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6日,中国农历大年初一
清晨,华夏大地的人们,迎着街道上弥漫的炮雾醒来。至少在中国农历时间上,历史总算是翻开了新的一页。人们来到了新的年代。
前方似乎机会无限,一片光明,每个人都做起自己的梦。
与外面热闹非凡的景象不同,此时重庆一栋老旧的小楼里,一位老人正独自一人坐在一个巨大的圆桌前。桌子上摆着各色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每个石头都贴着一条标签,上面标注着材质、产地和年代。很明显,老人正在给这些石头逐个分类。
他戴着一副金丝老花镜,左手小心翼翼地托着一块石头,右手拿起一旁的放大镜。借助头顶上昏黄的白炽灯光,老人仔细地查看石身上的裂纹,不时放下放大镜在记事本上记录着些什么。如此反复多次,他才满意地将手上的石头标本放置好,并粘上新的标签。
”董院长,新春快乐!“老人刚想继续拿起第二个,突然被门外的叫声打断。他抬头看去,原来是院里一名新来的后生。
”哦,你好你好,进来坐会。“老人赶忙站起身,使劲用衣服擦去手上的石屑,转身去拿椅子。
”院长不用麻烦了,我就不坐了。家里还催我早点回去吃饭呢。“年轻人连忙阻止。
老人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的表情,只好将椅子放了回去。
”是这样啊,那快回去吧,别让家里人等着。新年快乐!“老人微笑着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
”好嘞,院长你也早点回家,年初一就不要这么辛苦了。“
目送着小伙子离去,老人轻轻叹了口气。
这栋毫不起眼的楼是重庆地质研究院大楼,而那位老人便是院长董科。董科在地质学界是公认的顶级专家,曾参与过多个国家项目,荣誉奖牌更是多得数不清。虽然已经名利双收,但这个已经65岁的老院长依旧活跃在工作一线,每天雷打不动七点准时到达办公室,一直忙到晚上八点才离开。一年四季,只要是出现在公共场合,董科永远都是打扮得干净整洁,待人礼貌,从来不摆领导那一套。
在别人眼里,董科是位高权重的院长,是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身体还健康硬朗。但在董科自己看来,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普通不过的一份子。和同年代许多人一样,出生于贫穷战乱的他,发奋读书,早早就懂得自立自强。而之所以选择地质专业,比起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董科更相信这是一种冥冥之中的缘分。当初无意间在一个小书摊上瞄到一本介绍中国地质的书,他就深深被里面瑰丽的风景所吸引。自那以后,他就走上了这条路。
很神奇,有时喜欢上一种事物并不需要时间的铺垫,仅仅一眼便足够。
可惜,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的董科却没有组建过自己的家庭。早年他一心求学,工作后更是风餐露宿,经常出差赶去全国各地考察地貌。就这样,他错过了一段段姻缘。自己倒无所谓,可怜父母去世前都没有看到自己成家,这一直是董科的一块心病。
已是傍晚,今天的夕阳格外鲜艳,一改冬日里的惨白。董科下了公交汽车,身上背着一个深灰色的大包。这个包已经陪伴他走过了十年的路程,意义非凡。无论董科去哪考察,都会带着它。
踏在乡间泥泞的小路上,微微晚风吹拂着脸庞。董科深吸一口,是那熟悉的味道。泥土的腥味混合着每家厨房缓缓升起的炊烟,甚至是牲畜排泄物的臭味,都深深地刻在董科的基因里。
小山村和平常一样,忙完农事的村民扛着大大小小的锄具,一边赶着牛,一边和旁边的熟人聊着话,时不时用衣袖擦擦脸上沁出来的汗。孩子们成群结队跟在大人后面,拨弄脚下的田水,相互打闹,弄得身上都是黄泥,还叽叽喳喳笑个不停。
街道上铺满了红色的炮纸,有些还在腾腾冒着热烟。各户都换上了新的对联,有的富足人家连大红灯笼也安排好了,一副节日欢庆的景象。
很快,董科便走到了老家门口。老屋还是老样子,自去年父亲去世他回家料理后事后,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到这里了。
邻居看到董科回来了,都热情地拉着他到家里吃饭。董科倒是有些拘谨,说是吃过了,实在不饿。饭吃不了,水果年货什么的总可以拿了吧。董科推脱不过,只能抱着一袋袋东西回家。
老房和乡村的其他房子并无二致,只是黄泥堆成的墙体早年被翻新了一遍,也铺上了新的砖瓦,至少外表好看点了。
董科掩上房门,点亮了屋内的仅有的几盏煤油灯。在城市过惯了有电灯的生活,这还真是有点不太适应。
正当董科在院子里打扫尘灰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股怪风,一下子将屋里的两三盏灯吹灭了。屋子里瞬间暗了一大半,董科伸手去掏裤袋里的火柴。但事与愿违,火柴已经用完了。
没办法。董科回屋去翻找,抱着一丝侥幸希望可以找到火柴蜡烛。但找了好几圈,连个影都没摸着。
董科累了,坐到椅子上想休息一下。这时,借着屋内惨淡的灯光,他看到一处角落里躺着一个反着光的东西。董科来了好奇心,他起身将那东西拿了起来。凭手感,这是一个球状物体。
来到院子,朦胧的月光下,他看清了那东西的模样。
东西不大,圆滚滚的,亮黑色。嗅了嗅,没有异味。把玩在手上滑溜溜的,也不重,和普通的工艺品没什么区别。董科并没有多想,平生酷爱收集石头的他将黑珠放入了自己的大包,便转身回屋。
董科永远都不会想到,这一刻,这个彻底改变人类历史的场景居然和自己如此接近。上一秒,一切都在正常运作。下一秒,地球就如同茫茫宇宙中一颗小行星被无意推离了原有的轨道,向着未知的深处飞去。
多年以后,每当董科回想起这幕,仍会心有余悸。
整个屋子一瞬间被照得通明,如同白昼一般。紧接而来的便是一股汹涌的热浪,以大包为中心向四周快速扩散。董科被热浪吹倒在地,后背也传来一阵强烈的炽热感,只感觉一个小型太阳在身后爆发。
奇怪的是,直到亮光和热度退去,董科自始至终都没有听到一丁点的爆炸声响。除了被吹倒的物体掉在地上发出的声音,刚刚发生的一切仿佛一个虚幻的默剧,只存在于自己的脑海里。
董科急忙爬起身,摸了摸后背,发现穿在身上的羽绒大衣被烧成一个一个洞,怪烫手的。但自己裸露在外的皮肤却没有丝毫损伤,这再次让他感到十分惊奇。
回头一看,自己使用多年的行李包已被烧成一摊灰烬,董科惋惜不已。但灰烬之中,那个原本应该被炸成粉末的黑珠此时还有一部分残留物在不停闪着蓝光。董科推测爆炸肯定和这个黑珠有关联。
他慢慢靠近它。
突然,那个物体开始抖动起来。董科站住了,他不敢再往前挪。
院子里,一幅绚丽的画卷缓缓展开。这不是幻觉,而是一种高科技3D全息投影。投影是那么逼真,以至于让董科怀疑这究竟是否真的是一场梦。
虽然画面有点不稳定,忽明忽暗,但呈现出来的图像却是董科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山脉。画面中的山脉连绵不绝,山顶是积雪,山脚是盆地和草原。这名经验丰富的地质学家很快便判断出这是中国西北部的地貌特征。
过了几秒,画面又跳转到了另一个场景。那是一个双门敞开的大门,但门口似乎被帘子挡住了,看不清内部。大门前面是一片空地,站着几个人形生物。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都穿着奇异的类似防护服的服装,董科不能百分百确定这是人类。
除此之外,这些神秘人还携带着大量董科无法辨认的仪器。这让董科开始担忧,这些人到底是谁?
很快,画面再次跳转到空中。只见两架形状怪异的飞行器在半空中盘旋,机身没有任何螺旋或喷气装置,却移动飞快。
这下董科彻底清醒过来,眼前所见不可能是现代人类可以拥有的技术,包括那个黑珠。
黑珠的蓝光不再闪动,投影也随之消失,偌大的庭院里只剩下董科一人在原地发呆。
也许是接收的信息太过复杂离奇,董科感到喘不上气,浑身发抖,扶住墙才勉强回过神。他现在脑海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分析黑珠的材质,然后报警。
董科将剩下的灰烬全部用透明塑料袋装好。随身携带塑料袋是他的工作习惯,便于自己随时收集物品。打包完毕,董科立马启程赶回城里,一刻也不敢耽误。
实验室里,董科几乎查阅了国内外所有的资料,但都查不到黑珠的成分。这种材质通体深黑,异常坚固,且有点黏稠,董科实在找不到头绪,他联系帮忙分析的市化学院也无法给出结果。
”警官同志,请你一定要相信我说的话。我发誓,这是我亲眼所见!“董科接过了一名警察递过来的茶水。
”我理解你的心情,董院长。这件事我们会调查清楚的,你交给我们的这些材质我们也会尽早查清楚。“那名警察安抚道。
“可是,院长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根据你的描述,这些物质很可能超出我们的办案范围。而且我们所平时还有很多民事要处理,所以你要有耐心。”那名警察看起来一脸认真,可背后的几名民警却在努力憋笑。
被送出警局后,董科推着自行车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他失望至极,警方根本没有相信自己。看来想通过警察来查到真相的路已经走不通了。
路过一个小商店,一个印有昆仑山脉照片的新年日历吸引了董科的目光。昆仑山脉?为什么和自己看到的图像那么相似?自己还没有考察过昆仑山脉,且昆仑山覆压千里,自己不敢肯定。
他猛地想起,父亲早年一直都有写日记的习惯,自己去年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把日记带回了办公室,现在就放在办公室的储物柜里。黑珠不可能平白无故出现在老屋,父亲肯定知道什么实情。
想到这里,董科立马跨上自行车,马不停蹄赶回办公室。
打开储物柜,董科果然找到了日记本。数十年的时光在日记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已经泛黄的书页稍有不慎就容易撕裂,董科只能轻轻一页一页地翻开。
上面满满的都是父亲用钢笔写成的字,字里行间里都是生活上的种种琐事,父亲特有的瘦字体也让董科陷入了回忆。父亲和村里其他人一样,都是朴实辛劳的农民。但父亲却十分喜欢读书写字,农闲时他常常跑到学堂里跟着书生们学习。久而久之,他成为了村里不多的识字的人之一。董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也与父亲的耳濡目染有很大关系。小时候做完农活,父亲就来抓他去写字。父亲还大力支持送董科去念书。就这样,董科摆脱了一世务农的枷锁,得以追求自己的理想。
不知不觉,董科的眼睛开始湿润,眼镜的鼻托都被泪水润湿了。
他又翻了一页。
董科的瞳孔急速放大,他急忙抹干眼角的泪水,生怕不小心滴到上面。虽然字体已经磨损严重,但董科还是瞧见了”昆仑“两字。
“民国八年,我在市场遇到……人,他说他从昆仑来。听说昆仑山很远,……的山。那人拿出一个黑溜溜的小球,要送给我,还说……,我就拿着了。”董科断断续续地读着日记上的内容,到这里就分辨不出后面的字迹了。
放下书,昆仑山在董科的脑海里愈发清晰。黑珠真的和父亲有关,可那个从昆仑山来的人又是谁呢?为什么要无缘无故把这个东西送给父亲?
现在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己亲自前往昆仑山脉。
董科拨通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