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隐于人群中,听着众人议论不休,余光里却悄悄注意着薛洋。
这第二位无恶不作的主说的自然就是他。纵观此少年一生,七岁前随波逐流,孤苦无依,七岁后怀恨世道,人间降灾。
好人轮不到他做,恶人又觉不够他狠。却偏偏自以为的清醒,落得个没人猜的明的结局。无恶不作是为何意?恶霸乡里,干尽了坏事,遭人恨之入骨。
他把人间当地狱,又把自己做恶鬼,摆弄人心不过是爱撕了他人的虚伪,践踏别人的真心,既看不上蠢货,又看不惯正义。他到人世来,便是搅混着本就不明的世道愈发不明。
唯独的一点希冀,大抵是那最后暗淡无光坠于他手的星辰。
满场修士,对着无恶不作四个大字,不知前因后果,牵连事态,何人何派,能做何判断。
深思熟虑的有,草率决定的有,人云亦云的有,心思不明的有,可最终看的是两方人数。
一比二多,何其可笑。偏偏多数人松了一口气,心照不宣。原因不过是怕了死的下场。在座的不是判官,上面的也不是犯人。谁先看透?
上方虚影忽得低低笑了起来,很快笑得愈发放肆。最开始加杂几声气喘咳嗽虚弱不堪,却非要笑的大声,笑得让人胆寒。
仿佛地狱恶鬼,瞧见了它们最爱的恶人。
一生二死,其中无得第三存在。就像正邪不两立,黑白两色无交汇。
有人开始后悔,因为这虚影怎么都不像好人。明明看不见人,却能感觉出来那人在看他们的笑话。
得这结果,孟瑶只觉无端生出几分厌倦,自小因母有所愿,虽知修士终究是人,但是怎么可能不对修真界存有向往。可观此刻众人神态尴尬,哪里不知多是贪生怕死之徒。
便是金家这种大世家,盘亘百年,依旧是各怀心思。孟瑶直直的看着虚影,不知是不是错觉,他仿佛慢慢看清了那人轮廓,缺了一臂,难怪虚弱不堪。
这明显不是孟瑶错觉,其他人亦看得清楚,一时惊呼连连。观刚才蓝忘机一事,他们岂不是要感同身受亦断一臂?!
各家人心浮动,惶惶不安,那点因为笑声生起的心虚,此刻早就不见了。
真心也好,作假也罢,一择凭心,人不是不明白事理,可人心是可以假装不知道的。所以,世上人才多伪善,本性常被隐藏。
一股阴风袭来,画卷红字只有一问:
稚子何辜?
鲜红大字,覆盖原先黑字位置,众人疑惑,这是何意?
随即坠入一场梦境,仿若身处市井之中。看不清人面,听得看得在后跟着,稚童轻信,无辜遭罪,断指怀恨,无多复杂因由,甚至刚开始很多人都不以为然。
戏弄一小儿固然可耻,但是也不是什么大事。即便是平白遭人打骂,还有人想这就是轻信的结果,能怪得了谁呢?世上哪有便宜事。
最是经历过的薛洋露了个嘲讽笑容,原来在旁观者的位置上看自己居然这么蠢。他痛恨常慈安,同时也痛恨那时的自己。
怎么就这么蠢呢?
亲眼瞧着马车碾过小指,薛洋神态自若,他人早已一副见不得的姿态。同情、难受、不忍,可说一句,好容易共情的好人啊。
此时再看红字,众人恍惚。平心而论,无恶不作四字意思再清楚不过了,之前能为自己不顾黑字,此刻瞧着红字,不免发问,是啊,稚子何辜?
遭遇了如此对待的孩子多么无辜,他的恶是他人作恶结的果,当真全是他一人的错吗?
一段小回忆,又轻易的让许多人推翻了自己的选择。
无恶不作者是否天生一副黑心窍?人之初到底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卷十二想知道不是这些答案,而是人心。稚子何辜?然竖子呢?