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军败北,自身有很多原因,外部原因也不可忽视,敌军出动兵力太强了。第一次粤北会战:粤军:六十二军、六十三军、六十五军,中央军五十四军日军:五师团、十八师团、近卫旅团——成功保卫粤北,从兵力对比上看,能做到这点实属不易。六任领袖编辑播报龙济光统领的粤军辛亥革命胜利后,担任陆军第25镇统制的龙济光,在蛰伏两年后,趁二次革命,率军占领广州,担任了广州都督兼民政部长,成为广东的统治者。然而没过几年,龙济光就先后被陆荣廷、李烈钧等人击败,龙济光被迫弃军逃走,龙济光所属粤军也被消灭吞并。[11]陈炯明麾下的粤军1917年,孙中山鉴于护法运动中各军阀把持护法军政府,自己毫无军事力量的弊端,痛定思痛的孙中山利用援闽之际,以警卫军20营为基础,组建了援闽粤军,陈炯明被任命为总司令。在孙中山的再三催促之下,陈炯明率军东征,占领闽南地区。停战后,陈炯明所属粤军扩编至2万余人,整编成了两个军,分别为陈炯明兼任军长的第一军和许崇智担任军长的第二军。[11]1920年,粤军击败了占领广东的桂系军阀,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陈炯明也被任命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有了广东作为根据地后,孙中山力主北伐。但是,虽然是老同盟会员,陈炯明却并不赞同孙中山的主张,反而积极参与联省自治运动。最终两人矛盾激化,陈炯明公开叛变,甚至炮轰总统府。在孙中山组织两次东征后,彻底消灭了陈炯明部,陈炯明被迫下野。[11]许崇智的建国粤军在陈炯明的粤军中担任第二军军长的许崇智,在陈炯明反对北伐之后,孙中山任命许崇智的第二军为主力北伐。并成功光复福州。在北伐军光复福州之后,许崇智的部队被改编为东路讨贼军,许崇智任总司令,而参谋长则更为有名,是大名鼎鼎的***。[11]1924年,担任中央监察委员兼国民党中央军事部长的许崇智,被任命为建国粤军总司令。然而,虽然战功赫赫,但许崇智的政治水平显然远逊于他的参谋长***。***利用廖仲恺遇刺案,将许崇智软禁,许崇智的建国粤军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和第五军,许崇智因此彻底失去了麾下的部队。[11]***所属的粤军许崇智的建国粤军被***趁机改编为第四军、第五军之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的,就是***。同时,***还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黄埔军校的副校长兼训练部主任。[11]在北伐战争中,以广东子弟兵为主的第四军大放异采,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为北伐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战功赫赫,第四军也被誉为“铁军”。1926年年底,第四军被扩编为两个军,分别为陈铭枢担任的军长的第11军和张发奎担任军长的第四军。[11]1929年,由于在蒋桂战争中李济生支持桂系,被***骗至南京,囚禁在南京汤山。***因此失去了对广东及粤军。[11]陈铭枢所属的粤军“铁军”第四军扩编后,陈铭枢担任了扩编后第11军军长。1928年11月,陈铭枢担任了广东省政府主席。但是,由于和陈济棠的矛盾,陈铭枢嫡系蔡廷锴的第60师、蒋光鼐的第61师被编为19路军后,被陈济棠派往中原参与中原大战,陈铭枢实力大损。1931年,由于两广联合反蒋,支持***的陈铭枢辞去省主席职位。[11]陈济棠所属的粤军1931年,陈济棠、李宗仁联名反蒋,并成立广州国民政府,虽然因九一八事变,广州国民政府撤销,但是,陈济棠的广东依然处于半独立局面,广东的军政大权也完全掌握在陈济棠的手中。一直到1936年,陈济棠麾下的粤军被扩充至15万人,并拥有独立的海军和空军势力,十分强大。1936年,因在两广事变中被***收买分化部将,陈济棠被迫通电下野,广东也从此失去半独立地位,成为中央直辖的省份,粤军也因此失去了存在的土壤。[11]粤海军广东海军沿革广东海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67年。当时清朝两广总督瑞麟向英、法购入了6艘兵船,用于巡海、缉私、捕盗。这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海军中最早建立的一支舰队。作为中国沿海各省中独立色彩比较浓厚的省份,广东海军的发展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因为不受中央政府重视,缺乏财政拨款,财政上依靠的是地方筹款;舰艇多向香港等地船厂购买;自制大批用于内河和近海作战的小型船只。这种特点贯穿于其整个历史中。1884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后,为改变广东舰艇“小、杂、差”的状况,陆续订制了“广甲”等几艘大舰,建造和购买了一批浅水炮舰,初具规模。但甲午年间,广东最大的“广甲”、“广乙”、“广丙”三舰北上参加甲午海战,损失殆尽,此后再无可出海作战之主力舰艇,一直未能恢复元气。民国后,广东海军一度将其主要舰只交给中央以统一海军;但袁世凯死后,中国又进入军阀割据时代,广东海军再度成为一股重要的地方海军势力。1917年,孙中山在广东宣言反对段祺瑞,程璧光率海军主力组成“护法舰队”响应。护法舰队南下时,带来了“海圻”、“海琛”、“肇和”等大舰,广东海军声势大振。虽然后来经历程璧光遇刺、陈炯明叛变等一系列变故,各舰又纷纷叛逃投奔北方(1923年,护法海军总司令温树德带领主力舰只北逃,组成“渤海舰队”,后归并于东北海军),但如“永丰”、“飞鹰”等舰从此就留在广东,壮大了其势力。广东海军后来参与了**政府进行的“西征”、“东征”等军事行动。但当国民革命军以广州为根据地誓师北伐时,广东海军因舰艇小、力量弱并未参战。1928年东北易帜、***形式上统一中国后,统一全国海军的问题再度提到了台面上。由于***与传统上掌控海军中枢多年的闽系有矛盾,不愿其接收广东和东北舰队而壮大声势,因而在还没有培养出嫡系海军干部(后来的电雷学校)的情况下,***宁可让全国各地方派系的海军继续分裂下去;所以造成了南京政府的中央海军部只管闽系海军(第一、二舰队),而广东(后改编为第四舰队)与东北海军(后改编为第三舰队)分别直属军政部,后来又在军政部名下搞出一个电雷学校,“一国四制”的怪现象。出于本位主义观念,抗战前先后主政广东的军阀如***、陈济棠等人对建设本派系的海军相当积极;不过限于财力,承袭了其一贯传统,只以浅水炮舰与鱼雷艇为主,以数量计颇为可观,但吨位都极小。在海军教育方面则有一所黄埔海校,后来逐渐形成旧海军中颇有势力的“黄埔系”。广东海军的发展演变与广东政局的变迁一直息息相关。1927年11月张发奎在广州发动政变驱走***之时,广东海军部分官兵即有异议,“飞鹰”舰为此出走汕头。俟1929年陈济棠衔***之命入主广东,海军因不满其司令陈策对中央的服从和接受改编为第四舰队的计划,“飞鹰”、“中山”等7舰一度宣布拥桂反陈,并有敌对行动,僵持近半月之久。1931年6月3日,陈济棠与桂系借胡汉民事件联合反蒋之时,将其海军改编为“第一舰队”(隶属于反蒋派别的领导机构“西南政务委员会”)。次年,陈济棠与海军司令陈策因“改制”发生矛盾,陈策占据海南与陈济棠对抗,双方甚至兵戎相见并导致海军的“飞鹰”舰被炸沉。后来陈策下野,此事才告终。陈济棠随后将第一舰队改称第一集团军江防舰队,以张之英为司令,李庆文任副司令。1933年7月,“海圻”、“海琛”、“肇和”三大舰因为内部矛盾脱离东北海军,南下投奔广东(即“薛家岛事件”),被改编为独立于第一集团军舰队外的“西南政务委员会粤海舰队”,广东海军势力大增。但陈济棠并不信任粤海舰队将士,先后借故撤换其高级军官。1935年4月,为防止被第一集团军舰队吞并,“海圻”与“海琛”又北上南京,归属军政部管辖。6月10日,粤海舰队正式并入第一集团军舰队。此后广东海军因为实力削弱,也因为陈济棠下台、亲中央的余汉谋入主,这才接受了中央下达的“广东省江防舰队司令部”番号,但仍然不归南京政府的中央海军部管辖,而是自成一枝。抗战时期广东海军的作战属中央海军以外的独立战区,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战例,因而本文专门阐述。一、广东海军的备战1936年7月,盘踞广东多年的“南天王”陈济棠公开打出反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