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策将军此后先到广州和香港治疗,伤愈后转重庆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他后来到香港主持国民政府与港英政府间的联络工作,建下奇功。日军遂决定1938年4月中旬“内外合力”进攻广州虎门。具体方案是:1.李的旧部首先开始暴动,一举攻取广州;2.日军在珠江南岸为李军空投弹药物资等补给,李部预先作好接收准备;3.日本海军同日攻击虎门要塞,以掩护海军陆战队登陆。日军哪里想到,国难当头之时,李福林早已抛弃了个人成见和派系争端。从一开始起,他是在就与日方佯作周旋,暗地已电告广东方面派谍报人员前来协助,一举将日方的全部计划搞到了手,预先设下了十面埋伏。1938年4月15日是预定日军进攻开始的日子。按照计划,日军应派运输机空降物资于珠江以南指定地点;待李部拿下白云、天河机场后,将日军一部空运两机场,协助叛军控制广州。日本海军也应于同日以大型战舰炮击虎门,另以机帆船6艘载运的陆战队和浪人组成“彰武队”,混在民船和外国船只中绕过沙角炮台,从要塞背面登陆,一举占领要塞、消灭中国守备部队。前一日,为了即将到来的战斗,余汉谋下令虎门守军严密戒备,并以一部冒充叛军,在指定地点接运物资;为了防止内奸破坏和意外,广州当天全市戒严,作好应战准备。谁知此举打草惊蛇,潜伏在广州的日本特务马上将这一异常情况发给了其情报部门。刚好当日军运输机到达指定空投位置时,遭到地面部分陆军部队射击。敌立刻意识到上当,下令取消空投,全队撤回,同时通知海军登陆部队立即返回。但电报发出之时,“彰武队”的帆船此时已绕过了沙角炮台,撤退不及。虽然抓紧调转船头逃走,早有准备的中国军队的大炮却响了。测好距离的大炮对准日军船队猛烈轰击,“彰武队”船只接连中弹,纷纷沉没。战至黄昏,日军“彰武队”各船皆被击沉,部分试图登岸的敌军被中国炮台全歼。虎门口外的日舰发射了数弹后悻悻而去,第二次虎门之战落下了帷幕。经过一年多的作战,守备虎门的广东海、陆军部队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备的防守体系:日军白天进攻要面对虎门要塞重炮的打击,夜间偷袭要遭到广东海军鱼雷艇队的严重威胁。同时,中国海军方面没有拘泥于消极防守,一直在积极备战,及时出击:1.至关重要的广虎公路已于上年11月建设完成,一旦有警,陆军部队可在数小时内驰援虎门;2.**田司令下令加强布雷战力度,在广州市区自行赶制水雷2000余枚,招募离职海军士兵增编了11个水雷组,每组20余人,征用火轮10余艘、民船100余艘,在虎跳门、泥门、磨刀门、大刀沙、淡水河口、小虎门、三虎山、潭洲、外海及大亚湾等水域加布水雷,扩大了雷区范围;3.在虎门要塞前方水域布设水雷和沉船等水下障碍物,并把航灯标全部毁去。珠江航道回环曲折,水文条件极其复杂,此后为了避免搁浅,日军此后降低了进入珠江口的频率。即使进口也只敢走航道中央,经常遭到炮台的痛击。广东海军指挥机关还组织打捞修“坚如”等负伤舰艇,重新组建华南的水面舰艇部队。面对灵活多端的对手,日军一时一筹莫展。1938年年初,高须四郎屡次请求日本陆军提供一个师团以上的部队,登陆解决珠江口中国守军。然而当时日军正深陷于长江南北、山西、两淮战场的泥潭中,兵力捉襟见肘;除了防备苏联的关东军,大本营根本无兵可调。在这种状况下,日本中枢逐渐意识到,全面的军事进攻只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于事无补;中国人力资源虽丰沛,但装备储备匮乏,只要切断中国和外界的联系,造成中国的孤立无援,就能达到迫使其丧失抗战意志、不战而降的目的。于是日军当初“速战速决”的军事战略即时调整为“以战养战”。封锁由广东经香港支援中国抗战的国际交通线,日益成为日军重要的战略目标。香港、澳门因其特殊的地位,日军暂时还有所忌殚;于是只剩下那条当初试图绕过的老路——冒险攻打广州。起初这一计划的阻力相当大。当时日军已经开始了武汉会战,主力胶着在前线无法抽身,以至于一度立即进攻广州的设想,准备在攻克武汉以后在着手实施这一计划。但随着战局发展,大本营认为完全有足够力量同时对武汉和广州发动进攻,因而加快了备战步伐。陈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汉族,幼名捷,字赞三,又字月楼、竞存。广东海丰县白町乡人。[4]粤系军事将领,中华民国时期军政代表人物之一。1887年入县学,后在惠州读书,1898年考中秀才。1905年和1908年先后毕业于海丰师范学堂、广东法政学堂。早期思想激进,敢做敢为。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在香港召集同志准备东江起义,被推举为起义军总司令,旋与邓铿赴归善(今惠阳市)组织起义。11月6日,在淡水起义,打响东江起义的第一枪。[4]二次革命中,宣布广东独立,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南洋。1916年在惠州附近成立了广东共和军总司令部,任总司令,参加护国。袁世凯死后,交出兵权,北上晋见段祺瑞、黎元洪,获“定威将军”称号。1917年随孙中山南下护法,率亲军组成援闽粤军。1918年1月,兼任惠潮梅军务督办,率部入闽。1919年10月任国民党广东支部长,反对孙中山北伐,鼓吹联省自治。后因反对北伐,且以辞职相威胁,被免去内政部长、广东省长和粤军总司令职,保留陆军部长。1922年6月指使所部叛变,炮轰孙中山驻地后回任粤军总司令。[5]1924年1月4日,孙中山通电讨陈。陈炯明通电下野,退居香港,残部退往东江一带,后经广州国民政府两次东征,被彻底消灭。1925年10月10日,美洲致公堂改组为中国致公党,推举陈炯明为总理,唐继尧为副总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于12月1日发表《敬告国人书》,胡说共产党是“心腹大患,尤非较轻于日寇……”。1933年9月22日,陈病逝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