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少有人走的路》和《如何阅读一本书》,更新了一些知识,得到了一点感悟,分享出来。
1、人类同时具有好奇心理和惧怕心理。好奇心驱使我们去探索未知的或者自我从未见过的事物,同时惧怕心理又让我们对未知事物充满着警惕之心,让我们下意识远离。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处于这样的一个矛盾中。最后决定你去不去做一件事(探索新事物之类)是要看这两个心理谁占了上风。要是你的好奇心大于你的惧怕心理,那么你即使比较忐忑却还是会鼓起勇气去探索未知。这种情况在孩子和勇敢的人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我想到,也是因为这种情况的一步步驱使,我们的社会才会一点点进步吧。没有好奇和探索,这个世界可能与数千年前并无不同。如此说来,要好好感谢那些好奇心很强或者说勇敢的人们,推动了我们社会的进步呢。
2、不要养成依赖心理,碰到问题先自己独立思考,不要因为过分依赖他人而最终让自己走上愚蠢的道路。
我们可能会发现,身边很多人(甚至我们自己)都会很习惯性地碰到不懂的问题就去问看起来更有经验的人。虽然勤学好问是好事,可是不加思考直接问他人的行为其实是过分依赖他人、没有独立思想的表现。这种事情,一次两次还没什么,时间久了,我们可能在真的遇到问题,身边又无人可请教的时候焦头烂额,大失方寸。相信每个人不希望自己某一天走到那个地步吧。
要避免上面说到的情况,也并非什么难事。只要往后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先自己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答案/解决方案,再带着答案去问问别人可以怎么解决。这样你就可以在别人与自己的答案中比较衡量,再选出你认为的最佳方案。如果可以的话,你甚至可以结合两个答案,制定更好的方案。
如此一来,被你问问题的人不会觉得你没有一点自己的思考(你是自己思考了之后才来问而不是乱问一通),他也很乐意给你提出他的建议;而你自己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动用了自己的脑袋,让你的脑袋得到了一次锻炼的机会。如此一举两得之举,以后何妨一试?
书中说到:许多人问问题,并不是因为急于想得到知识,不过是想省自己一番力气。我们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这样呢?如果是的话,以后尽量避免这样做。因为这样你看似省了不少功夫,节省了不少时间,可是你却丢失了更重要的东西——你大脑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你以为你得了好处,其实你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当然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你遇到的问题完全不是你可以应付得来的复杂情况,那么你一定要及时请教专业人士,不然最后很可能会贻笑大方。注意一点,即使是这样,你也可以从浅层面去思考相关问题,而不是全靠他人手把手教你。
3、你还不够了解某一本书籍的时候,不要对它妄下判断。
《如何阅读一本书》里对于这一点强调了很多次。它提到,如果你没有对一本书的较全面的了解,就不要去随意地批判它。因为可能你批评的地方根本不是作者意图表达的东西甚至作者完全没有提到的方面。那么,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这锅,我不背。
我们很多人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很喜欢在仅仅了解一件事/一个人的部分时,便开始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指责、去批评。我自己有时也常犯这个毛病,想来很是惭愧。我今天既然写出来这段话,既是写给大家看,更是对自己的一个警醒。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感同身受。有些事,你没有经历过,请你不要随意评判,你不是我,不要劝我大度。(大意如此)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生活环境,经历并不相同,你不了解,就不要妄加评判,更不要看到片面就在网上破口大骂、恶语相向。
要知道,世界上比武器更锋利的其实是不加掩饰的人性和刺耳的恶语。你永远也不知道,你的一句无意的不中听的话会不会成为压死一个痛苦已久的可怜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有时候,即使我们不能理解,但请尊重。
生而为人,大家都不容易。我们应该更宽容更友好地去对待身边的人。不仅是家人朋友,还有那些在努力生活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