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盛老夫人的院子,小婢女翠微便接过了晴兰怀里的琴,一路回了尔雅院,小张氏还是病殃殃的,睡醒了,便写了会儿字,看了会儿书,根本没有想见女儿的想法。
“姑娘!姑娘!黄龙府张知州的书信,又寄到了,随信过来的,还有十根老山参呢,这下小娘的补药,不用发愁啦。”
晴兰净了手,换了衣裳,就听到侍女秋雁来报,眉开眼笑的。
晴兰摇摇头,低声道:“叫的那么大声做什么?冒冒失失,小心又让林栖居的听到了,你留五支下来就好,其余的,赶快寄到铺子上,卖出去。”
秋雁不由一怔,“姑娘……这是为什么呀,舅老爷好不容易才寄过来的。”
盛晴兰立时呵斥道:“禁声!你是怎么叫人的?这府里的舅老爷,只有一个,那就是奉天王家的大人,大娘子的兄弟。”
“在这里说的高兴了。小娘同我在大娘子面前,便高兴不起来了!”
秋雁吓得脸都白了,只懂得点头称是。
姑娘的性子一惯很好,少见这样疾言厉色的样子。
秋雁其实也不是故意,只是她一家都是小张氏带来的老人了,几辈子死忠当初的靖远侯府,对张家难免很有些好感。
现在张家嫡系的男丁已经不多了,昔日一门双状元,父子叔侄七探花的家族起高楼,宴宾客,然后楼塌了。
张家二房,只余下小张氏最亲的嫡长兄。
张云峤在黄龙府那等辽东苦寒之地受苦,这么多年,倒也熬成了一个知州。
辽东那地别的没有,天然补药倒不少,采参客采珠女也是层出不穷,张云峤得了些好药好参,不贴补自己,反倒挑好的寄过来,给妹妹小张氏补身子。
据盛晴兰观察这个便宜舅舅大概是真的和她小娘感情不错,小张氏也就是在看长兄信件的时候,才会露出真正放松下来的笑模样。
曾加入内阁班子的张家大房,也不剩什么人了,就余下小张氏的一位堂兄,以及大房长孙张允浩。
如今这两人,一个刺配云贵军中,一个在琼州做小吏。
其余的张家士子,不是被殃及池鱼,就是死在了狱中,再不然,便是这些年没有熬过来。
像小张氏这样的外嫁女也没有多少了,小张氏唯一的堂姐,据说当初是嫁给国公府世子的,现在也没了。
剩下为数不多的张家女眷,愿意继续守的,便一齐回了淮右老家,靠着几亩祭田过苦日子。
——只要日子还能过,她们也不愿打什么秋风,让亲戚笑话,有辱张家的清名。
当初,小张氏就是连续几年,用自己铺子的盈利,用盛家当初的聘礼,四处去打点,希望能让长兄好过一点的。
再加上,盛紘习文未从武,盛老夫人感慨昔年同靖远侯府的交情,有毅勇侯府一系武官,稍微帮扶一二。
小张氏的长兄,当真挺过了最艰难的那段日子,这才有张知州。
是以小张氏虽然对盛紘一直是淡淡的,对盛老夫人却是从心底的尊敬。
对王大娘子,也是挑不出错的,甚至有时候还会助攻王大娘子一二。
大概张小娘子那时候已经感觉到了盛大夫人聘她入府的真正原因。
这才投桃报李,以报一二恩情。
也怀过一个男胎,虽然没能抱住,但小张氏原本也不是多在意,无所谓了。
盛府二十年专收贵妾,比之卫恕意,小张氏有个养她养出感情的教养嬷嬷镇场,出谋划策,这才能在盛府后宅平平淡淡地活这么多年。
饶是如此,或许……也多少有些委屈吧。
只是小张氏不在意,选择孤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也就盛老夫人,王大娘子,能让她多看一眼了。
小张氏有生母沈氏留给她的铺子首饰,慢慢还积攒了一点钱,以及有张家陪嫁的一堆古籍作为消遣,更没想过让晴兰和墨兰比什么待遇名声,所以,她才可以很好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晴兰又收起了一根野山参,小心嘱咐道:“记着,和外面只说送来了四根,孝敬祖母一根,再给爹爹与母亲各一根,咱们留一根备用。”
“其他……尽快卖了吧。”
“实在不行,辛苦你走远一点,去找沈家的铺子,你认得沈三老爷的。”
秋雁叹了一口气,“婢子知道了。”
盛晴兰亦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劝道:“这大大小小的事,我也不曾瞒过你们,除了六姐姐与祖母,这府里咱们一个能信的也没有。勉勉强强还能在这个院子活动吧,做点自己想做的事。”
“收寄物品,就算是买通了几个人,又哪里比得上人家掌整个家,月月发例钱给大家,又能笼络住人。”
“咱们要瞒是瞒不住的,真当林栖居什么也不知道吗?你还记不记得,去年的事了?”
“我小娘娘家的侄儿,张家大房的大爷,得了半匹海货云烟罗,大老远托商队捎过来。”
“后来呢,那半匹难得的料子,是不是就到了林栖居?平添是非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