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一处园宅内,陈设的家具大多数都是民国年间的,款式陈旧但不落俗套。院内干净整洁,黑瓦白墙似水墨勾勒。院内种着些垂柳,微风轻拂,院内石桌上的纸张轻轻翘起。垂柳的日影打在纸张上,刚刚落笔完成的字迹还未干透,依稀间还存留着墨水的气息。一抹身影从远处走来,似乎是这处院落的主人。
几个小孩子从屋内跑出来,嘴里说的却是维语。大抵的意思是“阿妈,这屋中的照片是谁?我们为什么从未见过。”
女人向孩子们挥手,石桌上的纸张早已被收起,只剩下些简单的吃食。
“到这来,阿妈讲给你们听。”
民国二十一年 冬 上海
沈熠手提着藤皮箱从车站出来,十里洋场,有着上海该有的繁华。车站四周的人群熙攘,黄包车前的铃声在人群中穿梭。沈熠向路人询问着地址,上了电车。
繁华的大上海,富贵的人在此享受着人生乐趣,消耗着民脂民膏。底层贫苦的人在夹缝中求取安身的地方。
寻得座位坐下,沈熠展开手中的纸条,上面是用钢笔写的行楷,笔法遒劲有力——圣姆路232号,沈熠发着呆。
他是从湘潭来的,前一阵参加了学生运动,被学校勒令开除了。他姐姐听说以后,便让他来了上海。
下了电车,沈熠寻到了圣姆路232号,此处靠近英国的租界,哦不,应该是特别区了。不过还是可以听见教堂的钟声。
按下门铃,有仆人前来开门。
“先生,您找谁?”
“这是余先生家吗?”沈熠笑着问道。
这“余先生”就是沈熠他姐姐沈璐的丈夫——余应年。他们两个也是前几日才来的上海,戴笠为了请动余应年,也是废了好大的力气,最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才答应来了上海。
仆人微开大门,望着沈熠,揣测道“您是夫人的弟弟吧?”
沈熠点点头,仆人将门敞开,迎了沈熠进来。
院内是西洋复式的二层小楼,院前还有花圃,院子被打扫的干净敞亮,故而衬托得这小楼更加精美。
没有那些弯弯绕绕,沈熠随着仆人直接行至洋楼门口。
他到的时候正好是中午,故而,门口正好有一束光打在那里。
“夫人,您的弟弟来了。”仆人禀告着。
沈璐本是黄埔军校的校医,毕业于湘雅医学院,主要学习的是临床医学。
由于跟着余应年来了上海,便迁去了上海的同济医院,明日需要去上班。
二楼的楼梯正对着房门,沈璐款步下楼,因为是在家中,就单穿了件桃蕊色的圆领旗袍。
沈熠现在阳光中,脸上似乎有些红晕,可能是他从湘潭过来,却只穿了一件长衫的缘故吧。
沈璐向沈熠招手,示意他过来,立在旁侧的佣人接过藤皮箱,送上了二楼的客房。
沈熠走到沈璐面前,沈璐打量沈熠。
沈熠确实是长大了,脸上虽还有几分稚气,但眼神中饱含着坚毅。不过才十八岁,就已经比沈璐高出来了半个肩膀。
沈璐拉着沈熠的手在旁侧的沙发坐下。
“阿熠都长这么高了,生得如此标致,不知在学校里有多少女孩子为你痴迷呢。”
诚然阿姐说的不无道理,学校里给沈熠送过请书的小姑娘还当真不少。
沈璐打趣他,沈熠同阿姐相处的时间不过也就儿时的那些光阴。沈熠八岁那年沈璐出嫁,回门的日子是屈指可数。
沈家既不是军阀世家,也并非什么名门,但也算是个望族,他们这一支家族倒也是思想先进些。故而都是积极主动地融入变革之中,老一辈的思想得到解放了,沈熠便也去新式学堂学习。
“阿姐又是在拿我打趣了,我满心都是家国兴亡,哪里顾得上这些儿女私情啊?”沈熠接过佣人递来的水杯,修长白皙的手指上面有些老茧,似乎是练枪练出来的,任由着水杯温暖着他的手。
的确,民国二十年日本占了东北,无数流民在逃亡的路上饿死病死,而留在当地的百姓,不是被屠杀,就是被同化成了卖国贼,汉奸。如今,已经过了一年,日军不断向关内蚕食着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当今的国民政府不作为,这才是最头疼的事。
当时的沈熠正在湘潭,看见东北沦陷的报纸,即刻就同几个学生当中的有识之士,组织了“反对国民政府消极避战”的学潮运动,可惜的是,除了学生和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的支持,没有其他势力加入,政府出面镇压,学校为了避事,不得已开除了带头的那几个学生。
“我同你姐夫讲了,正好他那边缺少人手。”沈璐理理鬓角,抿了口茶水。沈熠点点头,握起茶杯放在嘴边,升起的雾气浸湿了他的眼眸。
“我这次来上海,就不打算归家了。”沈熠顿了一下“我想出来闯一闯,若是能改得这个糜烂的社会,也不虚此行,如若不能……”沈熠不知道该如何说下去了,将举了半天的水一饮而尽。低着头,像是个做错事的孩子。
沈璐知晓他想说什么,父母年纪大了需要人来照顾,大哥在日本留学,这几年根本就没有回过家,而沈璐嫁给余应年,回门次数也少,要是沈熠再不回家……
沈璐开始同他闲聊一些从前的趣事。
晚些时候,余应年回来了。他来上海是应了戴笠的命令,接替特务处上海站站长。只不过下属的几个单位并不服气这个站长,故而有些权利还是无法实行。听说沈熠来了上海,便觉得自己应该给这个妻弟谋取个事情做做。
饭后,余应年把沈熠叫去了他的书房。
余应年倚靠着椅背,自顾地吞云吐雾。
“阿熠,你想过要干什么吗?”
“从军。”沈熠此刻坚定地望着余应年,余应年微楞,似乎是从他的眼神中,看见了当初在黄埔的自己。
“我想施展自己的能力。”沈熠补充道。
余应年刚要回答他,沈熠又开口道“姐夫,你知道政府兵为什么不反抗吗?”语气中似乎多了些渴望,他想知道,装备精良的国军会对日军毫无还手之力。
“攘外必先安内,国内动荡,若是此时同日军作战,岂不是腹背受敌?”
“我怎么听说,这**还在东北地区建立了抗联来对抗日军?”
余应年语塞,沈熠又说“那国军,不还是同共军打了好几年了,这美械,德械连装备落后的共军都打不过,日后那些日本人若是在中国立住了脚,更何况他们装备本就精良,那国军还如何收复失地,把日本人从华夏的土地上赶出去吗?”
沈熠的声音颇为急切,恨不得即刻就把山海关外的东北收回来。
余应年本想反驳,却发现沈熠的话不无道理,故而他并未多说,而是等待着沈熠的下文。
“日本不过就是那屁大点儿地方,可他们却敢过来试图吞并我们?这是为什么,不过就是他们改革成功了,经济发展了,那个弹丸之地满足不了他们的狼子野心了吗?”
“可是我们呢?救国的道路一次一次地换,如今也算是名义上的统一了吧?可如今呢?日军一打,东三省没了,可若是他们打过长江了,打到南京政府的门前呢?那又该如何?国军那些官员,又有几人,是认认真真奉行着三民主义?无非就是为了敛财,为了房子,车子,婊子,票子!又有哪些是真正为了国家存亡的?”沈熠一口气说完,似乎被抽空了力气,陷在沙发内,有些沮丧地盯着余应年。
沈熠似乎看见了这个国家的病根,他想去医治,却发现已经烂进了骨髓里,无药可医,无从下手,那种无力的感觉,让沈熠觉得糟糕透了。
半晌,余应年才开口。
“阿熠,姐夫知晓了,现在有一个机会,不知你…愿不愿意试一试…?”
沈熠淡淡地说“给南京政府当官?”
余应年点点头,对话又一次终止,屋子中陷入沉静。
过了一会儿沈熠开口“那我可要看看,是什么样子的机会了。”
余应年笑了笑“不会让你失望的。”
翌日清晨,沈熠和余应年出发了。
戴笠身边的秘书把两个人请进租界中不起眼的小楼,内设干净整洁,有些穿着中山装的人来来往往,手里还拿着文件。
民国二十一年三月,南京成立了复兴社,戴笠也有意让余应年在管理的同时,为党国培养更多的情报人才。
余应年和戴笠两人寒暄片刻,并将沈熠引荐给了戴笠,并于第二天正式加入复兴社特务处,暂于上海进行特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