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见陈疏婷的那天,孟萍诗一改往日的时髦,穿着浅棕色为底,印着深棕色花的长袖旗袍,棕色大花的外侧缝了一圈金线,温润的珍珠耳环是陈默玉送给她的,头发一丝不乱的的盘在脑后,后面插着一支檀木的簪子,除此之外她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装饰了,就连精心保养的指甲也被她卸干净了指甲油,整整齐齐剪好了。
徐明观则穿着最传统的墨绿色马褂,带着金丝框架的眼镜和珐琅镶嵌的怀表,两人一起前往陈疏婷的住所。
这是孟萍诗第一次见她,她年逾六十,年轻时想必算是个美人,她的疏离超脱中带着冷漠与对世俗的厌恶,陈疏婷继承了陈家人与生俱来的自尊心强,从前孟萍诗听陈默玉说过,陈疏婷从小就是冰美人,长大后也未曾变过,谁都不明白她对于生活为什么如此厌弃,一点生命的活力都没有,丧夫之后更是如此,无儿无女,孑然一身,终身食素,服丧服了一辈子。
孟萍诗最开始听陈默玉说起他这位姑母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红楼梦》中的妙玉,可她和妙玉不同的是,妙玉总还有爱做的事,说得上话的人,可陈疏婷没有,她似乎什么也不愿意做,她总是通过在园子里枯坐来打发时间,可你总不能把这称之为兴趣吧?
孟萍诗见到她的时候,她正端正的坐在桌前,穿着旧款式的袄裙,银灰色为底,用银线绣着花纹,周身都带着素净的银饰,标准的旧清妇女头型,盘发上带着精巧繁复的银钗,盘发的一侧插着一支坠银珠的银步摇,一对银镶白玉的腕镯,素银戒指,如此挑不出任何差错的旧时寡妇打扮,孟萍诗不由得叹息,她听说过这位夫人和她的夫君也曾恩爱过,只可惜她不到三十岁时夫君就去世了,现在整整守了三十二年的寡。
佣人给孟萍诗上了一盏荷叶茶,陈疏婷面无表情的对孟萍诗说:“尝尝吧,我特意给你带来的,还记得那年澄澜那孩子为了给你买这杯茶,跑了好几条街,最后在我家里找到了一罐子旧茶。”①她说话迟缓,语气飘忽不定,像一缕烟一样虚无缥缈。
这件事孟萍诗已经没有印象了,她尴尬的笑笑,徐明观依旧是面无表情的坐在孟萍诗身边。
孟萍诗说:“夫人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陈疏婷的脸上透露出一丝讥讽,道:“……我如果说我只想见一见那位让我侄子魂牵梦萦,甚至为之神魂颠倒的女子,你信吗?”
孟萍诗脸色微红,但是态度恭敬,道:“若是因为这个,夫人早就来见我了,何必等到今日?萍诗一向愚钝,万望夫人直言。”
陈疏婷的眼中闪过一丝厌恶,不过这厌恶不是给孟萍诗的,她无欲无求,冷漠无感,已经很久没有对一个人产生厌恶的情绪,她只会因为世俗而感到厌恶,这次也不例外。
陈疏婷眼看着孟萍诗喝了一口荷叶茶,之后对她说道:“是……母亲让我来的。”如果不是陈老太太病重之时亲自开了这个口,她是万万不会来参与这任何乱七八糟的事的。
孟萍诗不知道陈老太太找她有什么事,只低垂着眼,表示自己洗耳恭听。
陈疏婷脸上似乎有些感慨悲伤,依旧迟缓地对孟萍诗道:“……母亲自从澄澜死后,身体就一直不好,如今已经是病危了,她不想见你,有话让我传给你。”
孟萍诗继续恭敬地问道:“老夫人所为何事?”
陈疏婷轻轻地扶着把手,说:“……母亲说,她让我来看看你到底美成什么样,能让澄澜丧失理智,然后告诉你,让你知道……你欠我们陈家一辈子。”
陈疏婷这最后一句话,无异于用雷达照射一遍孟萍诗,甚至比这的伤害还要大,要不是徐明观扶住孟萍诗,她估计已经倒了下去,她羞愧难当,道:“是……这我知道,我不敢奢求原谅,也知道,单凭着一点,老夫人如何对我都是应当的。”
陈疏婷淡淡道:“那也不至于,陈家小门小户,和孟家没法比,我们能把你怎么样呢?只求你到时候拎得清楚一些,若有一日,陈家遭逢大难,你能伸出援手,我们就感激不尽了。”
孟萍诗点头道:“夫人所说……句句在理,萍诗明白。”
徐明观此时开口说了他今天的第一句话:“谢夫人②真是句句戳心,殊不知,我家夫人和陈先生的这场龌龊,谁是最大受害者?”
孟萍诗恶狠狠的瞪了徐明观一眼,若不是因为有陈疏婷在,孟萍诗早就翻脸了,所以当下她只是对徐明观说:“你给我闭嘴!”她浑身都在颤抖,这是她发飙的前兆。
陈疏婷无意于欣赏这场闹剧,讽刺的笑着,然后对徐明观说:“先生不知道吗,澄澜为什么会死?”
徐明观紧绷着脸,说不出来话,孟萍诗脸色苍白的不得了,好像马上就要晕过去,她慌乱的赶紧喝了口茶稳定心神,那三个字却在她脑海挥之不去,是啊?他为什么死?是谁害死了他?默玉啊默玉,我有多想你,想到我都忘了是我自己害死你的!
她的生命中再不会有那个风华绝代、瘦高修长,清新俊逸的翩翩贵公子,所谓的堆金砌玉,金碧辉煌,华丽的不真实的歌剧院,不过是浮华梦一场,真情在她的生命中永久的消逝了。
我们之间有那么美好的过往,难道果真如俗话所说:人在年轻时,不能遇见太惊艳的人,否则你这辈子就都是他了。
——
①“尝尝吧,我特意给你带来的,还记得那年澄澜那孩子为了给你买这杯茶,跑了好几条街,在我家里找到了一罐子旧茶。”
在本书的第三十章《春光》,有对此的描写。
②谢夫人:陈默玉姑姑——陈疏婷(1865—1945)于1884年和扬州地方官的次子谢若凡结婚,1894年夫丧,1899年移居檀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