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通过民事公益诉讼,督促平台履行管理义务。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平台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形,行政执法与民事诉讼很难根治侵权现象,而让平台充分发挥数据治理优势,积极履行监管责任,才是破解之道,这需要检察机关本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思维有所作为。当前,已有检察机关探索出一条监督平台履责的公益诉讼之路,例如,2021年3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诉某知名短视频公司侵犯儿童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案,强化了对儿童信息的保护。这一模式完全可以适用于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检察院发现平台怠于管理、侵权产品已经影响公共利益时,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要求平台下架侵权产品、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由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与权利人起诉有本质区别,检察机关介入会形成极大的威慑力,会有效敦促平台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第五,推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配套制度,解决机制难题。长期以来,知识产权案件都存在“侵权易、维权难”等现象,突出表现为立案难、鉴定难。针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存在很多缺陷的情况,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应当从全局出发,推动制度完善,打通保护瓶颈。比如,对于新型产业的知识产权鉴定难题,检察机关可以牵头或建议相应单位设立鉴定机构,为知识产权保护排忧解难。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未来发展,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法律监督是广阔天地,检察机关大有作为。法律监督不仅指监督已决案件,更包括推动制度完善,检察机关应当充分发挥法律监督作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重要力量。
由于知识产权制度深受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的影响,我们需要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要,及时修订知识产权各单行法和相关法律,依法及时推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构建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建立高效协同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应当包括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以及其他协同保护机制。
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公证、鉴定和维权援助体系,健全知识产权信用监管体系。在知识产权领域引入更多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实现多元共治,这既是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现实需要,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