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这是汉家海军的摇篮,是水师济济人材的诞生之地与南渡志士难舍之地;南京,这是安徒生童话描写过的地方,这里曾拥有亚洲第一佛塔的荣光,更别提美丽的栖霞寺、鸡鸣寺与牛首山。大皇上朱元璋朱和尚与众臣们能舍得这块地方吗?他们能同意让大明京师飞过燕子矶去燕赵长城与太行山的脚下北平府吗?
一句话:这是被历史道纪与当时的国际环境逼出来的。铁绠难回燕子飞。燕子矶不仅是今天南京四十八景之一,也是一个曾让古人感觉具有历史感的地方,它既是古渡又是军事重地,朱元璋也曾为它感慨、写下《咏燕子矶》。
江上浩荡的江风、脚下拍岸撼石的惊涛,与一泻千里的滚滚东逝水,让三面临空的燕子矶头,更显动感与四周的开阔,似一股帝王豪气腾然凌空欲飞往大江之北的乌托邦理想城。若有高空的寒风与江南暖湿气流在江面上相遇,那随即而来的风雨乌云挟着闪电与雷隆,会使这矶头显得如活了一般,烟雨会让这一带的古庙与达摩洞更加显得神秘。
当然,历史的烟雨也会让南北紫禁的故事更加扑朔迷离。南京紫禁你真的能飞往北京建立少烦恼、永远小康快乐的乌衣国吗?涛涛的江水奔泻入海而不回头,答案似乎仍非常遥远与无解。燕子矶的不臣之心;它要飞,它要飞出南京,它的目标不是偏安江南,而是要飞往江北建立乌衣国理想城。因为南京再美可它没有名山,说俗点也就是在南京这里定都是没有地理上的靠山,帝王大业难以长久,容易化作东逝水;英雄们也容易很快被浪花淘尽,昙花一现这不是三只眼朱哥的追求,朱哥要的是汉祚万世长青。
铁绠难回燕子飞,这是明初的一句谣谶,因出处难寻,所以这太白金星与荧惑星的那些臭氧层的事儿咱们就不提了,咱们尽量说人间的,靠谱的,有出处的历史。由于燕子矶也是古战场,也是军事重地,所以有僧道说这里也有难度的亡灵。尽管朱元璋是阳气壮的火命之人,但燕子矶这大秤砣与风雨钟山其实也未曾打动过朱哥朱和尚的定鼎之心,他并未看上南京,他从未想让南京做首都。滞留,淹滞,大家一定能理解这两个词汇的意思。朱元璋喜欢哪里呢?喜欢在哪里定都呢?其实他自定远从军起就一度喜欢襄阳。
何以这样说呢?证据何在?想听故事的朋友好打发,聊十块钱儿的。想了解历史的读者咱可惹不起,说朱元璋曾喜欢在襄阳定都这样说这证据何在呢?听俺现在就说,主公朱元璋一直在为卜都吉壤而操心。且说在大明立国前,在征讨伪汉陈友谅、准备解放襄阳城的时期,那是东风送春回的大雅季节。朱元璋来到了潇湘江边洲头的一个渡口等待过江的船只,战马看到、闻到了最喜欢吃的苜蓿花的娇艳与花香,就探寻而吃。
这时,就在主公与手下谋士们这等待渡船、聊天聊到定鼎已经指日可待的话题的时刻,有人突然脱口说大明将来若成事儿后应定鼎在洛阳,还说这是范仲淹的遗愿,更是宋太祖当年欲迁都定鼎的地方。春日的洲头气候多变,来块儿片云就是场片雨,东风夹杂着洲头苜蓿花的清香、与雨后的负氧离子阵阵吹来,吹到自己的面频上,吹到开阔的江面上,朱元璋感觉自己就仿佛从人生的大梦中醒来一般。
范仲淹范阁老这是朱元璋敬仰的人,而且他的墓地就在洛阳。再加上听人说这是宋太祖赵黑子的意思,欲重开大宋之天的朱元璋觉得自己仿佛是大梦初醒,从此主公朱哥就虚怀若谷地把定都目标选做了洛阳。尽管襄阳是自己流浪漂泊时与觉者志士们一起讨论天下大势的地方,尽管那里比邻诸葛亮的草庐,尽管从军前与从军时就与觉者们认准了襄阳城。
这故事可是有诗为证的,必须的,别让喜欢明史的人骂俺是文学虚构,这可是朱元璋自己写的诗,诗言志。正是:马渡洲头苜蓿香,片云片雨渡潇湘。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襄阳是洛阳。当然,这诗里的萧杀之气,以及在里面的紧张,兴奋,决心等细腻情绪就不是吾等粗人所能有耐心品味咀嚼赏析的了,就留得些联想给文学家与编剧们吧。
当然,朱元璋与战马、战友们当年所渡过的洲头到底是兴马洲?鹅洲?还是橘子洲?就一时难以考证了。但是,今天鹅洲上的不少居民都说自己是朱元璋的后裔。鹅洲是个竹林清幽,花木繁茂,田园井然,犬吠鸡鸣,有农夫三三两两在田间劳作,处处水鸟起落的魅力洲头。洲头民居不远处就是波光粼粼的湘江,东西两面都可渡江,与兴马洲首尾相望。鹅洲洲头的今天也还有一个马场,里面的马儿在吃什么草料就不得而知了。
且说苜蓿,这是来自小亚细亚的一种半野之花草,马和骆驼特喜欢吃,元时是被蒙古体系的伊尔汗国引种到西羌之地,进而又被引种到大都以及北方各地,甚至还到达了潇湘之地。今天,北京地铁一号线有一站叫‘木樨地’,它的原名与真名在元代时本来叫苜蓿地,就因为在这里、在三里河、玉渊潭和钓鱼台一带元朝朝廷命人种植了大片的苜蓿花,为朝廷的军马提供饲料与草场。
地名,看似普通,实则不简单,凡能在历史岁月中立住脚的地名它也承载与蕴藏着一段较深的过往,会有历史的痕迹。三皇五帝的神圣事儿随着历史舞台的谢幕会随着时间褪色与落寞,而地名却会在口口相传中依旧鲜活,它默默地帮我们这些喜欢历史、喜欢老事儿的人记忆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的有历史价值的与难以全部忘记的点点滴滴。最重要的,是地名具有军事功能并且是破译北京筑城史的钥匙之一。
刘伯温认为,历史上有的定都地点就犹如经受不住风寒的木槿花,总被雨打风吹去,还会给民族带来灾难。而有的吉壤则是如山中樗栎,根深叶茂,无惧霜雪,可以给王朝带来团结与永延,他强调天人感应,这就是他造北京的愿景;栎树,太行山就有,有时还生长在庙观附近,是一种神树。
英雄所见略同,道衍禅师就是要玉成刘伯温的理想,毕竟刘伯温已经通过一个叫华云龙的将军为北京打下了基础。只要大方向是正确的,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因为有神仙的方舟,儒释道与兵家圣祖都在默默奋斗,这就叫历史传奇与历史密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正是:黄鹄高飞云路遐,野凫谋食但泥沙。山中樗栎年年在,看尽西风木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