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斯和夏时对单晴一贯照顾周到,这次课题调研与其说在调研,不如说是来旅游的
在最后汇集资料的时候,夏时亲自整理了这位书记的语录,连连说“他说得真好”。
表哥徐斯讲:“男人是受不了能力上的歧视的,就因为当时大多人不相信书记能扭转乾坤,他才会背水一战”
单晴在很久的后来再回想到此时,心内深深痛悔没在最初的这个时候懂得这个道理。
充实的寒假过完以后,单晴正式开始了大学独居生活。好在田西临走之前安排她进了“新闻社”,充实的社团活动确实帮助她排遣掉了日常校园生活的孤独。
当时市里著名的日报举办了一次面向全国高校的“大学生看中国”的新闻报道比赛,教育部门、宣传部门都很重视,比赛影响力很大,比赛结果对大学生们来讲,自然就更有挑战性和诱惑性,谁都知道只要在这个比赛中脱颖而出,以后不管是升学还是求职有讲不尽的好处。各高校也都跟着积极组织了筛选参赛选手的工作。
单晴鼓动新闻组里几个同是大一大二的低年级生共同组队参赛时,大家都有点犹豫,因为晓得首轮的竞手对手就是本校本社团经验丰富的高年级师兄师姐。
最后,鬼使神差地,单晴把寒假里参加的调研小镇的选题拿了出来。
翔实的数据和资料 ,一手的采访录音,还有一个非常出色的选题,一切就像是一个唾手可得的胜利果实放在一众大学新鲜人面前,让单晴很快就聚集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同龄人重整资料参加赛。
当然,参赛的报道不能照搬别人的调研结果。单晴还是动足了脑筋做出自己的思路。
她头一回自动自发地调用了父亲的关系,又找了不少当年的日档案,电话采访了不少当年的改革先锋和主管领导,最后做出来的报道既有翔实的背景资料又有一针见血的评论。
她还给选题定了一个豪情万丈的标题,叫《明天的太阳》
组里的同学一致推选她这位付出最多的成员做演讲员, 志得意满的单曲没有推辞。
他们笑着说:“这次托了单晴的福了!”
单晴闻言,不知为何,竟然有点心虚。但是,有这样的工作成就,也足够她在那些日子里乐得飞飞的。
在学校筛选选题这日,单晴带着充分的资料,还有十足的把握,以大一新生的身份,面对系里资深的教授和老师,将报道成果娓娓道来。
结束陈词是她亲自修改了好几稿,并且对着镜子练了好几遍的。怎么微笑,怎么控制语速,怎么控制语调,她都在事前把每个细节调整到最完美。
所以这天站在讲台上,她有一万分的自信。
当她讲完这些话后,台下的同伴们率先鼓掌,教授和老师们跟着鼓掌,于是整个大礼堂里旁听的同学们都鼓起了掌。
单晴伸手擦掉额上的汗,同台下的同组同伴们比了个“V”字手势,下台时,走路都是生了风的。
后面一位演讲的选手上台时同她擦肩而过,他们面对面的瞬间,单晴愣住了。
他穿着白色的毛衣,下身是牛仔裤,是她熟悉的简单朴素的蓝白色。
他对她颌首微笑,嘴角扬起好看的弧度,很友好的样子。然后落落大方地
上了台,向台下介绍:
张真源大家好,我是新闻系四年级1班的张真源。
单晴坐回到同伴们中间,从同伴手里抽出表单,原来他叫这个名字。
他名字下面的标题叫《英雄无觅六十年》
有小道消息灵通的小伙伴在窃窃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