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大瑜皇朝之帝王传书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人物传记  原创之王 

第三章 武宗篇

大瑜皇朝之帝王传书

次年,改年号为乾化元年。并为自己早已去世的父亲武安贤追谥号为“隐”,后人称为“隐太子”。

并让助自己登基的荣臻继承其父定武王荣矢的爵位,而荣臻也成为大瑜开国以来唯一一个还在世就被封王的异姓王。

乾化二年,武承乾开始重用先帝留下来的有贤德的大臣,并培养自己信任的大臣。

乾化二年三月,武承乾封宇文宰(宰相宇文温之子)为礼部员外郎、南元霄(庆国公南世彰的重孙)为江都督军、康仁礼为户部尚书。

乾化三年,封侯正霆(广平王侯荀长子)为护国大将军、世袭凉国公爵位。

侯正南(广平王侯荀次子)为靖州行道大将军、封一品汉寿亭侯。

同时侯家还掌握大瑜近乎一半的军队,是大瑜军方的中坚力量。

侯氏一族也是唯一一个从高祖、太宗至新朝三朝都是朝廷重用的将门大族。到新朝时,侯家也是公认的大瑜除皇族以外最有权力、地位最高的贵族。

值得一说的是,侯家在侯荀这一代之前本就是北方最大的豪门世家,到侯荀开始逐渐成为大瑜的贵爵世家,除侯荀死后被追封为王爵外,他的两个儿子,大儿子世袭国公,小儿子也被封为侯爵,所以侯氏一门是一王一公一侯,一家不到百年出了三个最大的封爵之人,这种荣耀和事迹也让侯氏一族达到了巅峰。

虽说武承乾极其信任侯氏一家对大瑜的忠心,但为防止历朝历代出现皇族与贵族联姻造成的不良后果,他明令禁止武氏嫡系皇族成员与大瑜贵族之后联姻。

乾化三年五月,有传言有人在福州找到了先太子武承器的踪影,这时本就迫于无奈臣服武承乾的一批大臣,尤其是曾经跟随先太子的一些旧部开始向武承乾发难,让他找回先太子,让出皇位。

这时作为大瑜第一世家的侯氏一族站出来力排众议,以绝对的武力优势压制那些先太子的旧部。

之后武承乾派人去往福州寻找先太子的下落。

乾化三年八月,检察院枢密使赵京在福州项县找到了失踪多年的先太子武承器。

赵京将先太子送回京后,被武承乾升为检察院副院长,之后武承乾册封武承器为皇太弟,皇位之争就此平息。

乾化四年,武承乾追封自己已逝的亲弟弟武成轩为庆阳王。

乾化七年,朝中大多支持武承器的大臣渐渐被调到京外或者病死,武承乾顺势改封三岁的独子武正崇为太子,而武承器被封为齐王,世袭罔替,赐府永居京都,另加赏白银三千两、黄金五百两,极品玉器五十件。

之后不久定武王荣臻在家中病逝,享年68岁

武承乾亲自前往家中拜祭,并承诺荣氏之后永享富贵,武安侯爵位由嫡子荣霄承袭,世袭罔替。

乾化八年,大瑜西北地区山匪猖獗,聚集上万人迫害当地人民,武承乾派御林军参将郭子兴率四十御林精英秘密暗访西北五郡,并向当地驻军下旨将神户郡、霄陵郡、灵渊郡的三万守军秘密调往乾州军营。

乾化九年,通过近一年的部署和调查,大瑜仅用一个半月的时间解决了自大瑜建国便在西北作乱的悍匪。

乾化十年,30岁的武承乾开始了他的西征计划,封梁州大都督李焕为西征大将军、陇右总领事(梁州、成州、澶州三地军政总长官)负责西征滦平、百吉、南突三国。

三地都是大瑜排行前十的重地,总兵力超过四十五万,财政收入可达三百万贯,人口超过七百万,是大瑜名副其实的集军事、经济为一体的国之要地。

乾化十年六月,武承乾正式下令令李焕率五万龙虎军向西扩张,可随时调遣梁、成、澶三州的兵力和粮草。

总章元年四月,(乾化十一年元月改年号为总章元年)李焕副将武周所率两万精兵攻灭百吉、滦平两国五万精兵。

半月后,李焕攻入南突国国都,其后又调遣梁州的三万兵力从北边彻底断了南突国残余势力的退路。

总章元年六月,李焕仅用不到四万的兵力彻底消灭了三国的顽抗势力,很快三国纷纷宣布归降。

至此,西北边的大片领土归入大瑜版图,大瑜版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章元年九月,李焕率大军回京后,武承乾加封李焕为宋国公、陇右道大都督,武周为尚武侯、成州总督军。

总章二年,武承乾封归降的原南突国王子阿史伊利为伊川府道行军大总管(原南突国领土)。

总章二年五月,大瑜西南的回鹄、暹罗先后率部归降大瑜,之后这片土地被划为大瑜的溪昌府,由原回鹄王子伊史以男任行军大总管。

总章三年,李焕再次率五万海军大破百济与日本联军,回京后李焕被加封为宋王,赐武姓,这时李氏成为侯、荣以外的第三大家族,其荣耀甚至已超过侯、荣两家。

而经过多年的谋划,大瑜国的兵权早在乾化七年已被武承乾一人掌控,皇权达到顶峰。

总章四年,大瑜国土面积达1230万平方公里,国力已远超太宗时期。

总章五年,武承乾册封襄王武阳(高祖第三子,太宗皇帝的同胞弟弟)的三个儿子为郡王。

总章五年十一月,凉国公侯正霆病逝,享年51岁。而侯家自乾化八年开始再未受到重用。

究其原因是在乾化七年,武承乾欲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却遭到侯氏为代表的武官集团的反对,自那之后侯氏不再受到皇帝的重用,甚至兵权也渐渐被夺。

总章六年,齐王武承器上书请求皇帝将自己贬为庶民,并为先祖武宙守陵。武承乾同意其守陵的条件,但并没有贬他为庶民,之后武承乾派一千五百御林军跟随他一起为武安王武宙守陵。

总章七年,旧贵族和门阀势力被彻底铲除,皇权进一步加强。

圣皇四年(总章八年元月改为圣皇元年),武承乾因军队哗变事件,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加上感染风寒,不久便在朝阳殿病逝,年仅42岁。

圣皇帝驾崩后不久,齐王武承器赶回京城,众大臣连忙扶持太子武正崇继位。

改年号为端和元年,为先帝授庙号武宗,谥号宣皇帝,葬于平陵。

武宗在位二十二年,旧贵族、门阀势力达到鼎盛,但却在不到十年间被渐渐削弱,直至消失。之后平定为祸多年的西北悍匪,平滦平、百吉、南突,收复回鹄、暹罗大片领土,大破百济与日本联军,威望达到鼎盛。

在位前十年称为“乾化新治”后七年称为“总章盛世”。

但晚年却心胸狭隘,多猜疑,将侯氏一族过度打压,造成军中不愤,后引发了军队哗变。

上一章 第二章 太宗篇 大瑜皇朝之帝王传书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章 仁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