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的中国,木偶戏已然淹没入烟海,便是偏僻些的村子,老槐树下搭起三尺红台,也再无驻足围观者。
故而,爷爷幼时居住的欢喜村里,耍戏人手里提着个再如何精美的彩绘木偶,也换不得半个窝窝。
饥荒的年代里,像他一般破衣褴褛的耍戏人并不在少数,却难有几个如他一般,言谈里满溢“之乎”,遥遥招手唤爷爷,还要俯身作个揖。
彼时,爷爷还小,并不知手里的馍可以救人一条命。耍戏的老者便抖着手中的长线,想用一曲千秋换半个杂面馍馍。
在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娃娃,从未见过这样老旧的东西。爷爷兴致勃勃听过一场“咿呀”,直觉着老者手里的木偶已然鲜活起来。长扬着袖、翩跹着腰,彩绘的眉眼亦能随线成媚,仿佛能勾人心魄。
自此,半个杂面馍馍和老槐树下没有锣鼓的木偶戏,成了爷爷和老者心照不宣的秘密。
老者常说,他不图钱财,也曾做个大宅门里的少爷。故而这一门手艺不为谋生,只因兴之所向。他自己再如何食不果腹,也要沿街乞讨给木偶换身缎面的群袄。这木偶是自他家败落起便跟着他的,他念这几十年如一日的情。
爷爷听不懂他所谓的情,只照旧去村口的老槐树下听戏。却不知,是因为每日省下半个馍,故而爷爷饿得日渐消瘦,还是真如村里人所说,耍戏人手里的木偶是个妖怪,祸害了爷爷。村人都道要烧了这个孽障。
村里的干部是个好说话的,保证只要老者烧了那木偶,不仅不追究他欺骗孩童的行为,还让他在村里安个家。
故而,耍戏人的执着,未过一天便烟消云散了。
这一夜,爷爷光着脚丫出门,仿佛双脚知道要去哪里一般,蜿蜒淌过几个泥塘,转弯处便是一座新盖的草房。
草房里的炉火烤得那样暖,将老者的脸熏得燥热。他对着木偶,念叨着爷爷听过无数遍的过往。可言辞里却再无彼时的绵长,如今听起来,已然怨怼。
他言幼时富足,却常因木偶被父亲责备玩物丧志,故而至家道中落,父母身亡。过往人生,虽有木偶相伴,却常为换它一身光彩,弄得自己颠沛流离。
“现下想来,你果然是个孽。”
言罢,便将木偶扔进炉火之中。恍然之间,只见炉火烟波里袅袅而现一个纤小的女子,长袖飘渺,仿若一碰便会烟消云散。
她铅华斑斓的面上,从朱唇里咿咿呀呀唱起一段戏腔,是黄梅还是苏调,爷爷分不清楚。只记得那调子零星熟悉,是老者曾与他哼过的一段。
彼时老者说,等这首曲子谱完,再由他的木偶戏出来,定是芳华绝代。
老者却似乎并未瞧见这一场千秋芳华,只是对着火光叹一声,起手想要掩灭炉火。
随着他的手落下,淹灭炉火的手背恰好能触碰到女子的面颊,女子便贪恋般依偎上他得手背,缓缓落下泪来。
炉火熄灭的那一瞬间,爷爷看见那女子俯身,学着老者的样子,朝他遥遥一拜,低眉莞尔间,便烟消云散了。
爷爷猛然坐起,却原不过大梦一场。他连鞋子也未来得及穿,便一路跑到梦里的那一处草房前。老者正掀开炉子收拾灰烬,却闻得爷爷来。
“你说的不错,她真的是绝代芳华。那首未谱完的曲子,她让我唱给你听。”
唱罢,老者呆坐在这一处崭新的草房里,却空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