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一开始是基于假说性的,假说首先确认的是有真假之分,以及本质的存在,这一点在伽利略那里是确认的,就从感性的确认开始转向理性推导,同时对物理学的存在,就是质点的观点。而理性推导首先确认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这就要诉诸于数学的理性,然后伽利略用反证法推出了下落速度与物质的质量无关。进而发展出宇宙运动三定律,开普勒三定律,以及日心说。
而自然科学最基本的,就是对上帝的怀疑,然后是对教会的怀疑,最终形成对教义的怀疑。进而进展到表述的层面,文艺复兴,这个时候的文章多是反应现实的,而慢慢地开始勾勒对未来社会的想象,最终开始对语义本身进行研究。
有了以上的基础,物理学才开始发展,一开始,模仿证明的公理系统,进而发展到引力理论,因为可知可以看成是物质本身就有互相吸引的力量,否则中介将是不可能的。从而进展到理念,即比如力,以及大概的单位,比如牛顿这样的单位。
进而发展出新的世界观,一开始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牛顿力学,然后发展到以过程为导向的欧拉拉格朗日力学,或者说是分析力学。
而将这一过程用在电磁学,前者形成的是麦克斯韦方程组,后者已经开始蕴含狭义相对论了,最终运动到广义相对论。为什么狭义相对论是对过程的电磁学,因为狭义相对论将事物的过程把握为世界线,并将之映射到不同的坐标系,即参照系当中。
而之所以我们将消逝对应为电磁学,电磁的相互吸引是内部结合的需要,而相互排斥是边界的需要。而这两者均来自消逝的消逝。那么我们进入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一开始是基于一种概率性,而确认性就是意识本身,而观测行为必然同时存在确定性(意识),不确定性(概率性),所以表达为误差乘积满足一个不等式。而这个时候发展到粒波二向性。而进展到客体性,客体性,即原子核,其外部是电子,这是化学性的基础,而目的性指的是原子核和电子的整体,这就是原子结构。
而维护电子能级轨道的,是原子核,两个轨道间的正是普遍的差别。而这种差别用到引力红移中极为关键。而最终进展到差别的个例性,即存在实验间相互矛盾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单纯是因为实验的不同。
这是因为一种将实验现象用统一的范式解决是不可能的。所以存在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往往是粒子性和波动性的转化导致。最终是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转化,即原子核衰变。或者说核反应。
进而讨论强力,而强力正是维持原子核的力,但由于原子质子数的增加,不得不发展出弱力,弱力是大原子核转化为小的原子核,当然也有相反。进而进展到普遍性的力学。
即在微观层面,是弱力,强力,在宏观层面是引力,电磁力。但依旧存在不可解决的实验间运动。
进而我们讲物理学的认识问题。
物理学,从客观层面讲是基于工业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从主观层面讲是文艺复兴后思想解放后带来的。那么物理学的认识,有四个层次。
个例科学的层次,原理的层次,定理的层次,以及实验的层次。
个例科学分为声,光,电,热等等。原理有很多,而且各科不一样。定理也是,实验可以从前面得到。
进而进展到规律,即普遍联系的层面,然后发展出主体必然存在,这也就解释了量子力学。因为物理学必须存在一个自由因,但这个自由因有规律,所以就表达为概率形态。从而物理学也形成相关的物理哲学,当代还未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