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吩咐三宝将嬿婉软禁,等待圣上的裁决。然而,嬿婉却不服气,口中不断咆哮着自己乃是圣上亲自册封的贵妃。面对此状,如懿亦毫不退让,坚定地重申了自己的皇后身份。正在此时,进保匆匆而来,向如懿报告:圣上在寿心殿歇息了半日,如今已返回龙舟,并且水玲珑及其六位姐妹也在船上,正陪伴圣上享乐。进保见状,心中忧虑不已,只得前来禀告。如懿听闻进忠也在船上侍奉,而水玲珑本为烟花女子,这一切皆因嬿婉而起,顿时怒火中烧,当即下令绞杀嬿婉。后者虽惊恐万分,但仍竭力为自己辩解。如懿冷言道:“你扰乱宫闱,败坏朝纲,任一罪名都足以致死。”随即命进保传达旨意,按照宫规清理门户。嬿婉喊冤不止,如懿则一一列举其罪状,不仅逼死凌云彻,吓坏永璂,更胆敢干预国事。然而,嬿婉仍旧拒绝承认自己的罪行。见状,进保建议道:“眼下最紧要的还是圣上,不如先去劝阻,暂且将嬿婉关押,待禀明太后与圣上后再做处置更为妥当。”如懿闻言,即刻起身前往龙舟。而嬿婉则急忙派人寻找和敬公主求助。
如懿怒火中烧,疾步踏上龙舟,映入眼帘的是皇上被一群女子簇拥的景象。她厉声吩咐容珮将众人带离,只留下她与皇上相对而坐。皇上轻叹一声,道尽了自己半生拘束于深宫高墙之内,每日恪守礼法,今日偶遇宫外佳人,难免心生波澜,却未料这份宁静被如懿打破。如懿则辩称,此举全为维护皇上的名誉,因那水玲珑在城中四处张扬,使得杭州城内谣言四起。言罢,她屈膝跪于皇上面前,以中宫之尊恳求他珍重龙体,爱惜名声。然而,在皇上看来,如懿此举实属咄咄逼人,不仅无法与温婉贤淑的孝贤皇后相比,更不及炩贵妃那般善解人意。他怨怼地表示,炩贵妃总能令他欢欣,而不似如懿这般屡屡忤逆。如懿仰视着眼前的男子,心中满是苦涩——昔日情深似海之人,如今竟已形同陌路,令她顿感无比失落。
容珮带领几名民女踏上岸边,吩咐她们前往附近的尼庵,自此为皇上祈福。她目光落在水玲珑身上那独特的龙纹刺绣,不由分说地剥去她的衣衫,命令手下将众女子带走。正当进忠欲悄然离去之际,容珮宣读皇后口谕,指责进忠意图不轨,当即下令将其处决。进忠奋力挣扎之时,嬿婉及时赶到,喝止了众人,保住了进忠一条命,但随即命人将他囚禁。龙舟之上,皇上凝视着如懿,质问她对自己的冷淡是否与凌云彻有关。如懿神情淡然,言辞恳切:“臣妾此生心中唯有皇上一人,然而如今看来,皇上已非昔日之弘历。”皇上闻言,亦不禁感慨:“朕所见之如懿,亦非当年之青璎矣。”两人之间仿佛隔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谈及孝贤皇后,如懿语气中透出几分无奈:“孝贤皇后在世时,皇上亦对她诸多不满;待其香消玉殒,却又百般怀念。在这深宫之中,何曾有哪位嫔妃得到过皇上的真心怜惜?皇上最珍视的,终究只有自己罢了。”皇上听罢,辩解道:“朕日夜操劳,身边之人无不处心积虑,若不自爱,又有谁能真心相待?”如懿反驳:“这一切皆因皇上多疑所致。舒妃、纯贵妃与永璋之死,皆出于皇上猜忌之心。臣妾多年相伴,从未有过丝毫谋算,可皇上却始终怀疑臣妾与凌云彻之间有染,对他百般折辱,对臣妾更是无情羞辱。即便臣妾多次澄清事实,证明清白,皇上仍不肯释怀。”提及凌云彻,皇上怒火中烧,咬牙切齿:“永璂亲眼所见你们二人亲昵之状,朕仍保留你皇后之位,未将凌云彻处死,已是极大宽容!”如懿毫不示弱,讥讽道:“皇上此举不过是为自己留颜面,实则薄情寡义,自私虚伪,疑心病重。”皇上怒不可遏,重重掴了如懿一巴掌,厉声道:“朕今日便废了你这皇后之位!”如懿却淡然一笑,满目疲惫:“臣妾早已厌倦了这虚名,不愿再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