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子晋当内倾直觉的特殊性质占据优势时,就产生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一方面是神秘的梦幻者和预言家,另一方面则是艺术家和幻想的狂人(crank)。
潇子晋艺术家或许被视为这种类型的正常代表,他们倾向于把自己限制在直觉的知觉特性的范围内。
潇子晋通常,直觉者仅止于知觉;知觉是他的主要问题,此外——以创造性的艺术家为例——还有对于知觉的形构问题。
潇子晋但是,幻想狂者则满足于一种灵视的观念,他本人即为灵视的观念所形构、所决定。
潇子晋自然,直觉的强化常常导致个体同可触知的现实的极度疏离;在他直接的生活圈子里,他甚至完全变成一个谜一般的人物。
潇子晋如果他是一位艺术家,就会在他的艺术中揭示一些陌生而又遥远的东西,在其缤纷的色彩中闪烁着奇特而又平庸、美丽而又古怪、崇高而又荒诞的光芒。
潇子晋如果他不是艺术家,就通常只是一个得不到赏识的天才,一个“误入歧途”的伟人,一个聪明的傻子,一个“心理”小说中的人物。
潇子晋虽然直觉型很少具有把知觉看成一个道德问题的倾向,因为这是其判断功能的强化所要求的状况,然而其判断功能极轻微的分化便足以将直觉的知觉从纯粹的审美领域转移到道德领域中去。
潇子晋由此便产生了这种类型的变体,它从根本上区别于审美的类型,尽管它仍然具有内倾直觉型的特征。当直觉型试图把自己与灵视联系起来,当他不再满足于纯粹的知觉及知觉的审美外观和审美评价,当他面临诸如此类的问题:这对于我或对于世界意味着什么呢?从这种灵视中浮现出来的东西对于我或对于世界具有怎样的责任或任务呢?这时,道德的问题就出现了。
潇子晋那些压抑了判断或其判断受到知觉功能的控制的纯粹直觉者就根本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因为他的唯一问题在于“如何-知道”他的知觉。
潇子晋他发现那种道德的问题是不理智的,甚至是荒谬的,他尽量避免他的思想陷入毫无关系的灵视中。具有道德定向的直觉者则大不相同。
潇子晋他会反思其灵视的意义,很少关注那种审美可能性的发展,而是更多地考虑到从灵视的内在含义中所涌现出来的道德效应。
潇子晋他的判断力使他领悟到——尽管通常是十分晦暗的——他作为一个人和一个整体的人,怎样地被囊括于他的灵视之中,他并非是一个被知觉到的客体,而是更其渴望参与到主体的生命中去。通过这种认识,他觉得必须把他的灵视转变为他自己的生命。
潇子晋但是,由于他倾向于唯一地依赖他的灵视,所以他的道德努力就变成片面的了;他使他自己和他的生命变成了那种确实适应事件内在的和外在的含义、但不适应当今的现实的象征。
潇子晋他自己剥夺了自己对现实的任何影响力,因为他仍然是无法得到理解的。
潇子晋他的语言并非通常所谈论的语言——变得太主观化了。他的论辩缺乏令人信服的理由。他只得承认或宣称,他的话是“旷野中叫喊的声音”。
潇子晋内倾直觉者所压抑的主要是对于客体的感觉,这影响了他全部的无意识。
潇子晋这就产生了一种具有古代特征的补偿性的外倾感觉功能。
潇子晋其无意识人格能被恰当地描绘为一种相当低级的、原初秩序的外倾感觉类型。
潇子晋本能性和无节制性是这种感觉的主要特征,带有明显的对于感官-印象的依赖。它补偿了那种直觉的意识态度相当匮乏的状况,赋予其以某种价值,因而避免了那种过度的“升华”(sublimation)。
潇子晋但是,如果通过对意识态度的强制性夸大而使完全屈从于内在知觉的状况得以发生,那么无意识就会转变为对立,引发那种由于过分依赖客体而与意识态度处于直接冲突中的强制性感觉。
潇子晋这种神经症的形式便是强迫性心理症,其症状有些是忧郁症的表现,有些是感觉器官的神经过敏,有些是对某些人或某些物体的强制性联结。
——荣格《心理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