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是一位老师的课前十分钟谈话带给我的深思,我觉得很有意义,想记下来。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说,不要用我们成年人的眼光去侮辱孩子的智商。生命面前我们都是平等的。
那个老师说话方式很直白,讲了一个绘本,叫做,《彩虹鱼》。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最终的体会也不一样。老师说,当年有个小女孩问她,当彩虹鱼把自己的鳞片撕下来送给其他鱼的时候,它不会痛么。那位老师陷入了沉思。突然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后来,老师讲完了提问,这是正确的分享么。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它真的适合小孩子阅读么。我的同学们是这样回答的,她们说不能孤立霸凌,还有的同学说真正的分享……
老师说这是伪分享。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现象。
紧接着 ,那位老师又跟我们分享了一个亲眼所见的案例,两个小女孩在玩雪花片,A说我需要两个紫色的雪花片,B说,我也需要两个紫色雪花片,可我只有两个,B有点为难妥协着我们一人一个好不好,A很明确的说我就要两个,要不你就不要来我家玩洋娃娃了,B突然从兜里抓出很多别的颜色的雪花片,有一丝丝讨好的意味带一点点小心翼翼问:“这样可以给我玩洋娃娃么?”A说:“不行”态度很明确就要对面女孩也同时需要的两个紫色雪花片。B转身又去捧了好多雪花片,问:“现在可以了么?”A没说话。继续忙着自己手里的事情。
还是这个女孩,刚入园,有的孩子睡觉爱拉窗帘,有的孩子拉上窗帘睡不着。按理说园里有规定午睡是需要拉窗帘的。老师极力的劝说不乐意拉窗帘的孩子征求统一意见。那个女孩问老师:“为什么老师觉得拉上窗帘就是公平的呢”
听完这两个故事,我有一瞬间的沉默,不知道在想什么,我突然发现,好像我们都在不知不觉的在做着我们不喜欢的事情。都在一步步成为自己曾经最不齿的一类人。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这样。可能这就是现实。我们和孩子的唯一差别就是我们见识了更多不平的事情,从刚开始的义愤填膺到现在的沉默麻木。我们默默的告诉自己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不妨静下来问一问自己,我们真的有在努力的做着最真实的自己么。
是的,我们都在改变都在成长。不停的再向现实妥协,这就是大人口中说的懂事了。这就是老师口中所说的我们都在适应周围的环境。这类人是聪明的,也不是勇敢的。或许园里的孩子不止她一个人觉得不公平,但却只有她一个人站出来发声。
分享是一件温暖的行为,但是前提是自发的没有现实原因所迫的才让人感到温暖。后来老师说:“如果不听着女孩们的谈话,她会以为这是一件分享获得幸福的事情。”这个故事或许还有后续。
故事讲完了,我显得很低落,直到我朋友转过头来跟我说,我之前的舍友说不应该孤立霸凌。我才回过神来。我不知道说什么。无意识的眼角就湿润了。
能够产生共鸣的故事,才会让读者感动。无论身处哪个人物位置所在。我都觉得,这个绘本是个有意义的存在。从关爱儿童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这本绘本不应该作为儿童绘本。从另一层面出发,我觉得是应该给幼儿科普这类委曲求全的分享是不可取的。可以引发儿童的思考。其次,我认为,大可不必觉得儿童很脆弱,恰恰相反,我觉得儿童的智慧恰恰是我们达不到的一种层次。作为年长于儿童的我们也在不停的学习。而不应该以一种有高度的身姿俯视幼儿,那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当我们蹲下来与孩子们平视,无代沟的交流,或许就是这么一群让人头疼的熊孩子,能给我们以灵魂上的思考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