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武侠仙侠小说 > 石猿记
本书标签: 武侠仙侠  悲情  童话     

(14)第十三章

石猿记

上接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大江汹涌阻商路,巨人善举搭通途。

暂不表玉石下处,先说那东方神州中部,有一条大江,乃是神州众生灵,赖以生息繁衍,兴旺发达之父亲河,他与神州北部,被称之为中华母亲河的黄河,遥相呼应,皆发源于万仙之祖的昆仑山,玉树圆林内。

据说,元古上苍大仙盘古,开天劈地后,由于太过劳累,便头枕昆仑山脉,脚踩苍海桑田,躺下歇息。日久天长,盘古身躯,化为百山千川,正如前书所叙,其心脉,化为了香檀山。毛发,化做了众高山,名大川中的树木花草。双目化为昆仑高原上,众湖泊,群潭泉。唯将睫毛,化成了昆仑山脉中,仙林圣园内的玉树。

女娲娘娘炼石补天,也正是取材于此。

盘古心脉中,主、动两条大脉,化成了黄、青两条巨龙,正是神州中华的母亲龙黄河,和父亲龙长江。

母亲龙黄河,起源于昆仑山玉树林园内,巴颜喀拉山北麓,卡日曲星宿海,由天池,经神州北部,由祁连山,六盘山,贺兰山,阴山,吕梁山,横穿华北平原,游入渤海乃黄海。神州,龙之传人们,正是依附于此龙,生息繁衍,奠定了龙之基业。故而,谓之母亲河。

而父之龙长江,也是起源于昆仑山玉树林园内,其于唐古拉山之通天河,由沱沱河,游走于西南高原屋脊,下得横断山,经峨嵋山,贯入川蜀之地,再过巫山,别神女峰,出三峡,越洞庭,穿鄱阳,汇入扬子江,游入东海。神州龙之传人们,正是依托长江,而大展宏图,兴邦立业,兴旺发展,可谓之父亲河。

据说,还有一条子系龙,向南而去,其名曰:澜沧江。

这澜沧江,也起源于昆仑山,玉树园林中之唐古拉山麓。其子系龙,游入,地之南,贯入所谓印度洋之中。因这子系龙,是由盘古大仙睫眉间游出,故此,南邦之地,称其为湄公河。

这里不表母之龙黄河,也不表子系龙之澜沧江,只言那父之龙――――长江。

这长江,由昆仑山玉树园林,起始开源,游过名山大川,来到神州中部,进入江宁,过金陵,经镇江,贯申沪,奔人东海。本地居民,古来称其为扬子江。

这扬子江段,水网密布,河流交错,湖泊若星。西有广茂若星海之洞庭湖;南有吴越名湖――――太湖;北有高邮湖,巢湖,骆马湖。还有那水母娘娘,水漫泗州城而得的神州大湖――――洪泽湖。

此域,孰有水乡泽国之称,自古此地人文荟萃,英才倍出。更常有那世外高人,仙宇精灵,往来其中。

此段扬子江面,宽有数十余里,水深浪高流激,史来多险。

这扬子江段,北岸人众物丰,南岸市景贸易繁荣,常年都有人众物资,往来于两岸之间。

只是这两岸贸易往来,只能靠几叶小舟轮渡,实在是太为不便。秋冬时节,江水较为平稳,尚能顾及安全,若是那春夏时节,洪水暴发之际,哪里还有什么安全?时常有船翻人亡事件发生。

这一日,本是春暖花开好时节,两岸商贾百姓,象往常一样,展开贸易。数叶渡船,忙忙碌碌,往来于这杨子江面。只是渡江之人,尤其多于往日,几叶摆渡之舟船,当然是吃紧非常。而且是每渡超员,如此倍增危险。

可是,仍有许多民众,争相待渡。

正为难时,由那西南方,漫步走来,一位顶天巨人。

你看他,通身似铁塔般黑中透亮,健壮粗大,魁梧雄伟。你看他,头顶蓝天,胸飘白云,身无衣物,只用些兽皮,棕榈树叶缠身遮体。

因其高大如山峰,脚步落地之声,轰轰隆隆,如同巨雷。将个大地,震的滚滚摇动。江中轮渡之人,更是随小舟,不停摇摆。惊慌失措间,随时都有可能翻入大江之中。

危急中,那巨人向前几步,抻手入江,将几叶小舟,捞回两岸。如此,才避免了一场灾难。

人,是保得了平安,但那春暖时节的双岸贸易,却因此受阻。正是每年往来的最佳时机,百姓商贾,怎能眼睁睁,看着错过这等好机会。

众人正在急切间,却见那位,黑塔顶天巨人,有异样举动。只见他于北岸,一条山谷间,缓缓坐下。真若塌金山倒玉柱般,看的人们口目难合。可他却悠闲的面江而坐,将两只巨无霸般的大脚,抻过大江对岸,两根黑铁巨柱般的长腿,搭于大江之上。先是自家个玩弄着什么,后是左顾右看,其情甚是悠闲安逸。

起初,人们只是好奇的在远处看着,还有那自称见多识广者,吹虚其为,所谓非州巨人。到后来,有那精灵胆大者,靠近细瞧。

见其面呈笑容,极为友善。于是,有人先触其肌肤,观其并无怒色。再后来,便试着爬上巨人双腿,见其似乎并无不适宜之举,反而很是开心。于是,小心翼翼,由那巨腿之上,走过大江,来到对岸。

看那黑塔巨人,对这些小人儿之举动,只是好奇,且觉好玩,憨憨笑来,并无恶意。

巨人睁着一双白黑分明的大眼,由于开心,眼角魚尾纹,显的朴实厚重。看他那由笑而张开的大嘴,肤黑唇红。而那露出的,两排大而整齐的牙齿,尤其显的洁白,纯真。

人们看着巨人,越加觉的踏实放心。

于是,一而十,十而百。众人纷纷效仿前面渡江之人。到后来,人们便急匆匆,似潮水般,往来于,由这巨人双腿搭成的“双桥”之上。人们也再无惧怕之意。如此,广大受众,便得了一个旷古未有的莫大方便,真正是喜坏了众生。

看那巨人,见自己在无意间,做了一件莫大的好事,也很是洋洋很意,更是喜行于色,特别是那一双巨手,忙中抽闲,在那大江之中,于那涛涛洪水间戏水玩耍,好不开心乐乎!

那巨人,还时常抻出他那一双巨手,助得一二位长者,将其托于“桥”上,行个方便。

更有得三五次,他竟直接将众者,托于大江对岸,乐得受者喜泪湿襟。

黑塔巨人看着这些小人儿,运动于“双挢”之上,很是悠然自得。观其行,不言不语,自娱自乐,自然生出一番神恋。

有诗为赞。

诗曰;

天意似无情,人心向善开;

轮回渡众生,自有天人来。

也是乐极生悲,物极则反。那过桥渡江往来人众,正各自便之际,巨人也正悠闲自得之时,却有了急切变故。

原来,北岸有一名七旬老仗,一头灰发,面容痟瘦。一身粗衣,肩搭布袋,脚穿麻鞋,右手拄一竹杖,左手却拿玩着一根尺半余长的烟袋。看他那烟袋锅

,铜头金黄铮亮,泛着金光。青竹烟杆,碧绿滴翠,柔玉烟嘴,清澈透明。

看那老仗,一边吸烟,一边缓缓过“桥”。老仗因老态年高,走路本就很是吃力,再加之这“桥”,又是北低南高,行此一上坡之路,理所当然便觉得更为吃力。

老仗行至“桥”之中,坐下意欲休息。

此时正巧,老仗其左手烟袋锅中之烟沫燃完,欲更换一锅烟沫,但又不愿浪费火具。于是,就将烟锅中,有火星之烟灰,慢慢倒于桥面之上,其意等到新换烟沫,纳入烟锅后,再将带火星之烟灰,纳入烟锅,然后吸上几口,此事便算成了。

不料,老仗刚把那有火星之烟灰,倒至“桥”面,搭“桥”之巨人,“哇哇”怪叫一声,大“桥”随声,突然翻动,还没有弄清何故,一“桥”人马,象下水饺一般,滚落于江中。

一“桥”人马,落入涛涛江水,水急浪大。众人性命如何?

请君稍歇,待我慢慢将下节叙来。(50)

话说吸烟老仗,因至“桥”心更换烟沬,烫痛巨人,致使巨人护痛心急翻“桥”。“桥”上人马,纷纷落水。

哈哈,这“桥”原本是巨人,以双腿所搭血肉之“桥”,哪里经得起这老仗烟火烧烫。这-顿火烧火烫,直把那黑塔巨人,烫的“哇哇”怪叫,本能反应,急收大腿,又拍又跳,又喊又叫,当然是疼痛难当。

而他那双腿,正是人们此时行走之“大桥”,这一收一跳,自己道也无啥大碍,却是苦了那些正在过“桥”的人众。只见那江水之中,沸沸滚滚,人头涌动,呼救之声,不绝于耳。

老少妇幼,农工商贾,扬子江中,苦于挣扎。

这位天来巨人,虽然其型,有些丑陋,但其心,却很向善。只见他顾不得自己之疼痛,急急涉入江中,抻开两条臂膀,并两只巨手连连运动起来,匆匆忙忙,将落水人众,向那大江两岸捞将上来。

你道这黑塔巨人有多高大?无底江水,只是至达其肚脐穴处。一双黑里泛红之巨手,忙碌于两岸之间,并无半点费事之态,反而倍感游戏其中。

即便如此,也是打捞多许时辰。几番寻查盘点人众,仍发现,少了几人。

那巨人并不甘心,再下水打捞。又忙碌了半日,再也不见落水之人身影。关联人众,自然十分担扰。更有那至亲妻女,为人之母者,出声流泪泣哭了起来。

时至傍晚,巨人疲惫,上得岸来,坐下,意欲小歇。岂料,忽觉脐穴之内,有异动。先时忙中,尚不感如何,现时闲来,倍感不适。

于是,低头探穴,以查果究。

你道如何?竟然发现肚脐穴内,有一群小人儿,正围坐其中。只听得,那里面,正有“发财”,“白皮”,“开杠”,“红中”,“八丙”,“六万”,“九条”,“东风”。呟吆喝喝之声,此起彼伏。巨人大乐中,将其,一一请君出瓮。其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查对后方知,正是那失踪之人众也。

你道这些小人儿,如何便入了这巨人那肚脐穴之中?原来,这些皆是会水之人,在那“大桥”垮塌之时,渡众纷纷落入江中之际,平借水性,向岸边用力游动,途中遇到一片平坦光滑滩涂岗地。便就势涉水而上,爬上滩涂,其中有人,发现岗上有一座洞穴,并未多虑,便依众,壮胆进得洞内。入洞后,见其甚是宽大,但却时有大水进出。虽然好奇,却也不敢乱闯乱动。因见洞外,时常有大水涌入或退出。即寻了一个高处,人众围坐其上,以便水退逃生,或待救。

待等时间长也,便有那好事者建议,不如打起麻将,消耗这寂寞时光。

于是,有那身带麻将者,把这赌具取将出来,众人围坐洞内高处,寻一平坦所在,铺上皮革,围坐其上,将那麻将,打玩了起来。

被请出后,查点人众,那手持铜锅玉嘴烟袋的痟瘦老仗,竟然也在其中。包括围观者,正应了那失踪之人数。这次意外事故,侥幸未殒一人,真乃天大之幸事也。

就这样,这位黑塔顶天之巨人,一连数天,在这扬子江之上,搭“桥”渡人,极大方便了两岸商贾民众。而这两岸广大民众,也的确得了大好之实惠。

久而久之,人们对这巨人,自然是敬爱有佳了。

更有那远近文人墨客闻讯后,闲来无事者,依次寻得来,把个巨人之身躯,当做了游玩之圣地,闲散其间,悠悠逛来。

尚有那舞文弄墨,好于诗赋者,还在这巨人肌肤之上,题得诗词,大大赞赏一番。

有诗曰:

头顶白云览烟霞,脚踏峰岭游天涯;

心宽胸广无贪欲,施善渡灵实清夸。

可惜俗尘贵相侯,体健脑肥空权大,

稍存星点怜悯意,山河何处不荣华?

这小诗,真如那巨人天然之注解一般,为实道出,世人一番心声。

在那近旁,又有一词,词片曰:青门引。词题曰:闲心。

词曰:

仕途早做定,

人情世故寒心。

春夏秋冬莫重演,

多少努力,

化了东水行。

独饮浊酒长不醒,

冷月悬孤影。

飘来星点小曲,

可有旧时吾知音?

由词意可知,这做词者,多有怀才不遇之痛,正可谓借酒消愁也。

也有那借醉咏情者,登高触景,借酒抒情,作词牌:望江南。词题:东山晨曲。

词曰:

东山醒,

举目浮丹青。

叠翠苍松闻燕语,

通幽曲径见竹林,

静园孕诗灵。

云亭立,

美景醉诗心。

珠露微寒润峰岭,

晨光初映激诗情,

我也入画屏!

足可见,这《东山晨曲》词作者,定是一位性情豪放开朗之人也。

更有那,山野好客,果中隐者,以果为趣,赋得山果之词,词牌曰:点绛唇。名曰:荔枝。

词曰:

姿傲南国,

桠枝乔木翩青黛。

偎山邻浍,

碧浪浮天籁。

硕粒珠连,

丹玉龙鳞盖。

沁心脉,

云妃最爱,

忧事遗天外。

还有那寻仙觅道之诗偈语。

诗曰:

动荡苍宇隐仙踪,浮游乾坤潜道魂;

积德莫如舍功利,行善不为留伟名。

崎岖做罢等闲事,坎坷方休愿自成;

谁言江南广才子,向来吴越多奇人。

歪诗,或许暗藏玄机。似道非道,似仙非仙,似禅非禅,似谜非谜。哈哈,权且充其胡说八道。

还有那浪人骚客,英男艳女,在那“桥”头,黑壁之上,写下诸多谜语,以文会友,结交知音,以娱乐过往人众。

其中有一谜面曰:越洗越脏者何物?

有人念念有词,用心猜度。

少许间,便有回答者道:“近在咫尺”。

有那恍然大悟者,手指江水,津津乐道:“是了,是了,如此便是这水了”。

向前看来。

又有人念道:“一人能做,两人不能做,大家都能做,不能看着做”。要求猜一生活做为。

有猜做饭的;也有猜做工的;甚至还有那乱猜者,猜测坐椅凳者。更有那猜度坐轿子,坐舟船者。为寻一乐,五花八门,胡乱猜来。

其中,有一位娇丽女童,羞羞答答,对着身边一位艳丽女子说道:“主母,是不是他们两做的那事啊”?说罢,小脸粉红。

艳丽女子向她小手所指方向望去,寻了好久,方见那江边树丛之中,一隐蔽石崖后,正有一对男女少年恋人,相拥交口接吻,其情,很是迷人,更是幽隐。

这等大好景致,竟然让个未通世事的天真女童,给觅个正着。

那被唤做“主母”的丽女,大方笑羞道:“小精灵,你真是人小鬼大,这等事仪,你也能瞧得见。哈哈哈哈。怎能是这事呢?你想啊:一人能做,而两人不能做。你也看到,他们那里,是必须两人一起,方可做的”。

说完,点着女童额头,嘻嘻直是取笑。把个小巧伶俐的娇美女童儿,给笑的越加害羞起来了。

少许,丽女子止笑。看着那一对恋人稍远处,一块巨石之上,一位壮汉,正侧卧身躯,呼呼大睡。身边放着一只大酒葫芦,隐隐有酒气飘来。

细细听来,还不时传来,那醉汉,间断之憨笑声。

丽女子神思片刻,自言自语道:“是了,是了。定然是那厮之所为了”。

看来这丽女子,定然是猜到了谜底。

那么,这谜底究竟为何?听我下节说来。(51)

话说那丽女子,正自言自语道:“是了,是了。定然是那厮之所为了”。

人众中,有那邻近者,尚感莫明,便随那丽女子之目光,顺势看向那石上睡去之醉汉。

女童茫然问道:“主母,那谜底,是睡觉吗”?

众人,也投来相问之目光。

那女子,见邻众,目光大多投向了自己,似有相问之意,也不拘谨,善意回之一笑,声略提高了些,对那小女童道:“你只猜到了一半,怎能单单是睡觉呢?你想啊,一人可以睡觉,两三人皆可睡觉啊。你看那劳累做工者,大家疲倦时,皆可一起睡去,也可相互看着睡啊”。

并用指尖,轻点女童眉心,喜颜乐色说道:“想想看,你睡觉时,我可是常常看着你睡的啊”?

女童将女子玉手,扦至娇面之上,回之甜甜一笑。

有人开口问道:“那你为何言道:定然是那厮所为了”?

女子很是大方的回道:“你们再细来想想,那醉汉睡着之后,所做之事,你们能看见否”?

女童眨巴着一双长睫美丽之大眼,自言自语道:“睡着之后,这睡着之后吗,就只能做…………。嗯嗯嗯,哈哈哈哈。这睡着之后,只能做…………,哈哈,真是有趣,妙极了”。这女童纯真之笑,为实让人羡慕。

正在此际,那睡汉,又是翻身憨笑了一番,岂听到其念念有词。只是离的太远,听不出说些什么。

女童大喜,也学着丽女子之口气,娇笑道:“是了,是了”。

人众中,也有那猜中者,笑盈盈,不再相问。

继续向下看来。

一道诗谜。

曰:

全身皮包骨头,

终生精神抖擞;

乐与游子做伴,

敢同苍天打斗。

其注明:猜一尘世间之日常用物。

由那文理中可看出,此乃文人之小作也。

女童见这诗谜,很有些难度,便跳过此题,默然向下一题行去。

而那位女子,却站立未动,在那里锁眉思量。

此时,方有人,细看这艳丽女子。并在那黑壁之上,题得词赞之。

词名曰:清雅

曰:

柳眉丹凤,

青丝卅寸,

蜂腰轻摆动。

更显润臀举双峰,

双腿修长衬。

豆蒄年华,

玉锦裹身,

娇臂藕白嫩。

瑶鼻悬胆口桃樱,

笑来莺语声。

这时,有一位身穿长衫,后背长剑之文士,来到那首诗谜前。看其年龄,不过三十有余,风流倜傥,身怀傲骨之气。

你看他,一张棱角分明的面孔,充满男性之阳刚魅力,双眸子里,深含异常之神彩,眉宇高窕,透着神韵,鼻直口方狂野,但却并不张扬,气宇轩昂,性情坚毅。尤其是,他那斜背于身后的长剑,更是张显得此人,其奔放豪情之个性。

只见他越过那几首赞美词句,略略看过那首小小诗谜后,将一把江南特有的,纸折浸油印花雨伞,放于其间,嘴角含笑,不言不语,悄悄离去。

众人并未在意这位佩剑文士之举动,而那秀丽女子,虽然看到其遗伞,却也并未留意其人行踪,只是将目光,停在了那把雨伞之上,略思片刻,面露微笑,默然点头。

看得出,她已猜出了谜语。猜中后,忽悟那文士遗伞用意,转身再看时,早已不知其人之去向。看来那佩剑之人,确于常人有所不同。

再向下看来。

题曰:七言八字谜。也是一首小诗。

诗曰:

洒失三点不向东,

宝中无玉双口重;

辘不见鹿传无人,

泄去水后做何用。

单人持匕草头顶,

田下孤木敬老翁;

岩石弃舍随处寻,

玉缺一点有大能。

注解其谜底中,隐着一件天宫疑案,明了未来一大奇人之所踪。

那女子,见此诗谜注解中之说明,于天宫一件疑案有关联,便停下身形,立定细细想来。看其表情,似乎很是疑惑,复杂矛盾心情,夹杂其中。但观其表,却很是平静。

扬子江水很急,但江风却是不紧不慢。秀丽女子之衣裙,随风浮动,似乎张显出那丽女浮游内心。

是的,这女子,确于那词中所赞无异。你看她身材高窕,酥胸蜂柳细腰,气质微傲高雅。她那举手投足,每一个细小动做,都透着神圣而高贵之神韵。

笔者也来凑趣,书得小诗一首,以叙其美,也许免强可以一喻。

诗曰:

腮似凝脂羞芙蓉,

目若桃杏引蝶蜂;

眉如寒月自高雅,

肤比霜雪更洁清。

鹤立鸡群不为过,

玉树临风尚谦逊;

寻觅三界何竞汝,

仙子佳人隐画中。

哈哈,笔者分神了,只管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丽女子身上,却忘了书中主题了。看官,见笑,见笑,见笑!

话说那秀丽女子,看罢谜面,也不知其是否解得其中之谜底,只是见她紧锁眉宇,向下渡去。

其他许多人众,却在那里指手划脚,呓呓唔唔。看他们一二人成堆,三五人成群,说东道西,猜花猜草,咏梅颂竹,很是热闹。

再看那离群女子,渡的几步,便来到又一谜语旁。

只见是一道字谜,曰:水落石出。

注明打一字。这女子见此字谜简单,即为石上水下也。并未多费心思,便信步向下一谜面看了来。

只见那小女童,也正立在此处,你看她正念念有词,小手也正指指点点。看来此题,颇有几分难度。

只见谜面是:一不出头;二不出头;三不出头。不是不出头,就是不出头。

注解其猜出三个有关联的字。

丽女子笑曰:“有趣”。

而那女童,自言自语道:“‘一不出头’,也许为那‘丁’字。‘二不出头’,也许为那‘干’字,再就或是‘于’字,不然是那‘工’字?这三不出头,却是也不知又是何字,‘王’字?可是,这‘干’啊,‘于’啊,‘工’啊,以至‘王’字什么的,却又并无关联。而那‘不是不出头,就是不出头’,又是何意?”

这时,江中,由那上游,放下数条木排,从这人之“桥”下,顺流穿过。此正是,那些商贾林主,运送木材之良方。

你看那些放漂木材的粗壮汉子们,唱着咏浪号子,闯险滩,斗恶浪,抒情怀,其情很是豪迈。

那秀丽女子,起初,被这雄壮歌声吸引。后来,看到那些随浪起伏的木排,若有所思。细斟良久,忽然喜形于色,兴步走到女童面前,平空拿来一支树枝,向女童笑得一笑,选得一处较为平坦之沙地。在那地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木”字。树枝随后消失。

女童眨巴着一双诱人的大眼,细细思量后,看向女子,似乎还有不明之处。便雅气十足的问道:“还有两字呢”?

女子笑答曰:“尽在其中”。

女童随后再思后,大喜道:“不是,不出头,就是,不,出头”。

有那顿悟想通此节者,也同声说道:“就是,不,出头”。“哈哈,不,出头”。

一但猜中,好不喜悦兴奋,人群也倍感其乐融融。

此谜既已猜出,众人自然依顺序,继续向下看去。

这是一段故事谜,叙述了一段天庭凌霄宝殿中,玉皇大帝分发蟠桃的趣事。

曰:

有一日,玉皇大帝过生日,盛宴招待众仙诸神。宴后,玉帝特意为天宫中,三宫娘娘准备了一份礼物,说是此举,只为破解一桩誓约。

那玉帝,用一只锦绣乾坤清花大瓷盘,托着三只万年成熟的硕大之蟠桃仙果,请三位娘娘,一个人拿取一只。

三位娘娘礼让再三后,正宫王母娘娘说:“往日里取用,都是两位妹妹让本宫先取。今日里,玉帝寿辰,我亦借幸礼让一番。就请两位妹妹先受领了吧”。

西宫娘娘石矶,性情豪爽,从不拘泥,起身由宫女手中托盘上的清花大瓷盘中,信手拿了一只蟠桃。随后,东宫水母娘娘,也起身由那瓷盘之中,拿了一只。最后,正宫王母娘娘,得了最后一只。

可是,众神仙看到,那青花大瓷盘上,仍有一只。而,看这三位娘娘即盘中,的确就是三只蟠桃,并无任何道法仙术做秀。这里究经是何原故?

这正是:

天帝圣诞列盛宴,

圣母天尊众神仙;

琼浆玉液当豪饮,

圣果仙品更垂涎。

酒足群仙东西去,

饭饱诸神南北遣;

帝赐三宫蟠桃果,

孰知瓷盘定坤天。

欲知此为何故,请看第十四章:天宫奢侈何寂苦;尘间清贫却泰祥。

上一章 (13)第十二章 石猿记最新章节 下一章 (15)第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