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拉到了明面上。朝臣上书中推举柳妃、淑妃、侧妃王氏、吴氏、张氏者各执一词,也有大臣以选后为皇家事务为由放弃举荐,选择中立。最终后位之选到了朝堂辩论的地步。
皇亲国戚、公侯伯爵、文臣武将皆畅所欲言。侧妃王氏母家世代商贾,出身低微;侧妃吴氏曾育一子,但早夭,此后郁郁寡欢,不能理事;侧妃张氏乃靖难功臣之后,但在四位侧妃中入府最晚,且早年生育安平公主时身体受损,后多年未有子嗣。这三位侧妃均以各种缺陷被政敌攻讦,几番角逐下来,三方受损。其余夫人、侍妾因位分低微,断无上位可能。如此一番讨论,柳妃和季淑妃倒进入了最后角逐……
北平武将以丘福、朱能为首,皆言柳妃娘娘在潜邸时舍身救驾,忠义可嘉,陛下登基前后陪侍左右,勤勉周到,且贤良大度,端庄有礼实乃国母不二人选。
但朝中文臣则认为,柳妃无皇家名分,也无册封金印,地位低微等同侍妾,且家世不明,以柳妃为后不能服众。以礼部为首官员极力推举淑妃为后,理由则是子嗣,论名分、论子嗣,淑妃皆无可挑剔,甚至连谷王都亲自到场,为举荐淑妃助威,力劝皇帝以子嗣为重。
武将则极力反驳,朱能更是气愤,“陛下春秋鼎盛,何愁子嗣问题,如今是选皇后,又不是选太子,若以淑妃娘娘为后,淑妃娘娘所生王子便是嫡长子,那岂不是直接定下了太子?今日是选皇后还是选太子?”,说完直接指责文臣们居心叵测。
礼部则指责朱能僭越,以下犯上,对娘娘和王子不敬,恳请陛下治罪。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剑拔弩张。始作俑者朱棣却冷眼旁观,不置可否…
朝臣讨论的热火朝天,各不相让,直到口干舌燥。朱棣则悠悠然吃着果子、品茶,良久,放下茶杯,似想起什么,“道衍大师何在?”
内侍回道,“大师在佛堂坐禅”
朱棣故作沉思,对百官言道,“大师道行高深,世事洞察,朕每有疑惑,总能为朕答疑,使朕豁然开朗”,于是让内侍宣道衍大师上殿。
内侍领旨,不多时已请来道衍大师。
朱棣问,“今日后位之争,大师既然来了,为何独自在佛堂坐禅而不参与朝堂辩论?”
道衍深施一礼,“阿弥陀佛,后位天定,又岂用口舌之争”
朱棣故作不解,“大师何意?不知哪位是朕的天定皇后?”
道衍大师深深一笑,回道,“陛下登基前后柳妃娘娘陪侍左右,居坤宁宫,陛下是天子,坤宁宫是皇后居所,天子指定,柳妃娘娘岂非天定皇后?”
朱棣略作思索,走下宝座,哈哈哈哈大笑,“好一个天定皇后,大师高见 ! ”
众大臣皆哑口无言,想到这位皇帝的铁血手段,只得作罢,跪请陛下册封柳妃为后。事后,群臣细细品来才觉这位皇帝陛下老谋深算,他早已属意柳妃为后,却仍让群臣举荐,自己冷眼旁观,在这场后位纷争中,群臣泾渭分明,前朝与后宫的利益关系彻底暴露出来,而最后的结果也给这些站错队的朝臣以警示,这场后位纷争的实质是加强皇权君威。
随即,圣旨下,柳妃为皇后,统摄六宫;季氏封淑妃、王氏封德妃、吴氏封为惠妃、张氏封为贤妃,其余又封昭仪、婕妤、美人若干……这场后宫分封的风波最终落下帷幕。
【作者有话说】北平武将是托,道衍大师也是托,总之,支持柳妃的(除了小北)都是朱棣找的托哈哈哈哈
正如多年前春晚小品的一幅对联:
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下联: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横批: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