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微蹙眉头,压低了声音,“这我可不太明白了,按理说咱们家才是功劳最大的,为何这么好的一门婚事没落到咱家大丫头身上?”徐达也不恼,淡淡反问谢氏,“莫非你舍得现在把大丫头送进东宫里去。”
谢氏蔫儿了,“自然是舍不得的。”想起什么,语调又扬起几分,“可皇上不给,和咱们不舍毕竟是两码事…我们大丫头这么好…”
徐达握住谢氏双手,“太子殿下多大,咱家大丫头才多大。好,就算不说年龄,咱和伯仁(常遇春表字)老哥多少年的交情了,还要在乎谁功劳多一些,家里显贵一些么?”
谢氏依旧不甘心,动了动嘴要说些什么,被徐达掰开揉碎讲道理,“这是皇上早些年就定下的事情了,别人不知道,咱们还不知道么,皇上想为太子促成一段指腹为婚的佳话。人常家丫头为了坐好那个位置努力了多少年,风度仪态是咱家仪华这个假小子比得上的?”
“爹爹,娘亲,你们是在说我么?”仪华笑嘻嘻,蹦蹦跳跳过来。这般一家团圆的天伦乐事,在他们家一年半载才会遇上一次,仪华很是珍惜。
谢氏眼尾挑起,不错眼珠地看仪华进来,一指仪华,“这丫头,人前装的端庄知礼,一到你跟前就原形毕露了。”仪华不依,为徐达奉上果盘,“娘又笑我。”
谢氏一戳仪华额头,“笑你?莫非娘还冤枉了你不成。”徐达一看情形,妻女不知还要这样纠缠到何时,他可头痛这些,便开口招来小厮,“允恭怎么还不来?你且去催一催他。”仪华眼珠一转,鬼主意上头,“弟弟怕是正在临阵抱佛脚哪。”
谢氏疲惫地摆摆手,“好了仪华,允恭不一定就是没准备好,只是懂事知礼了也说不定。要让他知道你又偷偷说他坏话,他可要找你闹了。”
仪华反将了谢氏一军,“爹不说,娘不说,还有谁会说?弟弟不会知道的。”允恭姗姗来迟,后面紧跟着去唤他的小厮,“见过父亲,母亲,姐姐。”
徐达颔首,“嗯,规矩尚可。在大本堂学了什么?”允恭清清嗓子,拱手,“回父亲话,近日宋濂师傅亲授《中庸》。”中庸啊,徐达捋捋胡子,中庸他只听说过,宋朝把它编进四书之一,未能有幸亲读。
徐达自问少年颠沛流离,跟随朱元璋讨过饭;青年戎马倥偬,研习的皆是用兵之策。好容易天下初定,民生凋敝,既没有专门的师傅教授,也没有空闲钻研。
倒是大丫头仪华,一年多没见,听说已经在京城得了“女诸生”的名号,相必有些见识。
徐达令仪华近前,“仪华,就由你来替为父考察吧。”允恭顿时耷拉下脸,默默祈求姐姐嘴下留人。仪华站定,“中庸之道何解?”
哈,看来姐姐还是没那么不好相处的,允恭侃侃而谈,“所谓中庸者,在于持中正之道,法自然于万物。”如此又提了几个不算太难也不会太放水的问题,允恭皆对答如流。
徐达听得似懂非懂,“仪华,如何?”仪华合上书本,“允恭的基本内容掌握了。”徐达方满意了,令仪华、允恭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