求之不得,对于刘渊当初的嘱咐,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二人喜出望外,连连称赞:“上将军英明,不出半年冀州必然拿下”。

“好, 一路发兵八千由刘灵负责,出兵汲郡;一路阎罴负责,进军顿丘,同样出兵八千;最后一路由本将自己负责,兵进冀州首府信都。”

二人以为得了便宜,也不敢有什么异议。石勒的目的很简单,与其不能为我所用,还不如眼不见心不烦,如果二人进军受阻,到时候,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将人马收归己用。二人都是有勇无谋之人,结果正如石勒所料,刘灵在进攻者圈堡垒时兵败被俘;阎罴在苑市攻打晋兵堡垒时中流矢而亡,石勒便把他们的部队收编己有。这样,石勒鱼入大海,而刘渊放石勒回归河北的牵线全部被清除。

连年战火,黄河以北战事不断,冀州各地大都组建堡垒储藏粮食、财务,大部分城池都相对没有影响力。石勒支走刘灵和阎罴,进军开始有起色。石勒一面昭告各堡垒,归顺石勒者,秋毫无犯,个堡垒负责人封为垒主将军,只需要缴纳少量粮食大军便可以负责各堡垒安全;负隅顽抗者垒破之日便是屠城之时。大军恩威并举,在屠杀、招降了两个堡垒后,迅速打开局面,短时间内有五十多个堡垒望风而降,兵锋直指冀州首府信都。

石勒把投降的首领全任命为垒主将军,然后选择垒中身强力壮的人马作为自己军队的士兵,而老弱病残的则留在堡垒里。石勒军队纪律严明,士兵没有私自掠夺财产,多年战火各部势力倾轧,冀州百姓水深火热,政府军兵和强盗、流民没有二致,所以老百姓对石勒十分感怀。冀州刺史王粹,上任两年多来,一直安定民心,对内一方面收服并州逃难而来的“乞活军”,一方组织各地百姓自救,积极组建堡垒。如果身处和平年代,王粹绝对是一民干吏,奈何生不逢时。

眼看石勒大军将至,百姓望风而降,信都守将不战而逃,军民溃散。王粹自知无力回天,大军入城之日直接在西门城楼上焚毁城楼,自焚而亡。石勒感念王粹气节,收葬漓水,对信都百姓秋毫无范,妥善对待王粹家眷。

就在石勒拿下信都,逼得冀州刺史王粹自焚之时,隔岸关火多时的幽州王浚突然发难。王浚首先是向朝廷上书,自领冀州牧,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派遣部将祁弘和鲜卑单于段务勿尘(女婿)率领十余万骑兵发兵冀州讨伐石勒,意图拿下冀州,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

石勒得知消息后,面露难色,心中大骂,不断问候王浚先人,冷静下来后,石勒分析到:如果此时撤退,华北平原,地广山少,撤退途中,鲜卑骑兵赶上,大军将万劫不复;如果据守信都,等待援军,最近援军王弥,一方面不一定会前来,另一方面也不一定是鲜卑骑兵的对手,于是石勒认为打铁还需自身强,决定于鲜卑骑兵进行一次正面较量。十万骑兵,驰骋在华北大地上,成土飞扬,遮天蔽日,所到之处如秋分扫落叶。石勒亲率所部骑兵,诱使鲜卑骑兵进入飞龙山地区,分段袭扰,节节抗击。祁弘和段务勿尘都认为是石勒大军的主力部队,倾巢而出,直扑飞龙山。石勒在飞龙山依靠优势地利,在狭小的山谷地带迅速建起壁垒,阻击鲜卑骑兵。骑兵在山谷中根本摆不开阵势,形成有效的冲锋,反而显得队伍臃肿,尾大不掉。依托有利地形,石勒骑兵在壁垒中一连坚守了两天,打退鲜卑骑兵无数次进攻。等到祁弘反应过来时,石勒手下的十八骑已经带领大部人马南下逃到黎阳去了。石勒得到大军已经脱困便不再坚守,乘着夜色率领骑兵向南直奔黎阳而去。

刘聪第二次出兵洛阳失败,王浚得知消息后急命祁弘和段务勿尘停止追击,理由很简单,既然刘渊攻打洛阳失败,就不会放任石勒被自己骑兵消灭;朝廷得到喘息之机更不会放任自己侵占冀州,反而会出兵剿灭石勒,即使朝廷不能拿自己怎么样,但是王浚还是不愿意过早与中央撕破脸面。

成汉两次灭晋失败,一方面是自生实力不足以强大;一方面中原汉族虽然对西晋王朝失望,但是更不希望外族铁骑饮马中原。于是,在中央和地方势力的联合绞杀下,洛阳得以保全。刘渊进攻洛阳当然也不是一无是处,消灭了王旷所率数万晋军,使原本就风雨飘摇的中央政府更加危若累卵。刘聪战败北归,刘渊给了攻打河北的石勒更大权利与支持,以期待石勒能牵制冀兖战区的丁绍、苟晞,幽州的王浚等部,尽可能劫掠洛阳周边,消灭晋朝的生力军,为最后攻打洛阳做准备。刘渊战败,分兵石勒,石勒有了人马,勉强拿下魏郡治所邺城。从此,石勒部名义上隶属于汉赵政权,实际上已经属于半独立状态。此时,石勒的军队主要活动于冀州魏郡、赵郡两地。占领邺城之后,石勒终于有了一块栖身之所,在魏郡结识了当地士族张宾,而张宾在后来石勒几次战略转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宾胸怀大志,谋略过人,慧眼识人,父亲张瑶是中山太守。他自认智谋出众,只是没遇,中原大乱,群雄逐鹿,在众多的将领中,只有石勒堪成大事。于是,他投奔石勒帐下做了谋士,石勒一开始并没有重用他。张宾为了在石勒势力中获得更多的权力,他便需要汉人士族势力的支撑,连年的战火汉人势力也需要石勒的保护,双方一拍即合。

  借用汉族势力以后,石勒的想法已经改变,不再是一味的杀戮。他看到了晋朝的颓废,刘渊汉国的崛起,四方争霸,他变得更加野心勃勃:天下离乱,中原陷落,这个天下当有我石勒的一席之地。石勒首先改变的是对晋朝士大夫阶级的态度,不再是一味诛杀。而是收服笼络之,让其为自己效力。石勒明白了自己可以打天下,却没法独自治理天下。

  张宾,也提出石勒流动作战的弊端:“明公虽拥大兵,游行羁旅,人无定志,非所以保万全,制四方也。”。幽州有王浚、并州有刘琨,青州有的部将曹嶷。兖州、豫州是刘渊要攻略的地方,现在还没有实力与汉赵撕破脸。石勒只能抢占冀州、或者下江南。但幽州王浚将冀州视为自己的地盘,自然不允许自己染指。石勒也不想惹有鲜卑帮助的王浚。于是他便将目标瞄向了江南。当时江南荆州有流民造反,扬州又兵力不足,司马睿出镇建业时间不多,根基未稳,都是可以让石勒选择的地方。但是石勒要想挥军江南,兖州便是自己难以逾越的大山,且不说兖州刺史苟晞现在兵强马壮,自己根本没把握取胜,即使自己绕过兖州到达江南地区,苟晞率军围堵,到时候自己必定进退维谷。

  张宾献计石勒说:“昔闻将军战兖州军于河北,潘滔泄密,方始将军得胜,如今潘滔为河南尹,素闻其于苟晞不和,何不离间二人”

  潘滔本是司马越府上门客,与与刘舆、裴邈并称为越府三才, 河南尹隶属司州,治所在洛阳。张宾与石勒一番筹谋过后,二人一人一骑密往洛阳。当初石勒与苟晞大战阳平时,石勒、潘滔二人已经有过接触,此时石勒找上门来,潘滔自然不敢声张,只能悄悄请入府内。

  “上军军,做客舍下,不知有何贵干”,此时的潘滔恨不得马上打发了二人,如果被司马越发现自己私通贼寇,自己百口莫辩。

  “潘府尹,号称天下大才,石某慕名已久,今天得见三生有幸”,石勒极力恭维道。

  “上将军,冒险前来,恐怕不只是恭维在下的吧”,潘滔疑惑道。

  “潘府尹快人快语,在下也不再拐弯抹角了,当初我与苟晞战于阳平,苟晞辎重被毁,曾经上书司马越斩杀督运官,而当时的督运官正是潘府尹,我听说苟晞为人向来嫉妒潘滔贤才,我想苟晞只要在兖州掌权一日,潘府尹便高升无望”,石勒说到。

  潘滔自视甚高,与苟晞政见相左,而苟晞与司马越结成兄弟,身居高位,对自己确实起到了压制的作用,石勒的话多少点到了潘滔的心里,听完话沉默不语。

  “如蒙不弃,在下愿结为盟友,外保河南郡太平,内资助潘府尹平步青云,以此结交,他日落难愿得庇佑”石勒补充道。

  石勒走后,潘滔果然中计。潘滔立即奏请司马越言称苟晞有野心,不会甘愿久为人下,长期放在兖州这一战略要地,会成为心腹之患,有可能效仿当年从兖州起家的曹操。潘滔建议将其迁到青州,由司马越自己掌管兖州。司马越深以为然,于是,迁苟晞为青州刺史,加侍中、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同时又加征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名号,并进爵为郡公,意图安抚苟晞的情绪。本来司马越与苟晞交情甚好,为感谢苟晞打败司马颖替他报仇雪耻,还与苟晞结为兄弟。经潘滔这一挑拨,二人之间顿生嫌隙。

  当时局面看上去虽然宁静,实则暗流涌动。兖、冀、青一带长期战乱,流民众多,随时有可能起火冒烟。而匈奴势力汉王刘渊占据河东一带,正在一旁虎视眈眈。不说危如累卵,起码也是危机四伏。潘滔在这当口不想着如何安抚民众,稳定局势,居然还有心思争权夺利。离分胜利果实还早得很,就开始猜忌有能耐的人了,也是不作不死。此人还自吹自擂说这叫在变乱之前预先谋划,实际上纯属无事生非。

  苟晞浸润朝局多年,司马越的为人很是了解,自然明白其中玄妙,自己在前线尽忠报国,背后却受人猜忌,心中极为不满,带着一肚子怨气到了青州,心态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行事风格也大不一样。军事方面,不再像之前那样积极,基本上是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上一章 先声夺人,汉赵伐晋 胡王传最新章节 下一章 千金用兵,百金求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