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漂来的北京城
本书标签: 二次元 

第十五章、云起缘由

漂来的北京城

洪武十五年的历史时刻,亚洲为何风云骤起?为何影响到大明?这是因为秦淮河的一池春水也曾被思想之风吹皱?什么思想之风?当一个新王朝立国后,往往有许多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上一个朝代的梦里。明朝的许多官员就是如此,尤其是李善长与胡惟庸。李善长的父亲经商,经营茶叶贸易,家境并不差。李父知足常乐,不求大富大贵与日进斗金,而是研习书法。

史书记载李善长的父亲不仅字写得好,而且还写过一本关于书法理论方面的书。但这些却被儿子李善长认为不是好爸爸,既不是官爸爸,又不是富豪。于是父子因人生观的不同有了代沟,进而有了不同的道路选择,此时正是元末的财迷时代,也是红巾军风起云涌的时刻。对于大明的立国,李善长没有汗马之功,但他抓住了一个机遇,因为朱升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和缓称王。”九字国策。

但伴随着这一策略的负面影响就是主公朱元璋的声名不高,仿佛总矬着。于是,李善长选择了与九字国策相反的策略,先打击朱升、排斥朱升,接着把朱元璋捧上了天,不但称王称帝,还居然在亚洲称王,通知西域各蒙古帝国前来朝贡,这就为历史风云埋下了麻烦的伏笔。因为此时的西域蒙古帝国君主早已经权力架空,军政大权皆在突厥人手里。

李善长这么做不是为了朱哥,更不是为了大明,而是为了一个字:钱!你称王,我就是王国的总管,你称帝,我就是帝国的总管,你称亚洲王,我就可以在亚洲大搂一把,你当海宇王、当世界领袖,我就可以敛财地球,而不是流浪地球。这就让放牛娃朱元璋在南京牛首山下遭了罪,他当什么世界领袖呀,他没那两下子。

大明怎么反腐也没用,朱元璋都发愁,杀贪官也没用,朝杀夕犯,放牛娃没能牵到思想的牛鼻子;救济斯民,变成了以人民的名义。亚洲西域那?情况如何?也是思想迷失,那里也是贪,也是财迷多多,让阿凡提的小毛驴费尽辛苦也阻挡不住卖树荫、卖香味儿,修鞋的和卖臭豆腐的仿佛也想放高利贷玩钱儿。想买臭豆腐?先办卡,交一年押金,然后他拿着这些钱放债吃息差去了。

当关汉卿的《窦娥冤》不起作用的时候,江北与江南有了红巾军;当阿凡提大叔的劝阻不起作用的时刻,于是西域诞生了革命家、战神帖木儿,这才有了搅得亚洲寒彻的风云,且把最终目标对准了中华,也就是大明。可在这风云时刻,南京还有另一股儿势力想清洗北方红巾军将领,自毁长城,这黑名单里甚至有杨家将的后人,这才有了朱棣去双塔寺屏去左右的历史密语。

------

:“谁在管诏书?”

:“新来个叫夏原吉的人。”

:“人咋样?”

:“不了解。”

:“你南边儿有人吗?能接近诏书的。”

:“认识个宦官。”

:“什么交情?”

:“曾帮他在古北口修过一座庙,他说将来退休后在那里养老。”

:“什么庙?”

:“关帝庙”

:“嗯,可以试试-----”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国策大师朱升此时来故事了,对,就是提倡‘缓称王’的那个朱升,历史舞台早就该人家登场了,后台等太久了。什么情况?朱升当年他认为主公急着赞画临濠中都其实就是要急着要称王,这等于否定了自己的‘缓称王’的策略,这是对自己的否定。既然,茶叶已经泡过了五次,那自己这已经品之无味的残茶就该归之于土,自己这张旧船票就应该登上归乡的破船。

再说,自己已经是古稀之人,还在吴王新宫里奉旨编写什么《女戒》一、《女戒》二,是奉命写给新来的那些大小媳妇和美人们的。人家谁看呀,受累不讨好。人家在朱哥那一秀事业线,一兽血卡在尴尬地方,一嗲一嗔;一撩一依,一行云布雨,谁还管你的什么《女戒》全集呀,没盼头了!

当然,最直接的导火索是主公居然因为一个韵律音符竟然跟自己发火了!自从与主公相识,总是族长阁下、族长阁下的称呼自己,而眼下明显已经拿自己当泡过三巡的剩茶根儿,该泼掉了。再说,自己与刘伯温这类人也不受当朝公卿的待见,自己又不喜欢送礼、往上够。而且,与肇建中都皇城的赞画相左,这日子也不好过呀。

于是,朱升只好打了一份辞职报告,在古代这一幕也叫请老归山。说起朱升,大家都知道这是大明的国策大师,其实这个人不但在六百年前被朱元璋评为为人老实,是耆哲之英杰;在六百年后也为一位伟人在阅读《明史》的时候称赞为“九字国策定江山”。的帝王师。

历史上最厉害的帝王师是谁呢?在伟人看来,不是张良,诸葛亮,更不是被民间高度神话的刘伯温。关于伟人对朱升的评价,建议喜欢明史的朋友看刘继兴的作品,他引用的一段史料一直触动着俺的心弦。吾对现代与当代史知之甚少,也不敢发挥。下面三个自然段,未增一字,未减一字。

1969年国庆即将到来时,中国笼罩着一片愁云惨雾,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当时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确实是非常严峻的,核大战的乌云笼罩在中国的上空。美苏两霸都挥舞核大棒,恐吓和威胁我国。面对一触即发的核战争,***又重读《二十四史》,他从《明史》中又受到了许多启示。

1969年8月27日,***在中南海。对***说:“恩来,你读过《明史》没有?我看朱升是个很有贡献的人。他为明太祖成就帝业立了头功。对了,他有九字国策定江山,‘高筑墙,广征粮,缓称王’,我也有九个字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语毕,素来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还忘不了幽上一默:“有没有剽窃之嫌啊?”

就这样,在那个“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把朱升的“九字策”略加改动,便成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最高指示”,成了新中国那段特定时期妇孺皆知的的最高国策,中国凭藉这一国策安然度过了那段难熬的岁月。

明初的朱升他真的已经是残茶了吗?当然不是,朱升不是一个简单的古代知识分子,朱升的信息来自整个亚洲,这可不是夸张,他与著名和尚的交往也是有诗为证。刘伯温在没参加大元高考之前和赋闲时期也与僧道交往神秘,他二人都知道亚洲的风起云涌。

但是,这二人都没预料到朱棣与道衍在北京双塔寺的历史密语,与为了拯救北方红巾军将领、神仙一般祭出的连环二计:借南方与借北风!尤其让朱棣没有想到的是,历史的悲歌竟然在智慧的指挥棒下瞬间化作了一出儿轻喜剧,这可让人大大出乎意料。什么叫高手儿?这就叫灌篮高手。

正是:百战一身存,生还独有君。越山临海尽,吴地到江分。暮郭留晴霭,荒林翳夕曛。归途当岁晚,霜叶落纷纷。

上一章 第十四章、亚洲风云 漂来的北京城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六章、定都之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