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在公元734年,即唐朝开元二十二年,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将大批中国兵书带回日本。《续日本纪》中说,吉备回国后奈良王朝曾派6人到太宰府跟随吉备学习《孙子.九地》,这说明吉备带回的兵书中就有《孙子兵法》,如果这一记载属实,那么《孙子兵法》传入日本至少有1200年历史了。
而《孙子兵法》传入欧洲是由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约瑟夫.J.阿米欧所完成的。他的中文名字是钱德明,1750年奉派来华,第二年被乾隆召进京城,此后一直受到朝廷的礼遇。钱明德在北京住了43年,平时除传教外,主要精力都用在研究中国文化上面。
学习力强大的他学会了满文与汉文,把中国的文化与科学技术知识介绍到法国去,引起了欧洲文化界的重视。其中最有价值的译介工作是受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时代的大臣M.贝尔东的委托,翻译了6部中国古代兵书。
1772年,巴黎的迪多出版社出版了名为《中国军事艺术》的兵学从书,其中第二部就是《孙子兵法》,这部书的法译本一问世,就引起了法国公众的广泛关注。
三、《诗经》
《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雌》、《氓》、《代植》、《硕鼠》、《七月》。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四、《道德经》
《道德经》作者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可道,非常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老子是春秋时期人,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根本。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道德经》充满了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与西方的哲学体系有某种相通之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有人说如果道教在中国没有被佛教取代,那么近代工业革命很可能发生在中国,这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道教中蕴含的求索和寻根问底的精神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可惜的是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却被外来的佛教所取代,这无疑是让中国人痛心疾首的一件事,同时说明西方的探索精神在中国也是有相当一部分民众所具有的。
五、《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中国先秦战国末期的一部政治理论散文的汇编,共26卷,160篇,完成于秦王政6年(公元前241年),为秦国相国吕不韦及其门人集体编纂而成。
其内容涉及甚广,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名、法、墨、农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是杂家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类书的起源。
《吕氏春秋》除了对既有的儒、墨、道、法、刑、名、兵各家进行阐发外,本身并没有任何新的创见和思想。最大贡献还在于“殷周佚说,赖以谨存,尤可宝贵。”
六《墨经》
中国战国时期墨家的著作。指今本《墨子》中的《经上》、《经下》、《经上说》、《经下说》、《大取》、《小取》6篇;《墨经》亦称《墨辨》,主要讨论认识论,逻辑和自然科学的问题。
早在2300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的《墨经》中就包含了丰富的关于力学、光学、几何学、工程技术知识和现代物理学、数学的基本要素。《墨经》中关于力的平衡和杠杆、斜面等简单机械的论述;记载了关于小孔成像和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像的观察研究以及朴素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