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顾若璞
生卒年:1592—1681
字和知,浙江钱塘人。
明末清初女诗人。
晚明上林署丞顾友白之女。同邑贡生黄东生茂梧妻。
早寡,以贤孝闻。生而慧,幼承家学,好读书,自经史百家及本朝典故,无不贯通,为明清之际杭州闺秀诗坛之冠,年九十仍不废诗文,无疾而终。两子及孙均赖其教养成人。
顾若璞生具夙慧,幼娴诗书,十五岁时嫁给少参黄汝亨的长子黄茂梧为妻,黄家亦为书香门第,闲暇之际,顾若璞与其夫歌咏酬答,自得其乐。黄茂梧屡试不第,顾若璞曾做《慰夫子副榜》一诗以慰。
万历四十七年(1619),黄茂悟在大病一场后死去,此时他还没有获得任何科举功名。其父黄汝亨只得将他的希望寄托在了年轻的孀妇和她的两个儿子灿、炜身上。于是他便试图将他的文学知识传授给孙儿,“幸二稚孙稍已见头角,妇慧哲,晓文理,能为母,可督教成之,儿所幸不亡者是耳。”
顾若璞年轻时就接受了文学教育,并且做新娘时还与丈夫进行唱和。但她通过公爹的引导,才系统地学习了《周易》、《诗经》、道家经典《庄子》、《楚辞》和秦汉大家的散文。
地看待母亲兼教师的工作。她为长子建造了一条读书用船,泊在西湖一个隐蔽的角落里。白天,顾若璞雇佣了塾师以指导儿子们,同时她则系统地温习丈夫藏书室中留下的书籍。她在丈夫死后所写的《与胞弟》书中说,“白天她会读遍《四书》、编年史、《明史》著作和政治条约。晚上,她会与儿子坐在一起,向他们解释自己的一天所学。他们通常会一晚上都埋头于此事。”顾若璞的两个儿子长大后都成为文人,但他们都没有取得任何科举功名。
顾若璞的教育远见对其家族女性的影响更强烈。她坚信阅读和理解经典的能力对女性的道德至为关键,所以她雇请了塾师来指导家族中的女孩读、写。在顾若璞的影响和带动下,其娘家夫家顾黄两氏几乎满门女诗人。
顾若璞的妇女观是传统保守的,但她又决不反对妇女从事文学创作。她在自序《卧月轩集》时指出:“尝读诗知妇人之职,惟酒食是议耳,其敢弄笔墨以与文士争长乎?然物有不平则鸣,自古在昔,如班(昭)、左(芬)诸淑媛,颇著文章自娱,则彤管与箴管并陈,或亦非分外事也。”当一位老妇责备她时,顾若璞写了一首长诗,以捍卫她对女性文学教育的信念。她指出,对妇德的追求而言,文学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它,女性就不可能是好妻子和好母亲。
顾若璞对中国女性文化的最大贡献,是培养和组织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女性组成的文学团体--蕉园诗社。蕉园诗社分前后两期。前期称“蕉园五子社”,组织者为顾之琼,招诸女作蕉园诗社启。五子者,徐灿、顾姒、朱柔则、林以宁及之琼女云仪也。后期称“蕉园七子社”,组织者为林以宁。七子者,柴静仪、钱云仪、钱静婉、冯又令、顾启姬、毛安芳、李端芳也。
蕉园诗社前后两期的组织者顾之琼和林以宁,是顾若璞的娘家侄女和外孙媳妇,她们只是名义上的组织者,其组织女性诗社的最大后台还是顾若璞。据《云蠖齐诗话》载,顾若璞年未三十即称未亡人,享高年。诸孙及诸女孙辈皆能拈韵赋诗,和知顾而乐之,有“为报九原相待客,诗书一线可能留”之句。顾若璞还曾亲自为其孙媳钱凤纶序《古香楼集》。可见顾若璞晚年,确实经常与孙女辈一起,在杭州山水间过着风雅生活。
顾若璞晚年生当“末世”,其遭遇也是很悲惨的。先是其孙女智生夭折,娘家孙女顾重楣早逝。继之侄女顾之琼丈夫钱开宗,因江南科场案杀头抄家,全家械系京师。再继之其外孙洪升、洪昌因“天伦之难”离家出逃,在颠沛流离中夭亡或苟延残喘。其孙黄式序久滞科场,功名不遂;孙媳钱凤纶因夫家和娘家双重灾难而坐困愁城。顾若璞就是在这一系列灾难纷至沓来的时候驾鹤西归的,享年九十岁。
作品:著有《卧月轩稿》,又名《啸余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