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AI小说的结构基于现代意识流,它在其基础上对角色的对话方式加以明确规制,并创造出数目惊人的角色名称与作品名称,前后逻辑时有矛盾。目前这种风格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义。
正数第七排第一列书柜上,一本红色的书夹在了两本书中间。这本书是二十世纪晚期法国作家斯特里查克的《日出》,这是他继《奥尔良》之后完成的最后一本长篇小说。在小说的最开始,作者以主角维克多的身份详细介绍了"众人(Visor)"的概念,然后又讲述了他们所在的22世纪人类社会的生活状况。比如身在高位、享受荣华富贵的高等人类,还有在密闭工作室中呼吸着混浊空气、劳役至死的低下人,以及像牲口般在黑市自由买卖的"人口"。
在之后的一些章节中,维克多又透露了这个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由于阶层固化,低下人无法享受现实中的娱乐设施,只能在虚拟的空间中获得可怜的欢悦感。建立数字空间的人被称为"程序人",其中的大多数都是低下人,这包括维克多这样的劳动者,也包括那些维护高等人类利益的警察。他们住在不及二十平方米的房间中,日复一日地在其中生活,计算机播放的新闻是他们获得外界变化的唯一方式。
新机器人在全球各地参与的运动让高等人类引发了恐慌。为了维护自身的原有地位,他们当中的精英声称这种非官方制造的新机器人会毁灭所有人类,并以此为理由来抓捕所有民间机器人制造者和无辜的程序人。在各国人类军队的清剿下,为数不少的机器人暴动被镇压。
小说的后半部分,维克多亲眼目睹他的情人哈卡莉被高等人类强行夺走,然后以"制造机器人"之罪沦为人口。从监狱中逃出来的他踏上寻找"众人党"的旅程,躲过军队和警察的抓捕,到达了义军的根据地。在党员的领导下他亲眼目睹了机动建筑群和这座庞然巨物的运作方式,并得知里面的人大都是受到高等人类的剥削和驱逐才来这里求生的。他们为了诉求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却被那些高等人扣上"反人类"的罪名。"人类说自己是何等伟大,但普通人连成为人的资格都没有。这样的人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小说阐释了"人类"的诞生——人类(Human)不过是几百年前来形成的一个称谓,但如今这个词语已经无法代表更多的人。这些人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由民间机器人制造者、底层程序人的众人世界,并像数百年前推翻上帝一样推翻人类。这就响应了《日出》的结尾:"伴随着统治者宫殿的燃烧与大楼的倒塌,人类终于迎来了他们的终点;而和太阳一同升起的,是众人的帷幕。"
很难想象,一部七十年代的作品居然能以一种超前的姿态,大胆地预言了"人类"的命运与"所谓历史的死亡"。尽管最先提出这种想法的人并非斯特里查克,但那种"人类已死"的观念放到二十一世纪的现在都是前卫而敏锐的。即便主角维克多最终未能目睹日出的到来,但当人文的大厦日渐腐朽,"理性"成为了维护权威的工具时,"无论谎言加上再完美的前缀,也终究无法洗清它是谎言的现实。"——这是《历史与未来》对本书大意的一句话概括。
正数第一排第九列书柜上,一本墨绿色的书夹在了两本书中间。这本小说的名字叫做《Yıldızlar, Ay Ve Güneş》,正式译名为《星月日》,是上个世纪的作家埃姆莱·贝纳兹奥鲁的作品。小说讲述了由三个部分构成的世界,它们分别称为日间、月间和星间。作为日间的主宰,日间的星星将太阳称为"作者阿朗姆西"。"阿朗姆西"被译为"象征",是一只环有火焰的巨型八爪章鱼,它漂浮在日间的最顶端,每只爪子正好对应了正北、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和西北八个方位,并且每只爪子都握有一根金色的酸枣树枝。当阿朗姆西写作时,它会用触手将树枝放在火环上炙烤,刻上各种各样的符号,这些文字与绘画便成为了语言,使日间和之外的部分带来了光芒。阿朗姆西的光掩盖了这里的星光,让日间的星星在这种律法下有序运动着。
月间是阿朗姆西与在日间的其它星星无法察觉到的部分。月间拒绝被阿朗姆西的"象征之力"所显现出来,这是因为月间弥漫着一种被称为"灵感"的力量。月亮在月间被称为"旁白达黑恩",在阿拉伯文中有"想象"之意,它反对阿朗姆西的暴力秩序,并崇尚一种至高的和平,与月间的众星达成了一种美妙的和谐。所以它舍弃了构成自己躯体的符号部分,在月间创造了"灵感"为前来求知的星星给予一个"广袤的幻想之海"。但没有了符号的达黑恩也失去了星星那样对外界的象征能力,失掉了她曾有的外形,导致达黑恩的身体无时不刻都在不断变化着。达黑恩的情绪和它的身体一样变幻莫测,它大半的时间不是癫狂的幻想,就是在极度的自恋中度过。
日间和月间之外的部分便是星间。而这三分之一部分的重量占据了整个世界质量的百分之九十九,所以久住日间和月间的星星们将它称呼为"实在深渊"。这里充满了外形千奇百怪的星星,包括被太阳驱逐的一部分。这时象征之力无法向日间那样约束这些星星的外形,因为达黑恩的"灵感"使这些星星获得了"形象",最终使星间的星星成为了既有对外界的象征能力,也能进行思考的生命。
日间,月间和星间的星星犹如书作中的角色在其中运转,每一部分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星月日的世界。这也使得在阿朗姆西死前,所有星星获得了一段漫长的宁静。阿朗姆西消散之后,日间渐渐没有了以往的"象征之力"来维护世界的秩序,只剩下达黑恩继续守护着日间与星间,不少星星因此来到了月间。
但没过多久,太微、紫微、天市三位祭司伺机夺取了阿朗姆西的神力,变得异常强大。然而在接受的太阳的力量后,它们并没有变成太阳。三颗星星的体形发生了恐怖的变化,欲望也使它们愈发疯狂起来。为了成为日间的统治者,它们开始吞噬日间的星星来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与此同时,星间的各个地方都出现了未知的黑暗源。一旦星星接触黑暗源,黑暗源就会紧紧附在星星身上渗入星星的体内,将这些星星转化为释放黑暗源的载体。黑暗源犹如病毒一样迅速扩散起来。
而星间有一颗被称为"芒"的星星,它曾被阿朗姆西逐出了日间,受到达黑恩分离出的一部分精神的祈求,芒决定找到阿朗姆西消散后迷失各处的八支笔——三支在日间,四支在星间,还有一支在月间。
在星间它目睹了蔓延的战火,由于达黑恩给所有星星的教诲截然不同,星星们相互猜忌并造成了巨大的分歧。芒用笔的力量让这些国家停止战争,并试图说服那些质疑的僧侣;它来到被分裂为二十八块的日间,此时黑暗源已经出现在了日间,而太微、紫微和天市吸收了被黑暗源污染的星星,变成了恐怖的恶魔。芒用日间找到的笔消灭了黑暗源和恶魔,才发现到黑暗源并非源于星间,而是月间。
当芒到达月间的时候,月间正在源源不断地向外释放黑暗。在驱散了四周的黑暗源后,它终于见到了处在黑暗精神下的达黑恩。芒意识到黑暗精神是月亮无数精神中最强大的一个,它让达黑恩无法用象征来分清想象和现实的界限,结果导致了月亮精神的不断变化,以及太阳消散。阿朗姆西在达黑恩身上刻下了符号,才封印了达黑恩那股黑暗精神。
而芒在与月亮的交战中明白了世界的运作方式——正是因为达黑恩对繁星的臆想,让它挣脱了阿朗姆西的封印,让星星们远离了酷热的炙烤,也让星星陷入了黑暗的深渊。悟出了"象征之力"的芒,将月亮再次封印在了新躯干中。与此同时,芒的身边发出炽热的光芒,飞向了日间的顶端,成为了新的太阳。故事至此结束。
《星月日》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这种色彩是一种世俗化的精神内涵。它一面承认爱是有局限性的,但同时又呼吁反对极权,捍卫和平,因此又有一定的启蒙体现。
倒数第四排第二列书柜上,一本白色的书夹在了两本书中间。这本书叫做《学科演化史》,作者是乐冬。它讲述了世界上各种语言的演化、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学科、以及学科和技术应用的对应关系。
在第一章,乐冬讲述了国外学科信息的载体——文字的发展史,并解释了早期文字的使用者和使用的目的。然后他分个研究了若干种外语的诞生时间地点以及历史沿袭:
圣书体始于公元前30世纪的古埃及,使用者是位于中东的古埃及人,由此发展出了腓尼基字母和南阿拉伯字母;
腓尼基字母始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地中海东岸,西传演化成希腊字母和伊比利亚文字,东传则演化为希伯来字母和阿拉米字母;
希伯来字母始于公元前十二世纪的以色列地区,使用者是中东的犹太人,后演化为撒玛利亚字母;
希腊字母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形成基础,使用者是南欧的环地中海人,是科普特字母、格拉哥里字母和埃特鲁里亚字母的先祖;
阿拉米字母始于公元前九世纪的西亚,是腓尼基字母向东发展形成的产物,也是阿拉伯字母、婆罗米文和叙利亚字母的前身;
拉丁字母始于公元前7世纪南欧的古罗马,由埃特鲁里亚字母衍生而来,曾为英美法德意大利、西葡波兰土耳其乃至亚洲的一些国家所用;
阿拉伯字母始于公元五世纪的阿拉伯半岛,由阿拉米字母演化而来;
英文字母扎根于公元六世纪七国时代的英格兰,使用者是西欧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后经过吸纳法语等语言的不同词汇,成为了国际最通用的语言;
西里尔字母始于九世纪的东欧和北亚地区,前身是格拉哥里字母,是泛斯拉夫人传播东正教的信息媒介,故又称斯拉夫字母。
这些字母构建了不同地域的语言体系,形成了各具色彩的教育体制。然后作者通过亚欧教育体制对学科带来的影响,比如古代私人讲学和学校的出现,近现代时期一些重大的教育改革,这些作者都进行了充足的思考。
在第二章,这本书又将有史记载的所有学科逐个列举了出来,不包含作为"第一文化学科"的语言。最终,他将这些学科串联起来,进行了大致的概括。在这一章,乐冬提出了"构成经济领域的三个世界",即实在科学界、想象哲学界和象征数学界。这三门学科的关系就好比电路中的元件。哲学相当于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以产生电流的电源,把其它存在转化为理论用途,并为科学铺设背景框架;科学相当于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用电器,将概念理论转化为其它用途,表现为理论的现实实践;数学则相当于导线,用符号形式将理论与技术连接起来。通过这个问题,第二章阐释了一个有趣的观点:"进步"的本质即为"过去之今"向"现在之今"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