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学习,不管是牙牙学语,还是学习走路,吃饭。 学习是伴随我们成长的最重要的事情。可是我们到底为何要学习呢? 我从知乎上看到一个很贴合的回答。 你为什么而学习? 愚以为,学习的目的,无非以下几类: 第一类,为了考试而学习。虽说目光确不甚长远,也无可厚非。毕竟高考也是现今许多人唯一的翻身机会。然而有许多同学,好不容易高考完了,心里想着终于考上大学了,也没人管我了,也不用二十四小时紧张兮兮地备考了,就没了干劲,每天只是放松,闹得最终挂科。且只为了考试而学习,难免诞生只会考试的“考霸”而不是“学霸”,长远来看,未必符合社会对于创造性人才的需求。 第二类,为了高人一等而学习。也许你成绩好,老师会向着你;也许你考上重点院校,昔日看不起你的同学会对你刮目相看;也许你努力,能成为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然而,这短暂的成就感过去后,你是否会空虚?还是你便满足于此?我不知道。 第三类,为了别人而学习。史铁生说,他写作是为了告慰母亲,若她未曾早逝,看到身患残疾的儿子在文坛上一举成名,必然欣慰罢?一些同学也是同样的想法,希望自己成绩好起来,父母老师不为自己担心。相比毫无目的或是功利性的想法,能为别人考虑,已然是值得称赞的。有时我看到自己作的死,也会想到父母为自己操心,心中陡然生出一阵愧疚感。努力给自己和身边的人脸上贴金,也未尝不是一种生活态度。 第四类,为了达到某个目标、实现某个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学习。无论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还是为做官为吃饭而读书,都应归为此类。换言之,这类同学学习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头脑中多一些积淀,为未来铺路。至于实现什么理想,是否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反倒是次要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但世上还有不属于这四类人的人。我学习的目的,是对于知识和真理天然的热爱。 这种热爱,每个人生来都有。只是有些人受到了压迫式教育的“荼毒”,渐渐地淡忘了这份初心。回想一下你小时候,有没有对着天空中变幻的云胡思乱想过?有没有好奇毛毛虫是如何破茧成蝶的?怀着十万个为什么来探索这个世界,学习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 牛顿说,他之所以看的高,是因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伽利略的惯性定律和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他拿过来,诞生了万有引力定律。试想,如果他不怀着一颗探求真理的心去学习和发展前人的成就,又怎能创立经典力学? 普朗克晚年说:“值得我们追求的唯一高尚的美德,就是对科研工作的真诚,这种美德是世界上任何一股力量,都无法剥夺的,这种幸福是世界上任何一种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正是这份真诚,支撑着他打破经典物理的束缚,创立了令世人惊叹的量子力学;正是这份真诚,支撑着他在走出失子丧女的悲痛后,仍能保持着一颗热爱科学的心。爱因斯坦对他的评价是“他的成就已经是对他最大的赞誉”。 因此,我愿如前人一般,怀着一颗探求真理的心,用它来暂时忘却刷题的枯燥与乏味。然而对于我不喜欢的领域,我曾任性地干脆扔掉不学,从这点来看,做第四类人又或许好些。无论你是哪一类,都请热爱知识,热爱真理,热爱世界。你会发现,你的眼前会愈发明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