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表现形式要通俗易懂。
上面谈到了“深入”,这里要谈谈“浅出”。深入是为了找到深层次的原因,浅出,则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只有理解管理者的意图,下属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将其完成。一份出色的报表,是不需要任何文字说明的。任何员工,无论能力高低,无论资质深浅,看一眼,就能准确无误地理解管理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怎样才能做到浅出呢?首先,要抓到问题的本质。比如,我们想要评价某名员工,只要将其产能达成率及不良率趋势图等展现了来,则员工在考核期内的表现就一目了然了。通过这份表,每个观看者都明白,该员工近期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以及是在哪个时间点开始出现波动。这样,与其沟通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了。但是,严格意义上讲,这还是不够的。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说明,是什么导致了该员工的波动。导致员工波动的原因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也就两条: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无非也就两条,一是能力,二是意愿;外部因素主要就是所提供半成品的品质波动。在这些因素中,应该怎样来确定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其波动呢?我们可以用排除法或对比法——
1)外部因素:如果是外部因素的影响,则从概率上讲, 同样批号,所出现的品质问题是基本接近的。可以将同期其他员工所做的同样批号的数据拉出来作对比。如果当事人的趋势与其他同批号人员的趋势是一致的,则可大致判定是由于半成品的波动所导致的。反之,则不是。
2)内部因素:能力方面,从逻辑上讲,应该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强的。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所对应的产能应该是越来越高,品质越来越好。如果相反,产能越来越低,品质越来越差,则可基本判定是意愿方面出现了问题。可以用对比法,将同期其他员工的趋势图一起作对比,如果其他员工都在稳步向上,而当事人却在一路下滑,则一切尽在不言中。如果其他也有很多员工出现下滑,则要考虑当前的管理模式是否存在问题,让员工失去积极性。
这样,才算是深入。事物的发展再怎么错综复杂,但总是有其客观规律性的。如果没有找到这种规律性,则分析的结果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这种苍白,是无论用再华丽的报表来进行包装也是无济于事的。而一旦找到并以恰当的方式进行表现,则可以对所有的观众以强烈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