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原创短篇小说 >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
本书标签: 原创短篇  化学  学习   

九下单元知识点整理三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此溶液为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还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此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判断饱和溶液方法:①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②如果没有固体剩余,可能是饱和溶液,还需要继续加溶质,如果所加固体不能再溶解,说明溶液是饱和溶液。

注:①象 Ca(OH),这样的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通过升高温度使不饱和变饱和。

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

溶液不饱和,可理解为溶质少了(加溶质呗);或理解为溶剂多了(蒸发溶剂呗);或理解为溶解能力强了(降低温度,减少溶解能力呗)。

④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该溶质,但还可以溶解其他溶质。

(4)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④,同一温度时,同一溶剂中,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2、结晶的方法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也称降温结晶)②蒸发溶剂(也称蒸发结晶)

3、海水制粗盐的过程(【粗盐主要含氯化钠,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

4、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g)

四要素:

①一定温度②100g溶剂③达到饱和④单位是“克”

(2)溶解度的含义:20°C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①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②或在20℃时, 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内因:溶质种类、溶剂的种类②外因:温度【试验所用水的多少不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

(4)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快速增大;如KNO.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不明显;如NaCl

③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5)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横坐标表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①曲线上的点都是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②两条曲线的交点:该温度下,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③溶解度曲线陡的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该固体适合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晶体,如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平缓的固体适合用蒸发结晶(或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如氯化钠。

根据溶解度曲线表,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各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可以找出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6)溶解性大小分类:溶解度<0.01g,难溶

0.01g<溶解度<1g,微溶

Ig<溶解度<10g,可溶

溶解度>10g,易溶

(7)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30℃时甲的溶解度为

②点a的意义是

③甲物质所表示的b点是溶液(饱和或不饱和),

度30

若要将该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方法是

④20℃时,将10g乙放入100g水中,得到溶液;

⑤要想从甲的饱和溶液中结晶,最适合的方法是从乙的饱和溶液中结晶

⑥30℃时,130g饱和的甲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g

温度/C

)30℃时甲的饱和溶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低温度到20℃时,析出的晶体甲不一定比乙多。

5、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因素:

①温度(压强不变时,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②压强(温度不变时,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上一章 九下单元知识点整理二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最新章节 下一章 九下单元知识点整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