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大瑜皇朝之帝王传书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人物传记  原创之王 

第二章 太宗篇

大瑜皇朝之帝王传书

高祖薨世后,新帝命工部在宫中的一处庭院为高祖打造了一尊巨大的石像,并在石像下刻下了高祖的遗训,用来时刻提醒帝国后来继承者。

新帝继位三个月后,正式改年号为德康元年,而凉国公侯荀正式向新帝辞去中护军和户部尚书的职位,而新帝在同意之后加封凉侯荀为太师,赐打皇鞭,下打奸佞逆臣,上打昏君,并封侯荀的两个儿子为骁骑营校尉。

此时侯氏一门的威望达到顶峰,而新帝也开始着手培养年轻的能臣,帮助自己打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但却不弱于高祖天正一朝的帝国盛世。

德康元年,新帝册封自己的旧部原镇远军先锋营主将秦天为镇远军左卫大将军、原骁骑营主将黄忠义为巡城军统领、兵部侍中蔡全为兵部侍郎。

年末,新帝下旨于德康二年春,开始进行全国范围内的通试,为朝廷,更为自己选拔一批忠心、治国之能臣。

德康二年秋,武瑜册封通试的状元谢狄为大理寺通判、榜眼钟俞为殿前左卫郎将、其余排名前十的人则分配到各县担任县丞(县令的别称)。

德康三年,武瑜封训练军队有功的范尘为中郎将。

德康三年八月,凉国公侯荀去世,享年66岁

武瑜听闻后悲痛不已,当即罢朝三日,后追封侯荀为广平王,以王爵之礼陪葬卞陵。

并将侯荀、荣矢、许世友、高征列为大瑜开国十二贤臣(建立大瑜有功的十二位大臣,除这四人外,还有张向、窦唯、南世彰、孙奇、风睿、王聂之、郭宝春、姜玉阳等八人),将他们的画像悬挂在忠义堂中。

张向:大瑜大理寺寺丞,在职十五年以执法严苛出名,天正十五年病逝,年仅45岁,后被高祖追封为窦国公,高祖死后,陪葬卞陵。

窦唯:大瑜刑部尚书,与张向一样以执法严谨出名,被世人称为“张严窦谨”,更被高祖称赞为大瑜第一贤臣,天正二十年去世,享年51岁,后被追封为蔡国公,高祖死后,陪葬卞陵。

南世彰:高祖皇帝还是前朝左卫大将军时的门客以好友,三次劝高祖反幽称帝,大瑜建国后被封为太常寺寺卿,天正十一年辞官回乡,天正十八年病逝,享年54岁,后被追封为庆国公,高祖死后,陪葬卞陵。

孙奇:天正元年担任高陵节度使,天正五年担任兵部侍郎,天正改革的核心人物之一,天正九年升任宣化将军,天正二十三年去世,享年61岁,后追封为银国公,高祖死后,陪葬卞陵。

风睿:天正元年,任肇州国学院院长,天正五年升任监察御史,天正改革的核心人物之一,天正九年病逝,年仅49岁,后追封为齐国公,高祖死后,陪葬卞陵。

王聂之:与南世彰同为高祖皇帝的门客及好友,大瑜建国前是高祖皇帝的副将,天正元年担任巡城军统领,天正七年调任羽林军神策营主将,天正十年升任镇远军右卫大将军,天正三十年改任天瑜军大将军,德康二年去世,享年68岁,后被追封为赵国公,陪葬卞陵。

郭宝春:吴川(赣州最富有的郡)首富郭巍之子,早年离家参军,后成为高祖皇帝的部下,天正元年封虎贲将军,天正八年率部连夺封国十七座城池,升任怀化大将军,天正二十二年病逝,年仅46岁,后追封为魏国公,高祖死后,陪葬卞陵。

姜玉阳:高祖皇帝的皇后姜玉玲的胞弟,大瑜建国前是南海郡王之子,一开始非常不喜欢高祖皇帝,但后因闯祸被其所救,便跟在了高祖皇帝的身边。天正七年,任殿前左卫郎将,天正八年跟随部队灭齐有功,升任骠骑大将军,天正三十六年病逝,享年52岁,后追封为鲁国公,高祖死后,陪葬卞陵。

德康四年,宣阳王武沂(高祖皇帝侄女长清公主武宁雪的哥哥)病逝,年仅41岁。

武瑜册封他的女儿武颖为和庆公主,将她许配给寿亭侯许仲(卢国公许世友的侄孙)。

德康四年六月,武瑜最小的女儿出生,他为其取名为武碧云,封祥宁公主,晋升生母柴氏为淑妃。

德康五年,安阳、荣康、道平先后发生灾荒,大量难民流亡到京城,武瑜命巡城军和户部安抚难民,并下旨京城的官仓开仓放粮救助难民。

两个月后,武瑜下旨让工部和户部建造难民营,暂时收养这些流离失所的难民,随后又让发生灾荒的各州、郡、县官府处理灾荒后的事宜。

德康六年四月,各地灾荒基本解决。

德康七年,泸州督军沈括(天正十七年任武备库掌库,天正二十一年酒醉冲撞高祖,被高祖贬为军备校尉,天正三十年成为废太子阵营的一员,德康二年被贬为泸州督军)病逝,享年49岁,后将其遗体带回京都安葬。

德康七年六月,废太子武安贤在并州病逝,年仅40岁,武瑜将他的遗体带回京都,以王爵之礼安葬在京城十五里之外的峦山中,并下旨任何人不得再提及当年废太子谋逆之事,否则满门抄斩。

之后武瑜为照顾废太子的两个孩子,将他们养在深宫的一处别院里,由一些太监和宫女照顾。

而这两个孩子中的一个叫做武承乾,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废太子的遗孤会在多年以后会成为大瑜历史上最辉煌的皇帝。

德康十年,安南之乱爆发,十五万叛军向朝廷宣战,武瑜为快速平息战乱,封王宕(赵国公王聂之之子)为大将军,孙钊(银国公孙奇之孙)为副将,率十四万大军平叛。

战争爆发不到两个月,因为突然爆发洪水,朝廷大军以及粮草被切断。

德康十年四月,王宕部七万大军在潮州与十万叛军展开殊死搏斗,半个月后,七万大军全军覆没,王宕也战死沙场,而孙钊部的大军这时才突破洪水阻挡,支援王宕部,这时却收到王宕部全军覆没的消息。孙钊只好把消息传回京城,并请求武瑜派军支援。

就在武瑜不知该派何人领军代替王宕时,他年仅15岁的侄子武承乾写信给他,希望皇帝可以给自己一个替父亲赎罪的机会,让他带兵支援。

经过多番思考后,武瑜决定自己御驾亲征,而武承乾作为副将随自己出征。

德康十年六月,刘钊部在稻河消灭五万叛军,但自己也只剩下不到万余人,而叛军还有四万余人,这时武瑜率援军赶到消灭了作乱的叛军。

回京后,武瑜追封王宕为英武侯,世袭罔替,加封孙钊为骠骑将军、武宁侯。

并将这次在平叛中英勇表现的武承乾恢复皇族身份,并让他跟在自己身边。

德康十一年,武瑜下旨封武承乾为昭郡王,解除对其弟武承轩的圈禁。

德康十三年,武瑜膝下无子,群臣建议立武安王武宙的孙子武承器(高祖皇帝的亲侄孙,天正三十年出生在王府,受高祖喜爱,由高祖赐名为承器)为太子。

之后的几年里武瑜多次询问荣臻(定武王荣矢之子,世封武安侯,天正、德康两朝重臣)的意见后,决定立武承器为储君。

德康十五年,武瑜正式下诏立25岁的武承器为储君。

德康十六年,武瑜身体每况愈下,于是命宰相宇文温、昭郡王武承乾辅佐武承器处理朝政。

德康十九年,储君武承器突然失踪,得知这一消息的武瑜也在半个月后暴毙身亡,年仅40岁。皇帝驾崩和储君失踪,让众大臣不知所措,这时由孙钊、宇文温为首的大臣推荐昭郡王武承乾为帝。

很快武承乾继位,为先帝授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安葬于曲陵。

太宗在位十九年,严刑峻法,恩威并施,解决了天正末年出现的地方官员轻政、懒政现象,重用年轻有能力的武文大臣,使大瑜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后安抚难民,亲自平定安南之乱,受到百姓拥戴,后称“德康之治”。但晚年开始吸食丹药,造成身体孱弱,不久后便驾崩。

上一章 第一章 高祖篇 大瑜皇朝之帝王传书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章 武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