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本书标签: 轻小说  传承中医文化  治病 

第一章(6)阳结阴结脉象全解析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原文: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

 在中医理论中,“脉”是一个极为复杂且深奥的概念,它不仅仅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表象,更是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盛衰、病邪进退的重要反映。当我们谈论到“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这样的描述时,其实是在探讨一种特定的脉象及其所代表的病理意义。

 “脉蔼蔼,如车盖者”,这是一种非常生动的脉象描述。其中,“蔼蔼”指的是脉象宏大、有力、充实的状态,而“如车盖者”则进一步形象地比喻了这种脉象的特点,就像车盖一样宽广、高耸。在中医理论中,这样的脉象往往代表着阳气郁结、气血壅盛的病理状态,因此被称为“阳结”。

 阳结脉象的出现,通常与体内阳气过盛、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在中医看来,阳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力量,但阳气过盛则会导致气血壅滞,形成阳结。阳结脉象的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与阳气郁结相关的症状,如烦躁易怒、口渴多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

 当然,中医的诊断并不仅仅依据脉象,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在面对“阳结”脉象时,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调和阴阳、疏通气血、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原文: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在探讨中医脉象的奥秘时,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生动而形象的描述,这些描述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脉象的特点,还揭示了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便是其中之一。

 “累累,如循长竿者”是对脉象的生动描绘。这里的“累累”指的是脉象的连续不断、密集有力,而“如循长竿者”则形象地比喻了脉象的直线性、长条形特点,就像沿着长竿触摸一样。这种脉象的出现,往往意味着体内阴气的郁结,因此被称为“阴结”。

 阴结脉象在中医理论中,通常与阴气过盛、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等病理状态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与阴气郁结相关的症状,如畏寒肢冷、腹胀便溏、面色苍白、脉沉迟无力等。

 对于阴结脉象的治疗,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等方法,以调和阴阳、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

 原文: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

 在中医的浩瀚典籍中,脉象的描述总是充满了诗意与哲理,它们不仅仅是医生指尖的触感,更是人体内在健康状态的映射。“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便是一则富有深意的脉象描述。

 我们来解析一下这句话。“脉瞥瞥”,这里的“瞥瞥”一词,可以理解为脉象的微弱、不连贯,仿佛是一闪而过的感觉。而“如羹上肥者”,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它形容脉象如同羹汤上漂浮的油脂,虽然存在,但显得厚重、缺乏活力。这样的脉象,往往预示着体内阳气的衰弱。

 阳气,在中医理论中,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力量。它像是一团温暖的火焰,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当阳气微弱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减慢,各项机能也会受到影响,脉象自然会呈现出“瞥瞥”如羹上肥的状态。

 那么,阳气微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呢?这可能与个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情绪状态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比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消耗阳气;饮食寒凉、嗜食生冷会损伤阳气;情绪低落、抑郁寡欢也会抑制阳气的生发。

 面对阳气微弱的情况,中医通常会采取温阳散寒、益气扶正的治疗方法。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改善饮食结构、调节情绪状态,以及运用中药、针灸等中医手段,来恢复阳气的正常功能,使人体重新焕发生机。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它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分析。因此,在面对脉象等中医诊断信息时,我们应该保持敬畏之心,尊重专业医生的意见,切勿自行诊断或盲目用药。

 原文: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阳气衰也。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句话。“脉萦萦”,这里的“萦萦”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脉象的细弱、缠绵不断的特点,仿佛是一缕缕轻柔的丝线。“如蜘蛛丝者”,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细弱而连绵的脉象形象,使人联想到蜘蛛网上那些纤细而坚韧的丝线。

 脉象的细弱往往与阳气的衰弱有关,因为阳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力量,阳气衰弱则脉象自然无力。

 阳气衰弱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如年老体弱、久病不愈、过度劳累、饮食不节等。当阳气衰弱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减慢,各项生理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脉象自然会呈现出细弱如蜘蛛丝的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中医通常会采取温阳益气、扶正祛邪的治疗方法。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改善饮食结构、运用中药和针灸等中医手段,来增强阳气的功能,恢复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原文: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

 “脉绵绵”,这里的“绵绵”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脉象的柔软、细长而连绵不断的特点,仿佛是一缕轻柔的丝线,在指尖缓缓滑过。“如泻漆之绝者”,则是一个更为生动的比喻,它形容脉象在触诊过程中,突然变得微弱甚至消失,就像倾倒的漆液在流淌中突然中断一样。

 这种脉象的出现,往往预示着人体血液的严重亏损。在中医理论中,血液是滋养人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的重要物质,它承载着营养和氧气,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当血液亏损时,脉象自然会呈现出柔软细长、连绵不断但突然中断的特点,反映出人体内部的血虚状况。

 血虚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如长期营养不良、失血过多、久病不愈等。血虚不仅会导致脉象的异常,还会引发一系列身体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手足麻木等。

 面对血虚的状况,中医通常会采取补血养血、益气生津的治疗方法。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铁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摄入,以及运用中药和针灸等中医手段,来滋养血液、恢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除了脉象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在面对脉象等中医诊断信息时,我们应该保持客观、全面的态度,尊重专业医生的意见。

上一章 第一章 (5)阳脉浮阴脉弱:血虚荣卫失衡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一章(7)结脉与促脉,阴阳失衡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