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逻辑学(高级)
本书标签: 短篇 

逻辑之始,源于理智之自省。

逻辑学(高级)

逻辑之始,源于理智之自省。

古中国之名学(亦曰辩学)、古希腊之分析学与古印度之因明学,并称逻辑学之三大源流。然彼时逻辑学未为独立之学科,乃含于哲学之中。

先秦之时,诸子百家争鸣,论辩之风大盛,逻辑思想时称“名辩之学”。先秦“名实之辩”,几涉诸家。时出一批人,称“讼师”“辩者”“察士”,如邓析、惠施、公孙龙等。或为人讼,或收徒讲学,“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提诸多巧辩、诡辩及悖论之命题。其中,以墨翟为代表之墨家,于逻辑学贡献最巨。墨家著作《墨经》,对概念、判断、推理之问题,论述精辟。然“名学”“辩学”之称谓先秦学术思想,非古已有,乃后人所提,至近代方为学界普遍接受。

逻辑学于古印度称“因明学”。因者,推理之根据、理由、原因也;明者,知识、学问也。“因明”者,即推理之学说,源于古印度之辩论术。相传,上古之《奥义书》已提“因明”。释迦牟尼幼时,亦曾从师学“因明”。然因明真正自成独立完整之体系,约在2世纪左右。其主要学术代表有陈那之《因明正理门论》、商羯罗主之《因明入正理论》等。

古希腊乃逻辑学主要诞生地,经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之发展,于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总结创立古典形式逻辑。亚氏著诸多论文,如《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等,全面系统研人类之思维及范畴、概念、判断、推理、证明等问题,此于西方逻辑学史上为首创。

于古中国、印度、希腊,一些智慧之士已觉适当运用日常语言或思维之机巧、环节、过程之重要,且始对其反省思辨,留下诸多为人乐道之趣事。

白马非马

公孙龙,战国赵人,曾为平原君门客,名家之代表。其主要著作《公孙龙子》,为著名诡辩学代表之作。其中《白马论》与《坚白论》最为重要,提“白马非马”与“离坚白”等论点,为“离坚白”学派之主要代表。

于《白马论》中,公孙龙以三点论证“白马非马”之命题。

其一,“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公孙龙以为,“马”之内涵为哺乳类动物;“白”之内涵为一种颜色;“白马”则为动物与颜色之结合。“马”“白”“白马”三者内涵不同,证“白马非马”。

其二,“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于此,公孙龙主从“马”与“白马”概念外延之不同,证“白马非马”。即“马”之外延指一切马,与颜色无关;“白马”之外延仅指白色之马,他色则不可。

其三,“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非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共相者,哲学术语,简言之即普遍与一般。“马”之共相指一切马之本质属性,与颜色无关;“白马”之共相,除马之本质属性外,亦含颜色。公孙龙欲以“马”与“白马”在共相上之差别,证“白马非马”。

公孙龙对“白马非马”命题之探讨,符合同一性与差别性之关系,及辩证法中一般与个别相区别之观点,于一定程度纠正当时名实混乱之象,具一定合理性与开创性。

然于我国古代逻辑学研究中,墨家之《墨经》与荀子之《正名篇》贡献最大。《墨经》提“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之重要思想。其中,“名”相当于概念,“辞”相当于判断或命题,“说”相当于推理,即人于思维、认识、论断过程中,以概念反映事物,以判断表达思想,以推理形式推导事物之因果关系。墨家对概念、判断、推理之精辟论述,对逻辑学发展影响深远。

三支论式

印度因明学恒与佛教相连,实则其出现乃为论证佛教教义。古印度最早之因明学专著《正理经》,乃正理派创始人足目整理编撰,堪称因明之源。于《正理经》中,足目立因明学之纲要——十六句义(又称十六谛),即十六种认识及推理论证之方式。《正理经》贯穿印度因明史,对印度因明学发展意义重大。

陈那于印度逻辑史上,为里程碑式人物,创立新因明之逻辑系统,世人誉为“印度中古逻辑之父”。其于《因明正理门论》中提“三支论式”,以为每一推理形式皆由“宗”(相当于三段论之结论)、“因”(相当于三段论之小前提)、“喻”(相当于三段论之大前提)三部分组成。例如:

宗:她在笑

因:她遇到高兴之事

喻:遇高兴之事皆会笑,如她获奖

说谎者悖论

于古希腊,有诸多与逻辑学产生相关之奇人趣事,闪耀智慧之光。“说谎者悖论”即为其一。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克里特岛人匹门尼德言:“所有克里特岛人都说谎。”其言究竟真假?若为真话,彼身为克里特岛人,亦表彼说谎,此则为假话;若为假话,即说明有克里特岛人不说谎,彼言则为真。于是生一悖论。公元前4世纪,麦加拉派之欧布里德斯改此语为:“一人言:我正在说之此话为假。”此语究竟真假?亦可得一悖论,此即“说谎者悖论”。后“说谎者悖论”演变为一种关于明信片之悖论。一明信片正面书:“本明信片背面之话为真。”背面则书:“本明信片正面之话为假。”无论从何句理解,皆只能得一悖论。

悖论者,于逻辑上可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然表面又能自圆其说之命题或理论体系也。其特点在于推理之前提明显合理,推理之过程合乎逻辑,推理之结果却自相矛盾。然则,悖论究竟何以产生?又如何避免?当如何看待悖论?诸问题至今尚无定论。

古代智慧之士所提之巧辩、诡辩与悖论,非独对人类语言与思维之把玩好奇,更是对其中有趣现象与问题之自我反省思辨。其对人类理智之自我反省思辨,驱使一代又一代之人研究探索,终成一门充满智慧之学科——逻辑学。

上一章 论逻辑与思维之关联 逻辑学(高级)最新章节 下一章 逻辑思维之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