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贞观十三年:寒门之路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c位出道  Q萌     

第六章:少壮不努力,想考都没戏

贞观十三年:寒门之路

这下杨时蒙住了,因杨田多年科举,张娘子对这流程也早就熟悉,便与杨时细细讲来听。原来唐朝考试和后世的明清科举差别很大,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为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为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这当中秀才一科要求极高。秀才科只有一个考试项目,就是“方略策”。所谓的方略策,主要是论述圣贤治道、古今理体之类。要做好方略策,既要有博精的学识,又要有明晰的思辨;既要文采可观,又要理义精当,难度非常高。而进士科要考的也是策论,不过是对时事的策论,这倒是要比秀才科简单些了。

但考中之后,秀才科的待遇也比同等其他科高两个品级:秀才上上第可获正八品上,上中第正八品下,上下第从八品上,中上第从八品下;明经上上第从八品下,上中第正九品上,上下第正九品下,中上第从九品下;进士、明法甲第从九品上,乙第从九品下。

这些都是可以参加考试的情况,而杨时面临的问题是压根没有参加考试的资格。因为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的称“生徒”,不由学馆而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称“乡贡”。由乡贡入京参加考试的考生称为“举人”,州县的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称为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杨时不是生徒,也没参加过解试,只能先参加今年秋天的州府选拔,通过后再参加明年的春闱了。杨时听了张娘子的讲解,当下心里一凉,甚至想唱一曲凉凉送给他自个儿。本来他还想着今年去看看考题,考上最好,考不上也能为来年做准备,好来二战。没想到现在这计划都被打乱了。

张娘子见儿子郁闷,也不好再问退婚的事儿,只准备默默回屋,让儿子冷静下。她正转身准备离开,便听得杨时说道:“娘,我明年再考就行,您别担心,我能想开。”张娘子点了点头,心里踏实了不少。

等张娘子走后,杨时往炕上一歪,想着要不要把这事儿告诉吴家,这没考试资格也就相当于没考上了,退婚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不知想了多久,杨时也沉沉睡去了。

蒙蒙的雨下了一夜,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但高空的浓厚云层背后的太阳却也在逐渐扩大它的威力。好像是巨大无比的一团烈火,终于烧透了那厚密的云阵,而且把那结冻似的湿漉漉的铅色天幕很快地熔开。

自从来到唐朝,杨时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外头的天一亮,他就醒了。今天也是春耕的一天,虽说考学延后了一段时间,但这农活还是抓紧时间干完的好,看天吃饭没办法,就怕突然有什么天灾。

张娘子也早起烙了两张饼,娘俩儿吃了饭就扛着犁,牵着牛往地里走。路上杨时也在和张娘子商量着和吴家的约定。

“娘,今天我把田都耕完,明天还是往吴家跑一趟吧,省的耽误人家姑娘。”

张娘子点点头表示同意,她本来就不愿与吴家结亲,在她的认知里商人重利轻情义,更何况吴家娘子更是个妥妥的势利眼。最重要的是那种娇生惯养的小姐,肯定身子弱弱的,不好生养。哪像王彪的妹妹,胖胖壮壮的,一看就能生儿子,又是几十年的邻居了,知根知底儿的,倒不如早点把二丫头娶回来。

上一章 第五章: 杨时要用功,不知遇太宗 贞观十三年:寒门之路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七章:谁也不想娶,不如来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