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繁杂摘录集
本书标签: 轻小说  摘录  书籍摘录 

汉字文化圈14

繁杂摘录集

越南文方面

越南对于中国的人名、地名多采用汉越音翻译。即把中国的人名、地名的汉字用越南语的音读(汉越音)方法读写出来。对于日本和韩国的人名、地名多采用音译,即直接引用其相应罗马字的写法。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名字用越南语写作“Abe Shinzō”,这是用现代日本语的读音来转写的表记方法。“安倍晋三”这四个汉字用越南语的汉越音读为“An Bội Tấn Tam”,但是这种表记方法一般不使用。朝鲜语亦有同样的翻译方法。

“汉字文化圈”与“儒家文化圈”

关于汉字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的关系:有汉字的地方未必有儒学,有儒学的地方一定有汉字。这说明,文字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其表意功能是是基础性的,其他文化、文明的传播也离不开语言文化的传播,正是“非语言无以言道”。但是汉语言文字本身并不必然意味着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占据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二者常常是分离的。因此,不能将汉字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在文化内涵上视为一体。

儒家文化圈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和越南。中国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而在在日、朝、越诸国中,越南是最早接受儒家文化的,这是因为在汉朝以来的一千多年中,今天的越南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儒家文化也得以移植到此。在朝鲜半岛,早在公元前1世纪至7世纪间,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已先后接受中国的文化。到了高丽时代(917-1392年),儒学传入朝鲜半岛,而高丽王朝在政治制度、考试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也模仿中国。在日本,《论语》早在4世纪就已传入,而自6世纪中叶开始推行的“大化改新”的特征就是全面模仿唐代的政治制度。在8 -12世纪间,日本还模仿唐朝的科举制度,实行以贵族子弟为选拔对象的贡举制度。

——

礼仪文化

服饰

东洋文化在儒教的影响下,以四书五经为基础形成了相似的冠婚丧祭的习俗,以及衣冠制度。

成人礼

依儒家传统,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取表字,女子行笄礼,为成人之道。

《礼记·内则》:“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

《礼记·内则》:“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

《礼记·冠义》:“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见于母,母拜之;见于兄弟,兄弟拜之;成人而与为礼也。”

君主、王公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周文王十二岁而冠,周成王十五岁而冠。后世民间流行早婚,婚前也经常行成年礼。华人某些族群当中有十六岁举行民俗成人礼的习俗,如潮汕地区的出花园、台湾闽南人的做十六岁、马祖地区做出幼等。亦有些地区把成人礼和婚礼合流,新人在婚礼前夕上头,蜑家人则有脱褐。这些皆是传统冠礼和笄礼的简化和变异。日本近代以来称之为成人式。朝鲜、韩国的规定亦相似。

朝鲜《议政府请立勋亲之嗣加冠从仕之法》:“ 冠礼, 依《文公家礼》十五岁; 从仕, 参酌古今, 十八岁时, 许令入仕。”

婚礼

东洋各国皆以婚礼六礼为基础,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朝鲜《领议政河仑上嘉礼事宜》:仑启: “嘉礼时, 临轩命使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告庙等事, 令礼曹启闻。” 上曰: “天子纳后外, 不行此礼, 况诸侯纳嫔媵乎。”

现时东亚文化圈的传统婚礼多以《朱子家礼》为蓝本再本土化,如把纳吉、纳征合为一礼,传统婚书中的“三书”亦得到保留,其中主要保留礼书,有些会省去聘书或迎书。婚后礼的妇见舅姑礼至今仍然十分受重视,即使一些新人改用西式婚礼或其他非传统形式的婚礼,甚至裸婚,结婚后新人仍然会依照传统拜见新郎的父母,代表婚姻得到男方家族承认,女方正式成为男方家族成员。

丧礼

东洋各国都遵循丧服、丧制的礼仪,以五服界定丧服及丧期,主要表现为守孝、招魂等等礼节。参与丧礼的宾客会给予丧家赙仪,丧家亦会回礼。

祭礼

根据儒教经典,汉字文化圈都祭祖,祭祀日月、星辰、社稷、山川、大傩。还有祭孔和朝鲜释奠祭(석전제)。

上一章 汉字文化圈13 繁杂摘录集最新章节 下一章 汉字文化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