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西欧的巨鹰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第二章:鹰的展翅-普法战争(战前提要)

西欧的巨鹰

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

1870年普鲁士与法国之间爆发的战争普法战争(英语:Franco-Prussian War),在法国称1870年法德战争(法语:Guerre franco-allemande de 1870),在德国称德法战争(德语:Deutsch-Französischer Krieg),是普鲁士王国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兰西第二帝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战争是由法国发动,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而告终。

1870年7月14日,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就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表了挑衅性的“埃姆斯密电”,触怒了法国政府。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但战争开始后,法军接连败北。9月2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亲率近十万名法军在色当投降。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法国大资产阶级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但普军仍长驱直入。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国。法国资产阶级政府请求停战。2月26日,双方在法国凡尔赛签订初步和约。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

这次战争使普鲁士王国完成德意志统一,取代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时间)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

地点

法国

参战方

普鲁士王国 VS 法兰西第二帝国

结果

普鲁士获胜,完成德意志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

主要指挥官

威廉一世、拿破仑三世

1866年的普奥七星期战争,普鲁士以快而惊人的胜利搅乱了欧洲的均势。早先,法国的拿破仑三世有支配欧洲大陆之势:虽然法兰西第二帝国内部并不巩固,然而凭着法军在克里米亚战争和奥意法战争中不断获得的军事胜利平息了不少内部矛盾,也拉拢了一定的民心。拿破仑三世便竭力想恢复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欧陆霸权。然而此时的普鲁士在宰相俾斯麦的筹划下,正积极使得自己在德意志联邦中扮演重要角色。

德意志帝国之前并不稳定,铁血宰相俾斯麦认为多年的会议与交涉不足以联合整个德意志,作为德意志的两大强权之一的普鲁士的宰相,他提出使用战争的方式联合整个德意志,成功取得了德国的统一,所以俾斯麦称为铁血宰相(在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后,另一强权奥地利被踢出德意志帝国后,与匈牙利联合,史称奥匈帝国)

1866年的普奥战争的胜利确定了其在德意志联邦中的领导地位,严重威胁到法国在欧陆的霸权。

法国当局意识到普鲁士的崛起对其地位的威胁,因此国会中的国权主义分子遂提出一积极的对外政策,他们甚至把此政策看成是对国内慷慨让步政策的补偿。拿破仑三世要求俾斯麦同意,把莱茵河西岸的巴伐利亚和黑森-达姆施塔特的部分领土合并于法国,作为对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守中立的报偿。关于法德两国的关系,其实尚未至战争阶段,普鲁士王国国王威廉一世曾回复法国称德法两国仍应展开会议商讨阿尔萨斯等地的归属

1870年战争的起因是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1868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因为私生活放荡,政局混乱而被推翻,致使王位虚悬。西班牙的内阁会议决定寻找适合的继承者,其中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有远亲关系的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似乎有希望成为候选人,消息不幸在1870年6月底走漏,结果大大激怒了法国外长格拉蒙公爵,在当事人本人拒绝后他还威胁威廉一世,要求保证永远不染指西班牙王位,威廉委婉地拒绝了对方的要求。但蓄意挑起战争的俾斯麦却在电报上刻意添油加醋(即所谓埃姆斯密电),激怒了法国舆论界,正愁找不到出兵借口的号称杜伊勒里宫的狐狸和神秘的斯芬克斯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马上宣战。

普法战争前夕,实行普遍征兵制的普鲁士军队是西欧兵力最强大的军队。北德意志联邦军队(包括德国南部诸邦军队)的兵力战时可达100万以上(其中作战军队69万余人)。几乎是法国兵力的2倍以上。战时,各军统一编为若干个集团军。德军炮兵装备有克虏伯兵工厂制造的钢管线膛炮,其有效射程为3.5公里。

早在1868—1869年之交的冬季,普军参谋总长老毛奇将军就已拟定战争计划,毛奇预料,法军会首先发起进攻,而且进攻方向一定选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尤其在斯特拉斯堡附近渡莱茵河,因为这里是法国东南的一个突出部,直接面对莱茵河东岸德意志土地,根据法国铁路的情况,毛奇轻易就可以计算出,斯特拉斯堡铁路没有能力集结全部法军主力,有一多半法军(15万)应该在斯特拉斯堡以西靠北一点,法国腹地的梅斯下车集结。这样,法军梅斯集团和斯特拉斯堡集团势必被孚日山脉分开。

毛奇把他的三个集团军集中在梅斯和斯特拉斯堡当面的莱茵河背后,并不主动进攻,因为他要孚日山脉隔开法军,不想让山脉分隔自己的进攻部队。而一旦判明法军进攻方向和兵力,普军可以集中兵力击败分开的法军,然后对阿尔萨斯和洛林发动坚决的进攻,在总决战中歼灭敌人主力,并占领巴黎。该计划还规定,一旦奥匈帝国站在法国一方参战,普军将对其采取军事行动。法军总兵力战时不超过57万人,其中作战军队仅33—34万人。

法军当时实行常备兵制度,部队久经战阵,各级指挥员经验丰富,打遍了欧、亚、非和美洲。但法军体制平时不设军、师两级编制(近卫军除外),临战时方仓卒编组,故不能保障部(分)队应有的协调,这是法国军事首脑机关一个重大失误。法国事先没有制定周密的战争计划,而仓促制定的计划存在着很多错误。

法军编制

法军(最初法军编为1个军团,称莱茵军团,在1870年8月6日维尔特会战后分编为2个军团,分别由巴赞和麦克马洪指挥)

总司令:拿破仑三世 总参谋长:埃德蒙·勒伯夫

夏龙军团:司令帕特里斯·麦克马洪

重点/麦克马洪/

重点帕特里斯·麦克马洪(Marie Edme Patrice Maurice de Mac-Mahon,1808年—1893年),法国军人,伯爵,在克里米亚战争及法奥意战争中的马坚塔战役(1859年)中扬名,被升为法国元帅,并受封为马坚塔公爵(duc (Duke) de Magenta)。普法战争中指挥第一军团,在色当战役受伤后和皇帝拿破仑三世一起被俘,被德国人释放后镇压巴黎公社,后当选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二任总统(1873年—1879年)。 他是典型的保王派,在任内和共和派控制的议会发生激烈对抗,最后失败辞职,从此议会成为法国政坛的决定性力量,而总统则沦为橡皮图章。

第1军:军长麦克马洪兼

在1870年7月31日普法两国军队的分布图

第5军:军长德·法伊

第7军:军长费里克斯·杜埃

预备队:骑兵第2师

麦茨军团:司令弗朗索瓦·阿希尔·巴赞

第2军:军长弗罗萨尔

第3军:军长巴赞兼

第4军:军长拉德米罗

在法皇直接指挥下的有

皇家近卫军:军长布尔巴基

第6军:军长弗朗索瓦·塞尔坦·康罗贝尔

预备队骑兵

预备队炮兵

普军编制

总司令: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

第1军团:司令卡尔·弗里德里希·冯·施泰因梅茨

第1军:军长毕典菲尔特

第7军:军长察斯特罗夫

第8军:军长奥格斯特·卡尔·冯·格本

骑兵第1、3师

第2军团:司令普鲁士亲王腓特烈·卡尔

近卫军:军长维尔腾堡亲王奥古斯特

第2军:军长弗兰茨斯基

第3军:军长康斯坦丁·冯·阿尔文斯勒本

第4军:军长古斯塔夫·冯·阿尔文斯勒本

第9军:军长曼斯坦

第10军:军长福伊格茨一雷茨

第12军:军长萨克森王储阿尔伯特(日后的萨克斯国王阿尔贝特一世)

骑兵第5、6师

第3军团:司令普鲁士王储弗里德里希·威廉(日后的德国百日皇帝腓特烈三世)

第5军:军长基尔希巴赫

第6军:军长图姆普林格

第11军:军长博泽

巴伐利亚第1军:军长坦恩一腊特扎姆豪森

巴伐利亚第2军:军长哈尔特曼

维尔腾堡师、

巴登师、

骑兵第2、4师

上一章 第一章:鹰的统一-普奥战争(战争内容) 西欧的巨鹰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章:鹰的展翅-普法战争(战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