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生于弘农华阴的秀逸之地,小名那罗延,曾以普六茹为姓,后恢复先祖杨姓之荣光。作为汉太尉杨震的十四世孙,他承袭了家族的英勇血脉,成为隋朝的开国帝王,历史上的一代英豪。北周时期,他被封为随国公,父亲杨忠过世后,他继承了爵位。北周宣帝即位,杨坚的地位如日中升,被委以重任,担任上柱国、大司马,其威望如同春日的朝阳,温暖而耀眼。大定元年(581年),杨坚顺应天命,接受北周静帝的禅让,开创了隋朝,建都大兴,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开皇。他雄心壮志,七年攻灭西梁,九年挥师南下,一统江山,结束了南北割据的局面。他在位期间,锐意改革,创立三省六部,简化地方行政,巩固中央权力;他推行均田,修筑大兴城,开科举之先河,立法以安天下;他整治户籍,强化边防,被各族人民尊为“圣人可汗”,开创了被誉为“开皇之治”的盛世。然而,英雄也有暮年,晚年的杨坚变得多疑,痛失忠良,受皇后影响废立太子,种下了国家动荡的种子。仁寿四年七月丁未日,他在仁寿宫中离世,享年六十四载。他的庙号为隋高祖,谥号文皇帝,长眠于泰陵,留给后世无尽的评说与思考。
杨广,字阿摐,乃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嫡次子,隋朝的璀璨二君。自幼聪颖过人,姿容俊秀,才情横溢,文墨斐然。开皇元年,他被册封为晋王,不久便在平陈一战中崭露头角。二十年后,因其深得父皇青睐,被立为储君。仁寿四年,他承继大统,登基为帝。在位期间,他宏图大展,整合先辈开凿的水道,成就了举世闻名的隋朝大运河,却也因此劳民伤财。洛阳城的奢华东都,是他欲望的见证,百万人昼夜不息的劳作,换来的却是哀鸿遍野,尸骨如山。他又屡次远征高句丽,战火连绵,民不聊生。他的挥霍无度与暴政,犹如烈火烹油,终致社稷动荡,百姓苦不堪言,引发了滔天的民变,将隋朝推向了崩溃的边缘。江都的繁华背后,是杨广的沉溺与放纵,他在这纸醉金迷中忘却了江山社稷。大业十四年,巡幸江都之际,他竟命丧宇文化及之手,为自己的帝王之路画上了悲剧的句点。尽管身后留下的是一个破碎的帝国,隋炀帝的文采却不可抹杀。他的笔触犹如丝竹之音,留下了《与越公书》《建东都诏》等传世之作,以及那些描绘时代哀乐的诗篇,散落在《隋书经籍志》《全隋文》《全隋诗》中,诉说着一代帝王的荣光与哀愁。
杨侑,隋室的瑰宝,生于华阴的烟水之间,承载着隋朝的第三道日出。他是元德太子杨昭的嫡裔,韦妃的掌上明珠,聪颖过人,英姿勃发,自小便映射出非凡的帝王之气,深得祖父隋炀帝的宠爱,犹如璀璨的星辰在皇族中熠熠生辉。初封陈王,再晋代王,他的每一步都铺满了金砖玉阶。大业九年,少年的他已肩负责任,留守京师,长安的重镇在他稳健的手腕下显得安宁如画。次年,伴驾太原,握太原太守之权,风华正茂的他在边疆之地展现了他的胆识与智慧。当隋炀帝南巡,他又成为长安的磐石,守护着帝国的心脏。然而,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过。大业十三年,李渊挥师长安,群臣拥戴下,杨侑登基为帝,义宁元年,他以遥尊的方式纪念着那位远在江都的太上皇。然而,世事如梦,当他得知炀帝的悲剧,便毅然禅位于李渊,隋朝的辉煌在那一刻黯淡,他退居酅国公,默默承受着时代的变迁。武德二年的春光里,他的人生画上了句点,年仅十五,如流星般短暂而耀眼。世人以其谥号恭来缅怀他,他的陵寝庄严肃穆,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曾经的风华。
——————————————————
作者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