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管理相对论
本书标签: 都市 

管理相对论

部门不良率分析可以分为这几方面:首先是静态的分析,就是分析各项目的不良情况;不良的构成;班次及早晚班的差异。其次是动态的分析,可以就以上所作的静态分析的项目进行趋势分析。通过动静态的对比分析,就可以对部门的不良率状态有深层次的了解。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打开之前的报表,其中不良率数据已经作了统计待用。我们先对各项目的不良情况作下了解,用透视表作分析后可得到下面的表:

通过MTB的箱线图,我们可以很快地找到人员因素的影响(也可以用EXCEL的柱形图分析)。我们发现,影响不良率的主要是计时实习生。这部分员工刚入社不久,技能上还处于培训提升期,不良率的偏高也在情理中。但是,如前面分析,这部分员工的占比达到38%,这是一个不可小看的数据。那么,计时实习生的不良率为什么会比其他团队要高呢?其不良构成上有什么不同呢?

将各个团队的相对不良率进行图表分析。从上图可以很直观地发现,计时实习生的各个主要不良项目都明显高于其他团队。如不良项目5及不良项目6,更是高出其他团队好几位。至此,通过静态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地得出结论:导致本月度不良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实习生的大批量引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管理没有及时跟上,导致的后期不良率的快速上升。

接下来, 我们又要提出一个新的疑问:在实习生中,又是哪些人对不良率的上升起到了主要的作用?这时,就需要按上例“相对产能”的计算方法,先计算出每个项目的绝对不良率,再导入到原始报表中,通过实际不良率与项目平均不良率相除,得到相对不良率。再通过透视图,得到每位员工的相对不良率。如下图:

通过以上静态分析,我们已经对整体的状况有所了解。我们发现——

1)不良率偏高的,主要集中在项目1,项目2及项目3上。

2)影响项目不良率的主要不良是“不良6”“不良7”及“不良3”。

3)其中“计时实习生”对不良率的影响最大,而这部分人占到38%。

4)计时实习生的相对不良率之所以高,是因为在各个不良项目上,几乎都高于其他团队。特别是“不良项目1”及“不良项目6”上的差距更大。

5)在计时实习生中,主要是“姓名1”到“姓名8”的不良率相对偏高,从而导致了这个团队的整体不良率偏高。

这5条是从大到小一层层推导出来的。是一个从大到小的过程,最终将无法对策的宏观的事物通过一步步的分解,转化成可以对策的微观事物上来。推导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将包围圈一步步缩小,从而达到可控范围的过程。

看到这张图看,是否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呢?它分明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信息:非实习生的不良率整体还是呈下降趋势的(虽然最后几天有所反弹)。但后面有实习生大量导入,不良率持续向上。实习生批量导入的时间与不良率的快速上升在时间节点上刚好吻合。

通过以上对部门月度不良率的静态与动态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得出结论:本月度后续不良率的上升,主要是由于批量实习生的导入所引起。但其实这还不是最终的结论。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为什么实习生批量导入,就会对品质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其根源在哪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弄清楚实习生导入导致不良率波动真正的原因,其实是“误判率”。

那么,为什么会有误判率呢?这是因为,只要涉及人为判断的场合,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判断的误差。误差有两类,一类是过严误差,即“将良品误判成不良品”,或称之为“消费者误差”;二类是“生产者误差”,即“将不良率误判为良品”,或称之为“生产者误差”。有误差是正常的。因为人们对于质量标准的理解与接受有个过程,所以这种误差出现的规律,一般是从大到小。具体的衰减幅度视标准难易程度及员工的接受能力而有所不同。

上一章 继 管理相对论最新章节 下一章 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