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思忖了一番,知道这女子并非 蟾月,便问道:“敢问美人是哪里人,芳名是?”那女子答道:“小女子是播州人氏,名叫狄惊鸿,自幼与蟾月姐姐义结金兰。昨晚蟾月姐姐对我说:‘我偶感风寒,不能服侍相公了,你且替我,免得相公责怪。’因此,小女子才斗胆替了桂娘,服侍相公。”
狄惊鸿话未说完,蟾月便推门进来,笑道:“恭喜相公又得佳人。我之前向相公推荐过河北狄惊鸿,不知我的话如今应验了吧?”翰林笑道:“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他仔细端详狄惊鸿的容貌,与那狄生竟无二致,心中暗暗称奇,口中说道:“原来狄公子与鸿娘是孪生兄妹,怪不得长得如此相似。敢问是鸿娘是妹妹,还是狄公子是弟弟呢?昨日我言语间多有得罪狄公子之处,不知他现在何处?”狄惊鸿答道:“小女子并无兄弟。”翰林听罢,方才恍然大悟,笑着说道:“原来邯郸道上与我同行的,便是鸿娘你啊!昨日在墙根下与桂娘说话的,也是鸿娘你吧?只是不知鸿娘为何要女扮男装,欺瞒于我?”
狄惊鸿正色道:“小女子怎敢欺瞒相公?只因小女子蒲柳之姿,并无过人之处,唯有仰慕相公的才华,愿终身侍奉左右。燕王久闻小女子之名,便以一斛珍珠为礼,将我赎至宫中。锦衣玉食,非我所愿,如同笼中鸟,空负一身羽毛,无法展翅高飞。前些日子,燕王在府中设宴款待相公,我从纱窗中偷偷望见相公,便决心追随相公左右。只是宫门深似海,相公远在千里之外,这可如何是好?思来想去,终于让我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相公离席之日,我若那时便抽身离去,燕王必定派人追赶,于是,我等候了十日,这才偷偷骑着燕王的千里马,第二日便追赶上了相公的队伍,来到了邯郸。我本应向相公说明原委,又怕人多眼杂,走漏了风声,这才出此下策,还望相公恕罪!我之所以女扮男装,便是为了躲避燕王的追捕。至于昨日效仿唐明皇与杨贵妃之事,完全是依了桂娘的意思。我之前所作所为,虽事出有因,但也着实冒犯了相公,心中一直忐忑不安,还望相公大人不记小人过,不嫌弃我出身卑微,能让我和桂娘一样,侍奉在您左右,便是小女子几世修来的福分了。”
翰林听罢,感慨道:“狄娘如此高义,令我钦佩不已。我虽没有李卫公的雄才大略,但像他那样义无反顾与红拂女夜奔的真心和勇气,我还是有的。”狄惊鸿听罢,连忙起身拜谢。这时,一旁的蟾月也笑着说道:“鸿娘既已代我服侍相公,我也当替鸿娘谢过相公。”说罢,也起身向翰林拜了一拜。这一夜,翰林便与二女共度良宵。第二日,翰林要赶路了,他对二女说道:“此去路途遥远,你们二人不便与我同乘一车,且在家中安心等待,待我安顿好住处,便立刻派人来接你们。”
翰林回到京城,在朝堂之上向皇帝禀明了出使燕藩的经过。适逢燕王臣服的表文与进贡的金银财宝呈到殿上,皇帝龙颜大悦,对翰林此次出使大加褒奖,并打算封翰林为侯,以示嘉奖。翰林再三推辞,此事便作罢了。但皇帝依然擢升翰林为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赏赐丰厚,恩宠无比,令世人艳羡不已。翰林回到家中,岳父岳母早已在中堂等候,祝贺他此次出使圆满成功,并为他的平步青云感到高兴,一时间家中喜气洋洋。回到家中,自然少不了要和春娘温存一番,互诉衷肠,二人感情之深厚,可见一斑。
皇帝器重杨少游的才华,常常宣召他到便殿讨论经史,翰林因此经常在宫中值夜。一日,翰林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自己在宫中的住所。夜深人静,月上梢头,翰林诗兴大发,便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对着月亮吟诗。忽然,一阵清风带着一段悠扬的箫声,从远处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传来。翰林心想:“这声音如此空灵,虽然无法分辨具体的曲调,但也绝非凡夫俗子所能演奏。”便叫来院吏询问:“这箫声是从宫外传来的,还是宫里哪位乐师在演奏?”院吏也不知晓。翰林兴致正浓,便命人取酒,连饮数杯,随后取出自己珍藏的玉箫,也吹奏了几曲。箫声清越,直冲云霄,引得彩云翻涌,宛如凤凰和鸣。更有两只仙鹤,从禁宫中翩翩飞来,随着箫声的节奏,在空中起舞。院中的官吏们无不惊叹,以为是仙人降临此地了!
原来,当朝皇太后膝下共有三名子女,除了当今皇上,还有一位越王,一位兰阳公主。传说兰阳公主降生之时,太后曾梦见仙女将一颗明珠放入自己怀中,此后便生下了这位天之骄女。公主长大后,果真兰质蕙心,秀外慧中,举手投足间尽显皇家气度,毫无半点寻常女子的庸俗之气。她不仅精通诗词歌赋,而且女红刺绣也样样出色,深得太后喜爱。
说来也巧,当时西域大兴国向朝廷进献了一支白玉洞箫,这箫工艺精巧绝伦,然而却无人能吹响。谁知公主一日梦中偶遇仙女,仙女授以仙曲,公主梦醒之后,竟将那仙曲吹奏得丝毫不差。她拿起那大兴国的白玉洞箫,清音妙韵,宛若天籁,令闻者无不称奇。只是此事除了太后和皇上,再无他人知晓。而每当公主吹起这白玉洞箫,便会有群鹤闻声而来,在殿前翩翩起舞,其景美不胜收。太后看了,对皇上说:“想当年秦穆公之女弄玉,以善吹箫闻名于世,如今看来,咱们兰阳的箫艺,比起那弄玉来,也是不遑多让啊。只是这吹箫之人,还得有个知音才好,将来兰阳的婚事,非得寻一位像传说中萧史一般的人物,才可许配啊!”因此,兰阳公主虽然早已到了待嫁之年,却迟迟没有定下婚配。兰阳公主名箫和,因其玉箫上刻有“箫和”二字,故有此别名。
这一晚,月明星稀,兰阳公主又如往常一般,在月下吹箫引鹤。一曲终了,但见一只青鹤竟没有随群鹤散去,而是径直朝着翰林院的方向飞去,最后竟在翰林院上空盘旋起舞。宫人们见此情景,纷纷传说,是杨翰林吹奏仙乐,引来了仙鹤,这传言传到宫中,越传越邪乎。皇上听了也觉得稀奇,心想莫非这杨少游,就是兰阳公主命中注定的良缘?于是便将此事告知了太后。
“这杨少游与兰阳年纪相当,论人品才学,在朝中也是数一数二的,放眼天下,怕也难寻第二人。”皇上对太后说道。
太后听罢,喜不自胜:“这箫和的婚事,哀家一直放心不下,如今看来,这杨少游,说不定就是上天为兰阳安排的良配啊!只是哀家还想亲眼见见此人,才能最终定夺。”
皇上笑道:“这有何难?过几日朕便在别殿召见杨少游,让他来讲解文章,母后您只需在帘后稍作观看便是。”
太后听了更加高兴,与皇上就此定下了计策。
这一日,皇上在蓬莱殿安坐,心血来潮,想见见这位名动京城的杨少游,便差遣小太监去传召。小太监一路小跑到了翰林院,却被院吏告知,杨翰林早就出去了。小太监不敢怠慢,又一路打马奔至郑司徒府上,却依然吃了闭门羹,只听得下人回禀,“翰林尚未归家。”
可怜那小太监满头大汗,在长安城里四处寻找,也不见杨尚书踪影。却说杨尚书此刻正与好友郑十三在长安城最负盛名的酒楼里推杯换盏,喝得酩酊大醉。席间,他还特意叫了当红的歌姬朱娘、玉露来助兴,只见他左拥右抱,好不快活。
正在此时,那小太监一路飞马赶到,慌慌张张地冲上酒楼,见了杨少游,也不顾他醉眼迷离,头发散乱,直接亮出皇上御赐的金牌,高声宣道:“奉陛下口谕,宣杨翰林即刻进宫觐见!”郑十三见状大惊失色,险些从椅子上跌落下来。而那杨翰林醉眼蒙眬,尚且不知发生了何事,只迷迷糊糊地被两个歌姬搀扶起来,胡乱穿上官服,便随着小太监跌跌撞撞地进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