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乱说,我们一直是吃这个的”在一旁的小刘看不下去,说到。
“怎么,包子不行吗”冷穆这样说,包感柔软,鲜香不腻,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尤其是他看小丽给他的,应该是狗不理包子,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鲜誉满全国,名扬中外。
狗不理包子倍受欢迎,关键在于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在选料、配方、搅拌以至揉面、擀面都有一定的绝招儿,做工上更是有明确的规格标准,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是18个褶。
刚出屉的包子,大小整齐,色白面柔,看上去如薄雾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一直深得大众百姓和各国友人的青睐。
说到狗不理包子,冷穆曾经学过他的由来,第一种说法。当时,在天津有一户农家,四十岁喜得贵子,为求平安取名叫“狗子”。狗子长到十四岁时,来到天津学手艺,在一家蒸食铺做小伙计,由于狗子心灵手巧,勤奋好学,练就了一手好活儿。其后,狗子不甘心寄人篱下,便自己摆起了包子摊儿。他发明了水馅、半发面的工艺,做出的民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包子外表如同一朵绽放的白菊花,色、香、味、形独具特色,吸引了十里百里的人们都前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狗子忙生意顾不上说话,人们都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就这样天长日久,人们就叫他狗不理了。
第二种说法。一个十四岁的叫高贵有的孩子,从武清县杨村老家来到天津,当了刘家蒸食铺的小伙计。这家铺子专卖什锦蒸食和肉包,主顾大都是往来运河码头的船工、纤夫、小商贩。高贵有在店里专管做包子,因为他幼年性格很强,父母给他起了个“狗不理”的小名。他人小心灵,做出来的包子好吃,卖得很快,受到人们的称赞。他十六、七岁时,利用所积攒的钱,在附近开起了包子铺,人家喊惯了他的小名“狗不理”,久而久之,就把他经营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了。
“包子这种平民食品,怎么配的上我”李虎傲娇的说。
平民食品,冷穆震惊了,在自己眼里,肉包属于奢侈品,普通人家只吃得起馒头,自己那时候时候百姓过年连肉都不一定吃的起,嫁给屠夫算是嫁入豪门了,正常人家自己做馒头连细面都没有,自己能动手的谁去街上买,连盐巴都是奢侈品,古时候人命如草芥,生活更困难,一不小心小命就没了。
“还平民食品,有的吃就不错了”小丽大声呵斥到,冷穆都没嫌弃,李虎有什么资格嫌弃。
李虎也只能默默拿起一个狗不理包子吃了起来。
冷穆也拿起了一个,不对,怎么有点不一样,时代的不同,狗不理包子的后继者也在原始基础上多加改革,比如说肉馅变得不只是单纯的猪肉,也多了一些其他的肉,像是鸡肉、鱼肉、鸭肉等等,当然,包子也不只是有荤包子,还有海鲜馅的、蔬菜馅的、野菌馅的等,但总体来说,还是很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