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初中语文笔记
本书标签: 轻小说  初中  学习     

《论语》十二章

初中语文笔记

一、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20篇。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原文与译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三、学习与思考

《论语》中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结合,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

四、道德修养

《论语》中提到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强调了即使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平和的心态。

五、 仁德与君子

《论语》中多次提到“仁”的概念,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说明了仁德是君子的基本品质。

六、内容主旨

《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主旨涉及了儒家的核心思想,包括学习、道德修养、人际关系、政治理念等。

1. 学而篇:

主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以及通过学习来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核心思想: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个人品德的提升。

2. 为政篇:

主旨:讨论政治治理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君子的品德。

核心思想:政治领导者应以德治国,以身作则,为民谋福祉。

3. 八佾篇:

主旨:讨论礼乐制度的重要性,以及礼乐在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核心思想:礼乐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工具。

4. 里仁篇:

主旨:强调仁德的重要性,以及仁德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核心思想:仁德是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基石。

5. 公冶长篇:

主旨:通过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展示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对弟子的期望。

核心思想:教育应注重品德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6. 雍也篇:

主旨:讨论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及仁德的实践。

核心思想:学习应出于兴趣和热爱,仁德应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7. 述而篇:

主旨:描述孔子的学习和教学生活,以及他对弟子的教诲。

核心思想:学习和教学是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应以身作则。

8. 泰伯篇:

主旨:讨论了德行的重要性,以及德行与政治的关系。

核心思想:德行是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基础。

9. 子罕篇:

主旨:通过孔子的言论和行为,展示了他的品德和智慧。

核心思想:君子应有坚定的志向和高尚的品德。

10. 乡党篇:

主旨:描述了孔子在不同场合的行为规范,以及他对礼的重视。

核心思想:礼是规范个人行为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准则。

11. 先进篇:

主旨:通过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教诲,展示了孔子的教育理念。

核心思想:教育应注重品德的培养,弟子应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12. 颜渊篇:

主旨:讨论了仁德、政治和人际关系,以及孔子对弟子的教诲。

核心思想:仁德是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关键,政治应以民为本。

《论语》十二章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行为,展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包括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以及对个人修养、社会秩序和政治治理的深刻见解。

七、文言基础

《论语》十二章的文言文基础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通假字:

“说”通“悦”,表示愉快。

“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 古今异义:

“时”:古义指按一定时间,今义指时间。

“习”:古义指复习,今义指学习。

“日”:古义指每天,今义指数字“一”。

“三”:古义指泛指多数,今义指数字“三”。

“故”:古义指旧的知识,今义指过去的、老的。

“善者”:古义指优点,今义指善良的人。

“从”:古义指跟从(学习),今义指跟从。

3. 词类活用:

“食”:名作动,表示吃饭。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其中“野”和“史”分别表示粗野和虚饰、浮夸。

4. 特殊句式: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意为如果人没有仁德,礼乐又有什么用呢?

5. 重点字词:

“弘毅”:宽宏坚毅。

“篑”(kuì):盛土的竹筐。

“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迩”(ěr):近。

6. 文言现象: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其中“知”通“智”,表示智慧。

这些基础知识点是理解《论语》十二章原文的关键,它们涉及到文言文中的通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多个方面,对于学习文言文和理解古代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章 《再塑生命的人》 初中语文笔记最新章节 下一章 《峨眉山月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