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焉跟着商队行了三月有余,路上也遇到过几回流寇,但都不成气候,大多面黄肌瘦丝毫没有为匪的气势。薛伍一眼就看出那些流寇不过是实在活不下去的难民,好声好气地分了点碎银也就过去了。
“如今这世道,想活着也不容易。”薛伍说道:“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唉……”
燕焉倒是不害怕,他算着出现越来越频繁的流寇,问薛伍:“伍哥,前面是不是快到降灵了?”
“是。”
燕焉神色微变,又显出和少年人不符的心事重重来,薛伍见状说道:“你若在降灵有要事,在前头我给你放下就是了,到时再退你几两碎银。”
自从流寇出现后燕焉就比平时更沉默,薛伍早就发现他的变化,也只当是他有亲人朋友居住在降灵。如今世道,普通人家今日生明日死。虽说这少年气度不凡不像寒门,但世家之争也不比皇室夺嫡少几分凶险,若真是让人计算了去,下场甚至比常人更凄惨。他还给燕焉碎银倒也不是商人重义不重利,而是想着他真是世家败落流亡在外的子弟,也能凭这点银子周旋几日——再往后的,只能说天各有命了。
“哪有什么要紧事呢,不过是寻个人罢了。”燕焉笑到,先前的阴郁一扫而空,肆意快活的少年人说话时尾音都打着飘,他利索地跳下马车几个蹦跳之间身影就消失在稀疏灌木丛里。
薛伍见状失笑,这一路走来也算缘分。如今分道扬镳倒还真有些不舍,他扬起马鞭继续赶路,只是大喊到:“保重诶——”
燕焉没有转头,他行走在山林间,隐约听见前方不远处吵吵嚷嚷,似乎是有人起了争执。他本想绕路而行,却猛地听见有妇人嚎啕大哭。
他在原地踌躇了一会,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朝声响处走去。
是一批流民。
大概有几十人,老弱妇孺居多,还有几个得了病的壮年男子。那位哭得声嘶力竭的妇女跪在路边,一个襁褓被放在面前,她好像急昏了头,也不管有没有野寺破庙,磕头如捣,一旁有个少年急的想拦,却怎么也拉不住她。
蓬莱无悲事,乍一看到如此景象,燕焉心里骤然涌上一股无以言喻的悲伤和愤怒来——他太年轻,还没见过多少世事,即使过去经历旁人不知的巨大苦难,也会因陌生人的朝升暮合而共情。他快步走过去,整齐的穿戴在一批流民中分外显眼,妇人见他,惶惶间仿佛看到救人渡世的菩萨现世,她膝行几步又要给燕焉磕头,嘴里翻来覆去地喊:“菩萨,救救我儿吧。菩萨——”
反倒是那个少年此时一脸警醒地拦在两人中间,他看着燕焉的配剑如临大敌。燕焉见状,干脆把剑摘下来丢给他,少年手忙脚乱地接住,警惕神色尚来不及收回,又透出几分迷茫。
燕焉走到襁褓前,只见里面的孩子瘦弱,饿得连啼哭声都微若蚊蝇。
“这是气鬲病,你运气好,我正有几味药。”燕焉从包裹里翻出甘草茯苓递过去,那妇人叠声道谢,顾不得什么,塞进嘴里嚼烂渡给小孩,又哺乳起来。
妇人哺乳,燕焉便转头不看。倒是先前的少年主动开口和他搭话。
“你是游医?”
“姑且算是,略懂一些。”
“你看起来不像流民。”
“我是跟着商队来的,中途下了车,要去降灵。”
“正巧,我们也准备去降灵。”
然后便不知道再说什么。流民的口音很重,燕焉听不大明白,只有少年会说官话,燕焉瞧他虽然憔悴,却也不像是长久吃不起米的难民样,便又向他打听。这才知道这批流民从山栖村来,村子遭旱没了收成,只得拖家带口前去降灵投奔。那少年叫项青水,年幼失怙,被哪位地方武将收去做养子,虽说没有打骂,却任由自己儿子欺侮,和散养无异,后来武将亲生儿子惹了事,居然想用他的命去换,他实在不想死,这才逃了出来。
“我本来是偷偷学过剑的。”项青水说:“可是我逃出来时候遇上这批流民,想救他们,就把我的剑也便宜抵了。”
项青水言语间的失落是掩盖不住的,他觉得自己既没还上养父母的收留之恩,也没护好这批流民。燕焉觉得人活着顺遂就好,见他心怀正气甚是欣赏。
“我同你们一起去,路上也能护个周全。”
燕焉说到。队伍里的妇人已经不哭了,她哄着孩子,慢慢地缀在队伍后边,随着流民一起往降灵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