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觉脑中嗡的一声响,一丝不祥预感在心中弥漫开来。我斜眼瞥了瞥身后一脸淡漠的竹溪,拉廖宝林快步去墙下絮语几句,并趁竹溪还未追上前来,接着检查膳食的名头,将家书塞入食盒中去。
“御前进膳,再小心也不为过。”我拍着她的手,别有深意道:“进殿前廖宝林一定再三检查,莫唐突了陛下。”
廖宝林不着痕迹地看我一眼,福身称谢,带着丫鬟快步离去。
我知道廖宝林的性子,温吞善良,必要时是不怕铤而走险的。况且我李家女儿的名头应该也有些效用。目前朝中几无老太师的对头,老太师的嫡亲孙女开口求助,应该没人会拒绝。
我暂且将家书的事搁置一旁,不再去操心,回去一路上忧虑的已是廖宝林口中年前的选秀。我有个猜测,这猜测却是无需藏着掖着的。
左右无论是皇后,太子爷,侧妃还是竹溪,统统都已经看出了我的异样,若我所料不错,我倒可以编出个足以使人信服的理由来。
匆匆走进偏殿,我阖了房门,转身来急不可耐地问黄语欢如今是什么年头。她发了一会儿愣,不解我何出此言,还是竹溪低声作答。
我是昭景七年生人,死时不到十五岁,如今已是昭景二十三年五月。
我的死,同李澶月自杀,相隔了足足一年。但因同是二月,我竟未觉出任何异样。
既如此,我便坦然地恍然大悟,第二次撒谎说自己前些日子大病一场,记不太清这一年来的诸事,请语欢简言概略一番。黄语欢快言快语,连道原来如此,难怪我这几日的行事作风倒有些她初入东宫见识过的风范,当下将一年内京城四海大大小小的事情尽数讲来。
但其实也没有几件,毕竟她久在深宫,所知不多,然而只这两三事,已足以使我心底透凉。
昭景二十二年二月,郑家幺女失足落水溺毙。其闺中密友,当今侍中的二女朱采双闻讯千里迢迢自夏州入京参与葬礼。三月朱采双于坊州失去踪迹,恐为山匪所虏。二皇子闻讯后私下出宫亲寻,后亦不知所踪。
我跌坐在椅子上,心中既惊又惧,自责不已。早知自己之死会引出如此大祸端,我一定会拼尽全身力气殊死搏斗,就算落水也必要游回岸上去,再不济,只要我高声喊动了家中下人,也不至被太子得手。采双便不会急着入京,二皇子更不会一时情急……
脑中“砰”地一声响,我全明白了。
侍中对采双保护得甚是周全,尤其是在她儿时进京,与二皇子定下婚约之后。采双曾对我说过,二皇子对她情根深种,为防意外,在十六岁入京完婚之前,爹爹逼她久居塞北,轻易不得外出行走。二皇子是用情之深之人,采双何尝不是?要她义无反顾地违反爹爹的叮嘱,原因有且只有一个。
京城中有她极为牵挂之人危在旦夕。
她父亲身为侍中自然不能动,伯母早年病故,她长姊又已离京远嫁……
我想起他在我耳边的低语。我必须死。我终于明白他所欲为何。
二皇子是皇后嫡出,只比太子小一岁。近年来立嫡立贤不立长的言论甚嚣尘上,以太子的心性,他岂会是坐以待毙的人物。
这是我为数不多的机会。如若二皇子已遭不测,太子地位稳固,我再不可能逃出生天。但若二皇子有一线生机,有李家在外搜寻,或许有机会将太子一举击溃。
但我必须谨言慎行,稍有不慎,不仅会招来杀生之祸,还会累及李家。我必须装得毫不知情,将对太子的惧怕,对二皇子的担忧,与对采双的牵挂全都藏起。我得按时去侍奉他,一如往常。
然而当我拉开正殿的门,却瞧见床帐后映出个女子的身影。东宫戒卫森严,她是怎么混入的正殿?太子尚未回府,难道她趁机有所图谋?
我愣在门口,半天拿不定主意。那女子却一拉床帐钻出身来,冲我直笑。她明明一身戎装,却故意拉下衣裳露着肩头。她披散了秀发,媚态天成,竟是比李澶月还要动人十分。
“呦,太子妃。”她说笑时还不安分地晃着双腿,玉足挂着只绣花鞋。“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幸会幸会。”
我还没来得及想好该如何回应,却忽地听身后响起一个阴鸷低沉的声音。
“李澶月,谁许你私自进正殿的?”
我转过头,正对上太子冷若冰霜的双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