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昌重回都城的第一件事,便是入宫拜见宣后。她略过一众颜色鲜嫩出挑的衣裙,择了沉素的天水青,只简单地梳洗点妆便起身出府,戴了四年的那支孔雀木簪再次被放回桃花描金锦盒里。
前世,宣后的身子在五年后已是油尽灯枯,甚至没能看到凌不疑与程少商成婚。而今生,宣后待她慈和疼爱胜似亲母,她自是希望宣后能颐养天年,寿终正寝。
“裕昌你一去就是四年,渺无音讯,可让予甚是思念。”宣后连抱怨都是温柔的,她的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毕竟,她一直盼着裕昌回来。
“臣女知罪,不该让娘娘您如此挂怀。不如让臣女为您请平安脉作为赔罪。”
“好。”她自然明白裕昌一番心意,刚好让裕昌知道之前的那食补方子确实于她有益,便从善如流地应了裕昌。
“娘娘的身子安康无碍。”裕昌释然浅笑道,暂且放下一桩心事,转而说起这一路途经壮丽的山川河流,见识新奇的风土人情,救治病重的百姓平民。宣后听她说得也是颇有趣味,眉间郁郁舒展,笑容如若春风。
“裕昌,你可知子晟亦是昨日回来。”不料,宣后在她准备离去前还是提起了凌不疑。
四年前,裕昌和凌不疑突然就在同一日先后借故离开都城,让喜滋滋地等着他们前来求旨赐婚的文帝很是措手不及。
“陛下,陇右战乱已起,如若不平,臣何以为家?”面对文帝气怒不解的一再追问,凌不疑只给出了这么一通冠冕堂皇的说辞来搪塞。
“娘娘,臣女旧疾未愈,还需回到师傅身边继续治病休养。”裕昌当年离去前,特意入宫只为当面向宣后辞行。她的缘由同样合情合理,宣后却隐隐约约地知道,她必是有所隐瞒。但宣后一向不喜强人所难,便没有多问,只交代她安心养病,早日归来。
他们二人,宣后同样视若亲子亲女,这四年间一直思念担忧不已,也为他们的婚事就此耽搁而可惜。如今他们偏巧在同一天重回都城,或许缘分未断。
“娘娘,凌将军此番平乱凯旋,万人空巷,裕昌亦有所耳闻。”裕昌面色平淡如常,好似眼中不会因他再起一丝波澜。
云霄如练,风吹残枝,长秋宫内幽然清寂,徒留谁人的轻声叹息。
裕昌回到王府已近午时,淳于氏刚巧离去不久。
“裕昌,方才城阳侯夫人送来帖子,想邀你前去参加侯府的正旦家宴,且城阳侯会去求得陛下旨意,令四年未曾归家的凌不疑那日也回城阳侯府团聚。”这四年间,唯有淳于氏时常入府殷勤讨好,汝阳王妃才得以排遣寂寞,她们顺理成章有所亲近。如今眼看他们二人竟在同一天归来,又不免动了撮合的心思。
“大母,如今我刚刚归来,只想多陪陪您与大父。四年之后的第一个正旦,为何还要赶我去别人家,就我们一家人好好吃顿团圆饭不好吗?”裕昌的一通撒娇也勾起了汝阳王妃心中浓浓的思念,连连答应道。至于这一双小儿女的亲事,倒也不急于一时。
“好好好,就听你的。”
“我就知道大母最疼我了。”裕昌依恋又欢喜地依偎在汝阳王妃怀中。
城阳侯府那处故地只会勾得她想起凌不疑曾经是如何令她难堪伤心,更何况为了当年枉死的孤城冤魂,幸存却被迫装疯的霍君华,她也不愿与城阳侯淳于氏二人有何来往。
廷尉府在都城内一直是令人闻风丧胆的一处地方,哔啵燃烧的火把映照着阴森昏暗的大牢,隐隐约约传出令人头皮发麻的哀嚎惨叫。
审问完董舅爷的凌不疑刚刚走出廷尉府大牢,梁邱飞就迫不及待地上前禀告。
“少主公,淳于氏今日去汝阳王府下帖子,邀裕昌郡主正旦赴宴。”还不待凌不疑有所反应,梁邱飞就颇没眼色地接着说道,“可惜,昨晚兄长说起您应该回城阳府看看时,少主公您就说不去了。”
“……”
“阿飞,去领十军棍。”
凌不疑一边吩咐一边大步离去,差点被自家弟弟连累一同受罚的梁邱起眼疾手快地捂住还想开口叫屈的梁邱飞。
于是,当曹成前来宣旨时,凌不疑表面不动声色,实则十分乐意地接下了命他正旦夜不必入宫,而是回城阳侯府的这道圣旨。
原本因为军械案进展缓慢而不愉的心情难得转好,凌不疑极为宽容仁慈地让梁邱飞带一队黑甲兵在押送获罪流放的董舅爷出城前,允他先去一趟程宅,最后与其亲人见上一面。
文帝喜上眉梢地一边等着曹成回宫一边暗自想着,难得城阳侯终于懂得如何才是真正投其所好,知道一定要邀请裕昌。子晟这小子可别辜负了朕的一番苦心。
他们都不曾料想到,这中间不过是费了一番无用的周折。不久后的城阳侯府正旦夜宴,凌不疑满怀期盼而去,注定见不到心中思恋已久的身影,无意久留,当着一众宾客,毫不留情面地讽刺了一番城阳侯夫妇,又揣着失望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